书城亲子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1805000000007

第7章 在玩中获得学习的乐趣(1)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不是由于他们生来具有很高的天赋,重要的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踩掉,并且得到了保护和顺利发展的结果,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做他/她不感兴趣的事,要放手让孩子在玩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1.玩是过程,学习是目的

在我们的心日中,似乎“学”和“玩”是完全对立的。我们总是拿古人的一句成语“玩物丧志”来提醒别人、警醒自己。然而,中国文化是最讲究辩证法的,古人同样对“玩”的积极意义同样给了极其精妙的诠释。别的先不说,仅仅从汉字“玩”的字形结构中,就可以窥探出古人赋予“玩”的本来意义。玩,左“王”右“元”,“王”的涵义不言自明,而“元”的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起点”或者是“开始”。那么,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古人创造“玩”的本来意思是说,某个行业或领域大“王”成功的“元”动力就是“玩”!

由此可见,玩是人的天性使然,试问古今中外,谁不喜欢“玩”?玩和学本来就是一体化的,婴幼儿就是从大量的玩耍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世界、学会了母语,学会了交流!

幼儿为什么不愿学习,事实是想“玩”,“学”过于枯燥,“玩”才是幼儿真正想做的事。“玩”伴随着幼儿的每个角落,玩中有乐趣,玩中有学问,各种活动中都可运用“玩”的手段。在“玩”与“学”相结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观察无意性玩

无意性玩包括幼儿对各种事物玩的方法、认识程度及对事物、现象的兴趣点,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活动“多彩的泡泡”便是来自于无意性玩:一次孩子们在盥洗室洗手时看到水池里有保育员洗餐具留下许多的洗洁精泡泡便用手捣弄起来。发现幼儿的喜好,及时利用于有意性玩中,对幼儿进行一些引导,使其对玩的方法有一突破。

(2)有意性玩的环境创设自然

有意性玩中“玩”的方式来源于无意性玩,贴近幼儿生活,选择“玩”的方法不可强加于无意性玩中,注意选择恰当,两者融合自然。

(3)注意材料投入的循序渐进性

幼儿了解新鲜事物、接受新玩法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步登天,注意循序渐进。例如开展“做泡泡画”的游戏,先是提供一些洗涤用品和一根吸管让幼儿制作吹泡泡的玩具并进行吹泡泡游戏,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供一些颜料进行泡泡画的制作。就这样材料随着幼儿对事物的了解一步步加深,逐步添加。

幼儿离不开玩,也需要学,“玩”与“学”相结合,才“学”得快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快把“玩”还给幼儿,“玩”是幼儿成长的维生素。

首先,我们应该把握好玩与学的分寸。学习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玩的时候高高兴兴的玩儿。决不能学是想着玩,玩时想着学。

其次应该自我控制,这句话说起来真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一个不会玩的孩子势必不会学习,他连怎样玩都不会,又怎能学好习呢。想玩好又能学好并不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劳逸结合,该玩就玩,该学就学。只学不玩的是书呆子,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读书又有何用。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又有什么用呢?其实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玩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明白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则,还可以在玩中认识世界,锻炼自己。一名优秀的学生有全面发展,只靠书上的内容又怎能够呢?世界是广阔的,而书只会见证历史,不代表未来。学习的内容固然重要,可在玩中学到的内容也很重要啊!只有玩学兼备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学是一定要做的,可是也需要适当地玩一玩,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态。其实人就像一只在汪洋大海中的船,学习就是前进,可我们也需要玩一般的休息,否则,只会烧坏马达,永远无法前进。

2.有兴趣才能产生乐趣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科学家。他推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为准确。

然而,有谁能相信,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却常常挨打,曾被父亲斥责为“笨蛋”、“蠢牛”呢!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在祖冲之不到9岁时,就逼迫冲之去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读一段,就叫他背一段。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多行,气得父亲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怒气冲冲地骂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啊!”过了几天,父亲又把冲之叫来,教训他说:“你要用心读经书,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没有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就决不饶你。”可是父亲越教越生气,祖冲之也是越读越厌烦。他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经书我是说什么也不读了。”气得父亲额头上的青筋都进起来了,忍不住打了祖冲之几巴掌,打得儿子号啕大哭起来,父亲口里还不断骂他“笨蛋”、“蠢牛”、“没出息”。正在这时,冲之的祖父来了,问明原因,就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顿,难道他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冲之的祖父还严厉地批评朔之说:“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变得粗野无礼。”祖朔之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能有什么出息?”“经书读得多就有出息,读得少就没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满肚子经书,只会之乎者也,却什么事也不会做!”冲之的祖父批评说,“他不读经书,你也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他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有一次,祖冲之问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时候月亮一定会圆呢?”爷爷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祖冲之越听越有兴趣,从此,他便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爷爷便对冲之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正好,咱们家的天文历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问我。”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天,教孩子读天文方面的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一天,爷爷带冲之去拜见一个名叫何承天的在天文方面很有成就的官员。何承天问冲之:“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既不能靠它发财,更不能靠它升官,你为什么要钻研它呢?”祖冲之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何承天笑道:“小兄弟,有出息。”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去找何承天研究天文历法。后来,祖冲之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祖父对孙子冲之因材施教,看其兴趣何在,就选择哪儿为突破口,去启发、引导孩子,最终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也是有所启迪的。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也不会过时。

非常遗憾的是,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强烈的教育和培养的愿望,但常常会指责孩子的一些“没有用”的兴趣。父母会按照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并企图把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模式联系起来,企图把一些“有用”的兴趣保留,一些“没用”的则删除掉。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们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

3.玩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与热情

幼儿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实际上,幼儿的这种热情是强烈的,一旦入了迷就转变成惊人的勤奋毅力。其结果就会遵循雷马克所说的“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不过,许多家庭往往是在孩子的热情和兴趣的幼芽刚刚出土时就被踩掉,不给孩子发展机会。世界上少有天才人物,原因就在于此。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以顺利发展,那么就有可能会成为天才,天才就不寥寥无几了。自古以来,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并不多,那么,很多天才是怎样产生的呢?不是由于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踩掉,并得到了顺利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的运气好。他们周围的人,父母老师都是优秀的。运气不好,多么高的天赋也成不了天才。

但是,至今为止,不少人还不知道天才的秘密大部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热情的良好结合。所以努力助长他们的兴趣和热情的父母几乎是没有的。一般人认为天才犹如抽签,是天意。然而在好的教育下,天才是可以大量出现的;而好的教育,关键就在于努力助长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不过,若孩子兴趣的幼芽一再遭到践踏,孩子越大就越难以具备强烈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而且他们的潜在能力、天赋,得以发挥的比例也越小。所以实施早期教育是有必要性的。

有人说,人之所以不断努力去拼搏,是因为兴趣所驱使的热情。许多家庭在孩子热情之火刚刚燃烧起来时,却往往用水把它浇灭。但有时,这种热情之火幸而未被浇灭,又熊熊地燃烧起来了,天才就是在这时产生了。音乐家亨德尔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法律学家,但是亨德尔从5岁开始就对音乐入了迷。他的父亲于是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因为小学校有音乐课,所以他父亲不让他上学。但是亨德尔幼年时期的热情之火已经旺盛地燃烧起来,想扑灭已经来不及了。亨德尔瞒着父母弄到一架钢琴,趁家里人熟睡之机从床上悄悄地溜出来,爬上屋顶阁楼,在那里苦练。最终他成为有名的音乐家。就是这样,孩子的热情之火一旦燃烧起来,以后就会出现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天才。热情是一种魔力,是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的。

这种强烈的热情,如果不是在孩子时期是很难产生出来的。从天才人物的传记看,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孩子时期强烈地着迷于某一事物。换句话说,正因为他们在孩子时期有着对某一事物的强烈热情,所以他们才成了天才。

这样看来,制造天才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那就是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够令孩子的学习从自发走向自觉。

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让孩子从学习中不断感受到乐趣

对未知的探索、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我们旅游爬山一样,登得越高就看得越多越远,从而充满着获得知识的愉快。当孩子尝到这种乐趣之后,即使管得严些,孩子也容易接受了,因为孩子从中感到了快乐。

(2)让孩子从努力中不断体验到成功

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如果只是一味地苦读,尝不到一点收获成功的回报,时间长了势必会厌倦。因此,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我们都应看到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哪怕是一句“今天很不错”的话。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己激励自己再下苦功夫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3)要帮助孩子在奋斗中不断瞄准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