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1814100000003

第3章 导论(2)

管理系统整体律。这一规律要求人们在从事管理活动中,必须从管理系统的整体和全局出发,研究和确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作用,以此来把握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和特性。同时还要把这一系统看成更大系统的子系统,考察它与周围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管理过程控制律。这一规律要求人们根据控制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利用反馈信息不断地对受控对象进行调整,促进系统内人、财、物、信息、能量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以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

管理的人待激励律。它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根据人们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去刺激人们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努力工作,从而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顺利地完成管理任务。

总之,人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和自觉地认识、把握管理规律,并且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正确地运用管理规律,才能实现卓有成效的管理。

管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者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的客体是人类社会的一切管理领域,因此,它的研究范围极广。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地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生产力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经济地、高效地使用和协调组织内人、财、物等资源,以收到最大的效益。在生产关系方面,就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来说,主要研究如何按照客观的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企业与职工个人之间,各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上层建筑方面,主要研究管理的法规、方针、政策、原则、规章、制度以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而协调地发展。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不是分割的,合理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与及时调整上层建筑是紧密结合的。

管理学与其它专业管理学,如行政管理学、国民经济管理学、科技管理学、学校管理学、军事管理学、体育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专业管理学或分支管理学研究的是某一特定领域管理的特殊规律;而管理学研究的则是人类社会一切领域的管理的一般规律。各分支管理学科的发展,推动着管理学的发展;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又为各分支管理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给各分支管理学科以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指导。

根据管理学上述研究的对象、任务,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管理的性质,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及实现的途径,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过程及相应的职能,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管理的组织与制度,管理信息及其处理过程,管理心理,管理方法、技术与艺术,管理哲学,管理时间的科学运用以及管理的效能,等等。这些内容就构成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具有软科学的全部特征。软科学的“软”字,是借用电子计算机的“软件”的名称而来的。软科学是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而带来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社会环节之间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它们的发展提供最优的方案、决策。软科学有以下特点:它是研究生产力诸要素的科学;它重点研究各个系统、层次的战略性问题;软科学的研究要发挥高度的智能并采取系统的方法;软科学的成果是“软”的,即方案、决策、规划、策略、方针、政策、方法,等等。管理学均具有这些特征,它是软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具体特点如下:

(一)综合性。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研究的方法,都具有综合性。往往一项管理就涉及多种多样的因素。例如,对企业的管理就涉及到经济的因素和自然的因素,以及政治、法律、社会、心理、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二)应用性。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来自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同时又一定要回到实践中去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要充分考虑各种实际情况。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否则,再好的管理思想,再先进的管理技术,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管理学的全部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所阐述的原理、思想、方法等一定要为管理实践服务,脱离了这一点,管理学就失去了生命力。

(三)相关性。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管理对象之间、管理工作与其它专业系统之间、管理科学与其它科学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一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就和教育管理系统、经济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文化管理系统、体育管理系统、卫生管理系统,等等,有着相关性。管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科学,它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科学学、法学、领导学、人才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伦理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组织学、决策学、工效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等等。由于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基本体系和内容尚待不断地充实、提高、完善。

(四)社会性。管理的社会性是由管理的二重性决定的。管理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总是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制约,总要反映、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其经济利益的。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学习外国管理理论、经验、方法时,应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第三节)管理的二重性

什么是管理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管理学说的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精辟地写道;“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这里所说的“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就是马克思提出的有名的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含义。

“指挥劳动”的必要性,是人们共同劳动引起来的。无论是任何社会,只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的群体劳动,这种群体劳动必然有分工和协作,这在客观上必然有指挥。而指挥是管理的一项重要的职能。试想,几人狩猎,如果没有分工、指挥,动作不一致,人不仅捉不到野兽,反而有可能被野兽吃掉。试想,中国的古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现代的卫星上天、人登月球,如果没有指挥、没有管理,那是根本不能成为事实的。马克思说:“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象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这说明“指挥劳动”的出现及其必要性,是由“协作劳动”客观要求所决定的。由于“指挥劳动”是“每一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须进行的劳动”,不受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人们把“指挥劳动”这一属性,称之为“自然属性”。

为什么会产生“监督劳动”呢?马克思说得十分清楚:“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的劳动,在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劳动,如果不进行监督,奴隶主、地主、资本家就不可能无偿的分别占有奴隶、农民、工人的剩余劳动产品。监督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生产资料占有者阶级。通过监督来实现本阶级的利益,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列宁曾经说,资本家所关心的是怎样为掠夺而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由于“监督劳动”在不同社会的性质不同,所以,它又称为“社会属性”。

管理的二重性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成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发生积极影响或制约作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管理的二重性是由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决定的。在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增殖过程。作为对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的指挥和协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而作为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监督,则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管理二重性原理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管理二重性原理是管理科学的奠基石,它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社会主义管理与资本主义管理的同异点,在社会主义管理中防止“左”或右的偏向。坚持这一重要原理,其意义,邬风祥教授总结了以下四个“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