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一)管理的起源
管理活动自古就有,它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人们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早在以血缘家庭氏族和胞族部落为社会组织形式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产生了简单的劳动管理和行政管理。
(二)管理的发展
氏族是唯一的社会组织形式。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一组织具有这样三个特征:
(1)它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社会组织。
(2)规模小,内部结构简单,几乎不存在层级结构。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人们在氏族中的角色地位按血缘关系确定。
氏族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决定了当时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内部的劳动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管理者依血缘关系自然形成。
二、管理的定义
本书采用的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中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过程。”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管理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我们将管理职能分为四个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四、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的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运用。
五、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
虽然管理活动在组织中得以生存的前提是管理活动能促进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但必须认识到,管理并不是促进目标有效实现的唯一作用力。
六、管理活动与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区别
管理活动是一种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我们把由管理活动进行协调的他人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第二节 管理者
一、谁是管理者
从事业务活动的人我们称为业务活动者,而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我们称为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类别
(一)按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二)按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可以划分为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和项目管理者。
(三)按职权关系,可以把管理者分成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和参谋部门的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技能结构
我们可以把管理者所需掌握的管理技能简单地概括为三种:
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思想技能
四、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善于利用和调配各种资源,重视资源组合的效率和整体效益;
(2)善于分析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资源、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3)善于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
(4)善于不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向他人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第三节 管理学
一、什么叫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内在规律性的科学,所以它以组织中的管理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通过对管理活动的研究,以探讨其内在的规律性,然后上升为理论,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二、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所谓科学是指能反映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理论体系。所谓艺术是指以个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为基础的技艺和技巧。
三、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对于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管理学是一个包括有许多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
(二)管理学是一门吸收许多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
(三)管理学是一门包括多个知识层次的综合性的学科体系
四、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