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字景伯,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他可以不顾一切。十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贾逵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为别人缝补浆洗衣物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非常贤惠的姐姐,经常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每讲完一个故事,贾逵都表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每次他像着了迷似的听着。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
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到学堂附近玩耍,忽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学堂旁边,听老先生讲故事。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由于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抱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姐姐感觉这个方法很好,可以让弟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此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姐姐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悄悄地听老先生讲课。慢慢地,贾逵长大了,姐姐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在上面听,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夏天,烈日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汗水直流;冬天,大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手脚麻木。姐姐心疼他,几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广泛涉猎许多名篇名着。比如《左传》、《四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东汉灵台(皇家天文台)上用的黄道铜仪就是在他的倡议下建造的。他特别指出《太初历》所定的冬至点位置已经移动,他的意见对东汉《四分历》的改进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贾逵在古文经学传授方面也起过重要作用。贾逵一生着述很多。他所着的经传义诂及论难有一百多万字,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共九篇,受到学者的推崇,他被后世称为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的“通儒”。
家境清贫不是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因素,勤奋可以征服一切。贾逵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最终成为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的“通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