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当过宰相。
寇准年幼时,性格洒脱不羁,在小节上一点也不讲究,并且特别不爱读书。他的母亲家教很严格,看到儿子不喜读书,整日游手好闲,心里很不高兴。开始母亲苦口相劝,但寇准积习难改,母亲内心更加忧愤。有一次,母亲又看到儿子在野外玩耍,怒火难遏,捡起身边秤锤,扔了过去。秤锤砸在了寇准的脚上,顿时鲜血直流,疼痛难忍。母亲心里其实也很难受。给儿子包扎好伤口后,语重心长地劝勉儿子说:“希望以后你能刻苦读书,报效国家,一定不要玩物丧志。”经此母训后,寇准幡然悔悟。他便拿了一根竹子,当着母亲的面拦腰折断,并跪在地上,向母亲发誓说:“儿我知错了,望母亲宽恕,今后儿决心改掉坏习惯立志苦读圣贤,不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从此,寇准除帮母亲干好家务活外潜心向学,博览群书。
读书之余,寇准常爱站在父亲身边,观察父亲写诗作画。到了他生日这天,父亲送给他一套笔砚。寇准高兴极了,马上磨好墨,铺开纸,趴在桌子上,照着父亲刚写好的一副对联,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不一会就写完了。他便拿给父母看,父母一看,儿子写得那么认真,又那么漂亮,高兴得连连点头。父亲说:“从小勤奋刻苦,长大以后才会有出息呀!”受了父亲的夸奖,寇准学习的劲头更大了。夜深人静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偷着点蜡烛读书,不完成任务他绝不睡觉。一天夜里,母亲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对面屋里边有亮光,窗户纸上映出寇准读书的身影。母亲看着很心疼,怕他累坏身体。第二天早上,她来到寇准屋里,只留下一支蜡烛,把剩下的全拿走了。寇准发现以后,急得直跺脚。没有蜡烛,夜里没法读书了,他真想哭一场。怎么办呢?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天黑了,他跑到仆人们住的屋里,伸出一双小手,甜甜地笑着说:“给我几支蜡烛吧!”仆人们看他的样子特别可爱,都愿意给他蜡烛。寇准拿着蜡烛飞快地跑回屋去。这一来,他又可以点上蜡烛继续读书了。
寇准后来当了宰相。北方的辽国入侵中原的时候,他主张抗战,促使宋真宗上前线亲征,打败了辽军。寇准成为一位受到后人尊敬的政治家,闻名遐迩的民族英雄。
勤于读书有两个道理:一为进德,二为修业。进德,诚正修养;修业,成就事业。不爱读书的寇准,经过父母的劝导,勤奋读书,成为闻名遐迩的民族英雄,也说明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