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200

第200章 杨秀清大浪淘沙文盲竞能做大事,小民思维粗汉只是造小车

杨秀清(1823—1856)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西桂平人。平隘山烧炭工。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后假托上帝附体,主持全军事务。金田起义后,任中军主将,封东王,节制各王,握军政大权。后居功自傲,在天京内讧中被杀。

太平天国主要领袖之一东王杨秀清,出身烧炭工人,从小就失去父母,艰苦度日,锻炼了顽强的意志。又因为长期从事集体劳动,在实践中养成卓越的组织能力。毛泽东很欣赏杨秀清,把杨秀清列为未读书,但却是很有才干的领袖型人物。1964年11月,毛泽东在关于统一领导问题的一次谈话里,以太平天国故事为例,指出:历史上领导多头总是要失败的。太平天国的时候,洪秀全回了一趟广西,杨秀清说他回到天国了。洪秀全回来时,将领们都是拥护杨秀清的。其实那时杨秀清更年轻有为些,洪秀全应该服从杨秀清的领导。但洪秀全是创教者,是领袖。两权对立,所以失败了。这里毛泽东所说的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前夕,拜上帝会重要组织者冯云山被官府逮捕,洪秀全为了营救他,离开广西桂平山区拜上帝会大本营,赴广东找人打通关节。这样一去,拜上帝会因为群龙无首,人心有所涣散,正在此时,作为拜上帝会普通一员的杨秀清急中生智,就假借所谓“上帝”附身传言,要大家团结,稳定群众情绪。几个月后,洪秀全回到广西,发现拜上帝会组织比以前更为壮大,会众斗志也更激昂,比洪秀全年轻十岁的杨秀清,也因此为会众拥戴,成为颇有威信的群众领袖。但他们仍拥护洪秀全为最高领袖。这样,一个是众向所望、拥有实权,又可以代上帝传言的实际领袖,一个是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最高领袖。天有两个太阳,这就潜伏下难以调和的矛盾,随着财产和权力的分配再分配,必然发生内讧。这里,毛泽东就点出了杨秀清初露头角的才智、能耐,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这又是洪秀全都不能胜及的。

杨秀清是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中被杀死的,毛泽东认为,对杨秀清的死,洪秀全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剧作家阳翰笙就借太平天国韦昌辉杀杨秀清为素材,写成《天国春秋》,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右派反共的真相,但当此剧在大后方重庆等地演出时,毛泽东却不以为然,指出内中情节有悖历史。他说:天国领导人处理失当,从而造成领导集团的瓦解。杨秀清的地位非常重要,掌握天国的军政大权。韦昌辉杀杨是得到洪秀全的支持的,洪秀全有很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毛泽东此说,在当时是一家创见。因为当时史学界通常仍将内讧责任,归咎是杨秀清骄横,韦昌辉的报复,与洪秀全无关,甚至有说洪秀全始终不主张杀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