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85

第85章 刘晔奇士奇才,为世之英

刘晔(?—234)三国时魏国大臣。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县东南)人。久随曹操。多出奇计。曾建议曹操取汉中后乘胜攻四川;在刘备攻吴初胜时,主张出兵灭吴;夷陵战役后,又力阻曹丕伐吴。魏明帝曹叡时,病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毛泽东曾先后向干部推荐读《三国志》的四篇传记,即《张鲁传》、《吕蒙传》、《郭嘉传》,还有一篇就是《刘晔传》。刘哗是曹操主要谋士,他先后仕曹操、曹丕和曹教,是三朝元老。《三国志·魏书·刘哗传》,全篇写刘晔历仕曹魏三朝故事,毛泽东熟读《刘晔传》和该传裴松之注,对裴注所注《傅子》一段极有兴趣:

《傅子》曰:晔事明皇帝,又大见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因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因曰“不可伐”。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持不可伐蜀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从驾行天渊池,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谦谢日:“臣出自儒生之末,陛下过听,拔臣群萃之中,立之六军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尽言。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问晔,终不言。

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也。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晔能应变持两端如此。

毛泽东在这段《傅子》天头上作了批语:“此传可一阅。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52页)

刘晔足智多谋,善于应变,替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其中有的曹操采纳了,也有的没有采纳。1966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小型会议上谈了曹操的缺点,却赞扬了刘晔,他说: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说刘备刚到四川,立足未稳。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曹操也有缺点,有时也优柔寡断。[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第357—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