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摩托罗拉创业者的风采
18546300000004

第4章 “让世界稳步走向民主”

高尔文离开大学以后,回到哈佛镇,在铁路车站上当一名文书。一直到1916年春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由于大战的影响,他感到不安定。他到芝加哥觅职,在联邦爱迪生公司找到了一个文书的职务。在这阶段,他在南芝加哥同姑母海伦和姑夫杰克·基欧一起生活。

1916年下半年,国会决定将正规军增加一倍,把地方的国民警卫队归并进去。一个加速扩大商船队的建设计划付诸实施了。当时威尔逊总统,连选连任的呼声很高,他关于中立的谈话自相矛盾:“美国必须置身于大战之外,不惜一切代价,但美国是以人道和正义的观念为立国之本,美国的性格与历史立足于此,这是不能动摇的。”

高尔文通过联邦爱迪生公司的一个部门,了解到在谢里登堡进行的一个新的军官训练计划,这是全国最先实施的这类计划之一。他有大学肄业两年的学历,投考的资格是完全够的。由于他相信美国一定会参战的,他就投身于这一训练计划。这时好几个月的报纸报道影响了国内许多人,同样也影响了他。自从卢西塔尼亚号(译者注:英国班轮,1915年5月7日被德国潜艇击沉,干名乘客丧生,其中美国人128人)被击沉以后,大战的概念变了。大战对美国人原来是一场遥远而目的不明的冲突,这时显然变成了“为世界驱除野蛮的德寇”和“让世界稳步走向民主”的一次目标明确的十字军进军。

诚然,当年高尔文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都是追求理想的一代。职责、荣誉和爱国主义等词汇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冒险、危险和可能死亡一类前景都充满着一种荣誉感。他们崇拜的英雄是弗兰克·默里威尔(译者注:美国小说家威廉·吉尔伯特·帕顿所写儿童读物中的英雄人物)和霍拉提渥·阿尔杰(译者注:19世纪末叶美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他们走向战场就像中世纪年轻武士一样,怀着神圣追求,英勇无畏。

在军官训练学校最初艰难和充满竞争的几个月里,高尔文的信件写得十分潦草。

1917年5月18日,在美国正式参战之后几周内,他给他母亲写信说:“昨天我收到你的来信,你告诉我许多情况,我感到高兴。我们现在正刻苦训练。从早晨5点到晚间10点,我们只有两小时空闲。这里可不是体育营而是不折不扣的吃苦的地方。不过我还吃得消。你亲爱的儿子保罗·高尔文。”

同年8月,考查的时刻即将到来,谁顺利完成训练课程,谁没有完成,将见分晓。他写的信不免带一种担心的调子。8月10日,他写给母亲的信仅两行字,附着一个小小的封好的信封。

“营地至今仍处在激动和不安的情绪中。请遵从附去信封上的要求,你务必做到。”

附寄的信封上写着:“在星期天下午3时以前切勿拆开。我相信你一定做到。高尔文。”

星期天下午,全家包括祖父布里克利(高尔文的祖母已在1914年去世)都来到高尔文的起居室,心焦地等待着3点钟整,以便打开那信件。

信里写道:“亲爱的母亲:我兴奋极了,充满着自豪、欢快和幸福的心情。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光彩的日子。欢愉的心情使儿子向会感到自豪的母亲报喜——我已经入选,并已为上帝和即将作出伟大的决定的祖国服役宣了誓。我为家人平安、为我已为上帝争光感谢上帝。”

在给父亲的附言中,他写道:“我现在已经是一个陆军中尉,负有我们祖国即将开始的伟大工作中的任务。我一直想到你历来给与我的全心全意的支持,我取得这样的成就当然有你的一份功劳。”

高尔文从谢里登堡被调到格兰特营,接受野战和炮术以及通信方面的训练。后来从格兰特营又调到德克萨斯州波维营的一个德克萨斯一奥克拉荷马国民警卫队的一个单位。

波维营是一个巨大的新的设施,它的一部分还在建造中。当时已有大约一万名国民警卫队员驻扎在这里,另外有一万多名新兵即将到来,还会有一万名应征入伍的人员将和他们汇合。作为正在组成的一支大军中的一名成员,高尔文的热情日趋高涨。

9月24日,他给家人写信说:“啊,这里的早晨美丽得不可言喻。我每天早晨在日出前能看到最早的光辉。”

大约在同一天,他又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写道:“我从没想到我会这样喜爱眼下的工作,它告诉我这行当的科学,炮兵和步兵的协同作战是绝对的需要,但这只能依靠高度组织的通讯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他还提到了他在干什么,和他从何处来:“如果在一年之前有人叫我在今天下午3点半钟钻进德克萨斯州偏僻的沙地里,然后又来到水池边,向一些生平所见最固执的人们讲话,教他们怎样保持清洁卫生,我一定会把他送进疯人院去。”

1917年10月2日,他在给他母亲的便笺中说:“我已被委任为第131野战炮旅的一名无线电军官。你亲爱的儿子高尔文。”

他一直没有忘掉家里其余的人,在10月21日,菲利普13岁生日时,他在信里写道:“你现在到了一个男人依靠自己的人生阶段了。你心量宽,我确信你会高瞻远瞩地认识到成功不会由潦草从事产生。请多照顾母亲,对妹妹要像个大哥。”

他母亲在中间柜子里保留了他的大部分信件。他对母亲能倾心诉说,谈到使他对世界和人的认识不断增长的许许多多新的经验。

“大营是戒备的,每一个人都要值班参加巡逻,这同警察的巡逻一样。有些路线既长又孤单,但每个值勤的人就必须不断行走,有一天早晨3点半,我正在作一次巡查,我已走近一个值勤人员,我在小山外暗处,能看到他没有在走。我一度以为他睡着了,可是后来我见他跪着,说着我过去从没有听到过的祷词。可怜的孩子,我真怕他发现了我,我悄悄地走开了。”

1918年1月末,高尔文被调到奥克拉荷马州的锡尔堡,为期9周,去接受进一步的炮术训练。经过这次艰苦训练,他感到自己坚强得多了,有所准备了,他为此高兴地给母亲写信说:“我把每一次新任务当作一次新的战斗,我已懂得一个人活着就得战斗一辈子。我的意思不是说到街上同邻居打架,而是尽力争取成功的斗争。当你完成了一样任务,又接手第二个任务时,你这人就进步了。上帝给了我从事斗争的力量,我将用以完成最巨大的任务。”

一个士兵,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写家信和收受信件。在信件上他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他读一次,又读一次,快乐无穷,因为它们引起他在家时的愉快和温馨的回忆。高尔文也并非例外,相反他的情况只会更重一些。在信上他倾谈了他对一些经历的估价。

6月,欧洲传来的消息令人沮丧。他设法安慰他的家里人:“妈妈,你看到报上的坏消息,不要害怕。不错,这些日子令人担忧,但是我们不必惊慌。一个好生意人不到季末,是不去查帐和结算的。”

1918年7月,一张注明寄自“孟菲斯”的明信片,让家里知道他在行军中。

接着有五六个星期没有音讯,然后收到了他从法国寄出的第一封信。当战争结束时,信件检查取消了,高尔文写了一封长达14页的信到家里,描述了德国潜艇对他们运兵船的袭击。但是,当时,由于他有自我检查信件的责任心,也有检查他部属信件的责任,他只能写没有什么军事意义的见闻。

“我初看到的法国景象,使我惊愕。一些古老的草顶房,狭仄的石头铺的街道,木制的鞋,还有牛拉的车队,令我吃惊的事情是,这里的人们老是苦笑。老头子、老婆子都老笑,就是无数在悲痛中的男男女女也在苦笑。对于我们这些对小小的刺激就怒目相视的美国人,真是一个无可估量的教训。”

甚至在他估量什么事物的时候,他也总想着家。

“所有这几的店铺都令我记起豪太太经营过的那家妇女用品小店。豪本人也曾经经营过,你们还记得吗?”

当他第一次参加战斗时,能够完成任务,并表现英勇无畏,他为此感到安慰。

他真诚地感到,那些放弃美国国籍而逃亡到国外的美国人以后会发现是一个错误,他然后联系自己说:“通过这次经验,美国的男子气概可以提高了。以前,我们多少人对生活都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只知道干、干。这次经历大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为生活树立了一个目标。”

1918年11月初,他在给他父亲的信里提到他还是一个小城镇的小伙子:“如果三年前有人告诉你,我会有一天用30倍的望远镜,探视西线德军前线的战壕,你会说什么。望远镜一直从离前线十英里远的后方望出去。你相信吗?我自己也没想到过。我能望见德国鬼子,可是他看不到我。但也许对方也在这样做,因为他特别关心的是:是否对方在偷看他做什么。”

他也感受过在战役之间的不安和沉闷。这时他的信,流露出任何战争任何地方一个前线士兵的感情。

“现在是星期二晚间。像昨天和前天那样,今天下了一天雨。我不明白这国家到处都下雨,为什么还有地方缺水。”

1918年11月10日,星期天的晚间,整个前线都在等候德国投降的消息,他写的信充满了一个小伙子的丰富的热情:“今天会不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最近这几天会不会都是不平凡的日子?不管它在今天或明天投降,它已经完了,日子到头了。当你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我也许正在莱茵河边的一处城堡里,整顿莱茵区的造酒工业。对儿子说来这不是一件大事吗?”

11月20日,消息已经明确,他又写了一封信:“昨天一整天,附近教堂的钟声连续不断。巴黎的示威游行规模巨大。人们有些狂热。整个法兰西沉浸在欢乐之中。”

接着是一个等候的时期,战争结束之后士兵们等候着搭船回国,时间之长令人心焦。高尔文同别人一样,等得不耐烦,这日子过得有些单调。

伯利己在芝加哥德·保罗大学上学,战事一结束,他就收拾好行装,回到了哈佛镇。高尔文这时已具有超越哈佛镇的关于世界的新思想,他指责一切:“我今天上午收到伯利的信,它使我非常失望。我对他说,如果你必须在哪里驾驶一辆运煤的货车,你下来吧。你在一个小镇上搞一个一马力的工厂,再加上一群吹毛求疵的人,你在一千年之内也发展不到哪里去。啊,我知道,你们在家碰在一起,就是考虑、考虑、考虑,呸!考虑有什么用,只有干才行。”

但是,几天之后,他写了另一封信,口气就温和多了:“亲爱的伙计们:我收到你们的来信,很高兴,知道伯利不再继续上德·保罗大学的确实原因。我对此事的感觉比上次去信时好一点。”

但在同一封信的后一部分,他写得没有耐性:“我们仍在等候,估计还要再等几个星期。现在每过一个星期都有利于避开我们航行前的风暴季节。但是我却盼望着早些回家,那怕遭到风暴。”

1919年早春,高尔文在德克萨斯州鲍伊营卸去职务。当他定期回哈佛镇时曾给家里拍了一个电报,但是电报没有拍到,不知去向。于是当他到家时,家里人看到他都感到突然。他发现他父亲和几个兄弟都在经营车站附近的一个店铺,这些家里人,还有一批镇上的同乡,都来到他母亲和妹妹住的地方,成了一个欢乐的人群。

消息传到了镇边伯利祖父母那里。下午天气转坏,到傍晚一场厉害的风暴袭击了整个市镇。祖父怕利这时还在病中,他的妻子和女儿都不让他一同去高尔文家,同意第二天让保罗来家看他。但是这老人可不愿意在孙子凯旋归来第一个晚上他不能参加,当妻女们刚走出前门,他就溜出了后门,当妻女们到达高尔文家之后,他也冒着风暴来到了。这是高尔文一家终生难忘的一个欢乐的夜晚。

这确实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对美国人,其欢乐犹同雅典人在马拉松打败了波斯人,犹同英国人打垮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通过胜利,生活似乎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七色光彩。

可是这也是一个悲痛的日子。这场战争中人的死伤数是吓人的。

接着是凡尔赛会议,漫长和剧烈的辩论,生病的威尔逊总统已精疲力竭,力图使人们拥护他的幻想。仿佛他的失败就意味着欧洲的马恩河、贝洛林地、阿尔贡森林等战役中的死者白白牺牲了。美国被迫在胜利时放弃荣誉,投入国内禁酒、反对犯罪和暴力行为一类的斗争。

高尔文这一代人中也有比较脆弱和世故的一部分人,他们被战争赶出家门,又因和平的消失而幻想破灭。美国的一些逃亡者逃往巴黎,以愤怒和显示孤独的眼光注视他们感到自己被抛弃的土地。斯科特·菲茨杰拉德(20年代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如仍然在世,就会描绘“爵士年代”的“极度激动的越轨行动和狂烈的欢乐”,那就是“年轻的人们早早就垮掉、年轻人在21岁时就顽固不化和没精打采,烂醉如泥,贪得无厌,沉缅于吃喝玩乐。”

但是,高尔文和许多其他年轻人不是菲茨杰拉德所记录和描绘的对象,他们在大战中加强了对自己和自己国家的信任。他永远不会忘记他服役时所得的教训,不会忘记把人们团结成一个集体,在危机中也不致于分崩离析;对自己的忠诚高于一切;一个士兵一定支持他的同志,一个好军官一定照顾他的战士。

由于有了大战中的经历,他感到自己坚强多了,对他所应付的事更加富有信心,这是重要的一点。也就因此,他没有那种由于厌烦和懒惰而产生的厉害的自怜情绪。

他知道他已经比在哈佛镇的早年,比卖爆米花和蛋卷冰淇淋的时期成熟多了。他曾经越过海洋,在战争中指挥过士兵。他对于走进辉煌的时代,充满着希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