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克鲁格(Carl Kluge),著名航空工程学家,神秘学家,金融家,探险家和慈善家。1900年生于德意志帝国下萨克森州南部的哥廷根市,其父亲约瑟夫·克鲁格为哥廷根大学数学系教授。卡尔是家中的幼子,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有一个远房亲戚为**德国二战时期的重要陆军将领,陆军元帅君特·冯·克鲁格(Gunther von Kluge)。
小卡尔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数学上的天赋。5岁时,他已经能够心算三位数的乘法,并开始研究对数和指数的计算。他喜欢在家中的书房阅读父亲的学术书籍,主要是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老约瑟夫对小卡尔十分宠爱,常常在空闲时间和小卡尔交谈,希望他能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
小卡尔7岁那年,围观了两个哥哥之间的国际象棋对局,然后对国际象棋有兴趣。他开始让父亲和哥哥给他买棋类的书籍来学习。当时德国的国际象棋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世界冠军艾曼纽尔·拉斯克(Emanuel Lasker)就是一位德国籍的犹太人。通过书籍,小卡尔提高很快,几个月后就能和哥哥们平起平坐了。他的开局种类也从入门的王兵开局,扩展到了封闭式开局。到他10岁时,因为棋艺实力已经领先太多,直接下棋的话,他同龄的小伙伴门肯定没有机会了,他只好用盲棋和他们对垒。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作为同盟国之一参战,食物和日用品开始变得紧张,小卡尔一家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因为战争人员的匮乏,大量清壮年被派往前线,中心老师的人数明显减少,各科课程也变少了,放学时间更早,他就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外的活动上。
1917年夏天,是卡尔人生的转折点。为了增长见识,暑假里,卡尔的两个哥哥带着他,在德国国内进行了乘坐火车一次长途旅游,沿着铁路线的各个站点观光,让卡尔对德国的现状有所了解。其中的一站,正好在一个德国空军基地旁的小镇上。
多年以后,卡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坐在飞机场外的路边,一边下着国际象棋,一边观看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这时候,他的哥哥们在国际象棋上已经完全不是他的对手,他们喜欢去附近的大学参加活动,和女学生聊天,卡尔则喜欢在机场旁边和休息的空军飞行员们下棋。
大部分飞行员在一开始的时候都看不起这个十七岁的高中生,但是现实很快就会教育他们,棋艺的高低和年龄的大小并没有什么关系,基本没多少人能坚持到四十步棋以上。实际上,小卡尔并没有使用全力去击败他们,他的目的是在下棋的同时能和飞行员们多聊聊天,多了解飞机这个新事物。在晚上,他还将他觉得有意思的谈话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供以后查阅和学习。
有一个身材上尉高大的飞行员,给卡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训练时间很长,空闲的时候不多,因此来下棋的次数不多。但是他的水平很高,和卡尔算是互有胜负,他在使用黑棋的时候,特别擅长西西里防御,给卡尔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以至于后来,卡尔只能采用后前兵开局来避开这个让人恼火的西西里防御。一次棋盘上的激战结束后,那个大个子飞行员写给他一张便签“如果对飞行或者飞机感兴趣,请随时来找他,一定提供全力的帮助。——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oring)。”
经过这次旅行回家以后,卡尔立刻找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表明了他将投身于航空工程这个新兴的事业,准备明年进入著名的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
老约瑟夫被小儿子的想法所震惊,在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航空工程只是一个新兴学科,德国只有极少数大学有相关的课程开设。而且身为一个学者,对这类和战争关系紧密的制造业,他有着天生的厌恶。他以前一直的想法是卡尔将进入哥廷根的数学或者物理学系,然后成为一个教授、数学家、物理学学家、天文学家,而不是什么机械、航空工程师。为此,他还找来了他的同事,大名鼎鼎的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教授来家里和卡尔长谈,进行规劝,但也未能改变卡尔的志向。
1918年,卡尔已全优的成绩从高中毕业,进入了德国北部,靠近比利时和荷兰的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
在学校期间,卡尔兴加入了由年轻的讲师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arman)和另外几个青年教师组建的空气动力学会。在这里,卡尔第一次系统的学习了飞机设计的知识。如那时候起步不久的空气动力学,由传统机械结构设计进化而来的机身结构设计,和建筑规划关系密切的机场及附属建筑物设计等。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为他以后再航空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卡尔也是该校传统的国际象棋俱乐部的一员,这里地处三国交界,高手云集,卡尔很难再想小时候一样下得顺风顺水了。协会里面的最强手,是一个来自荷兰的留学生,他的名字是马克思·尤伟(Max Euwe)。
注1:君特·冯·克鲁格(Gunther von Kluge),1882年10月30日出生于波兹南的一个普鲁士军事世家,克鲁格的父亲是一名有着贵族身份的陆军中将。他最高军衔为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并担任指挥,最终因为涉嫌参加政变阴谋而服毒自杀。
注2:艾曼纽尔·拉斯克(Emanuel Lasker),数学博士,德国国际象棋大师。犹太人。1894~1920年为世界冠军。1889年离开普鲁士,5年后胜施泰尼茨获世界冠军。在抽象代数领域有成就。1904年重返棋坛,四年内主办《拉斯克国际象棋杂志》,并连败大师。1921年负于卡帕布兰卡。失去冠军。后退出棋坛,研究哲学,从事教学和写作。1933年**掌权后被迫离开德国四处飘零,即使如此他还能在重出江湖后战绩累累。在许多重大的比赛中,仍可获得胜利,并且在67岁的高龄时在世界一流级别的赛事中还能应付自如。
注3: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oring),是**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与阿道夫·希特勒的关系极为亲密,在**党内有相当巨大的影响力。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党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戈林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著名的“王牌飞行员”,有着击落22架敌机的纪录,并获得了德国最高级别的军事勋章——“大铁十字勋章”,战争后期还担任曾为“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所领导的第1战斗机联队最后一任指挥官。二战结束后,戈林被盟军抓获,在审判德国党政军领袖的“纽伦堡审判”中被判犯“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并处以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杀身亡。
注4: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他于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新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被认为是20世纪数学的至高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尔伯特领导的数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学界的一面旗帜,希尔伯特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他领导了著名的哥廷根学派,使哥廷根大学成为当时世界数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并培养了一批对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数学家。
注5: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arman),匈牙利犹太人,1936年入美国籍,是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他所在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喷气实验室,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他的弟子。
注6:马克思·尤伟(Max Euwe),是国际象棋是第五位世界冠军,他的人生经历了数学教授-棋手-棋艺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这样一条独特的道路。他是一位杰出的棋手、理论家、作家,甚至是杰出的国际象棋领导者。1935年在维也纳与亚历山大·亚历山多维奇·阿廖欣(Alexander Alekhine)进行的世界冠军对抗赛中,他以9胜13和8负的战绩赢得了这场挑战赛。在二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步退出了国际象棋的实战。从1964年起他又成了两所大学的数学教授。但是,尽管他非常忙碌,但总是积极从事国际象棋活动。他70岁生日的时候,他当选了国际棋联主席。1975年他曾以国际棋联主席身份来中国对中国加入国际棋联事宜进行考察,并下车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