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篆刻知识
1866400000005

第5章 篆刻流派解析(4)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字熙载,因避同治帝之讳,五十岁后更字让之,亦作攘之,并以字行,号让翁、攘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言庵、言甫等。斋室名“师慎轩”。祖籍江宁(今南京),自父起移居仪征(属江苏),为包世臣(慎伯)入室弟子。小学功力很深。精于金石考据。书法篆、隶、行、草无不精绝,其篆书书体修长,尤为秀美。善画,以写意设色花卉著称,形神俱佳。篆刻宗汉印,悉心摹仿,后师邓石如,参以己意,晚年之作入化境,一生刻印以万计,破前人藩篱而自成面目;印文方中寓圆,刚柔相济,粗细相间,婀娜多姿;用刀,或削或披,流畅自然,突出笔意,发前人所未发;布局,应情处理,极尽变化;行草印款,飘逸劲丽,为晚清杰出的印家之一,对后世印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著有《吴让之印谱》、《晋铜鼓斋印存》、《通鉴地理今释稿》等。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号井,又号袖海,别号金、洗部、大横、余粮生、金道士、金道人、金山民、荐木道士等。浙江上虞人,游寓杭州、上海、天津、北京、广州、香港等多处,鬻艺为身。善摹刻金石文字。工书法,篆书取法吴皇象《天发神谶碑》,略施变化,别具一格;隶书合汉诸碑之长,自成面目。精篆刻,早期宗浙派李鸿寿、赵之琛之法;中年时变化印文书体,笔画婀娜多姿,被人誉为:“吴带当风”,出“宽可走马、密不容针”,失于过分夸张;用刀熟练,不加修饰;印款劲辣自然。著有《金山民印存》、《金印摭》、《似鱼室印谱》等。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又字叔,别字冷君,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等,会稽(今绍兴)人。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咸丰己未(1859)年举人,官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究心六书。善碑帖考证。擅书法,学颜真卿,后致力于北魏碑,篆书取法邓石如而自出机杼,书法凝练雄强,迥异时俗。精画事,花卉、木石受徐渭、陈淳、石涛等人的影响,宽博浑厚,水墨交融,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鼻祖。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帛币、汉金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洗旧习,所作面目多样,艺风苍秀雄浑而劲利。印款创用北魏书,又偶饰画像。著有《二金蝶堂印谱》、《悲居士诗》、《六朝别字记》、《补寰宇访碑录》、《勇庐闲话》等。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晚以字行,别号缶庐、缶翁、苦铁、破荷、大聋、老缶等,浙江安吉人。清末曾任江苏安东知县一月,后寓上海,为“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能诗文,长书法,攻《石鼓文》,林茂雄健,自成一格。其篆刻,能融合皖、浙诸家与秦汉印精华,蔚为一代宗师,著述有《缶庐集》等。

吴昌硕的印章艺术,达到很高的境地。他初学浙派,后学邓石如、吴让之等。中年后广采博取战国玺、秦汉印、石鼓、琅琊、泥封、砖瓦、碑碣、法帖等文字,融会贯通而出新意。印作方圆并蓄。圆者能忠实地实现自己的篆书风貌,方者能将自己的篆法熔入汉印的形式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其白文印憨厚圆劲,朱文印浑穆隽拔。他认为要有浑厚的动力,方能达到汉印的最精处“浑穆”二字,“浑穆”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境界,它不以奇制胜,也不哗众取宠,而是以平淡醇醪,浑厚庄重,耐人寻味为尚。他的篆刻章法的主要特点是善于处理点画、偏旁部首的排列组合,善于处理印文与边框的关系。其刀法能吸取前贤冲、切、削刀法的长处,融会贯通而挥刀即就。其边款的格式、书体丰富多彩,十分成功。其艺术风格对后人和国内外的影响都很大,成就极高,承前启后,开创一代新风。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又作牧父、穆甫,号倦叟、倦游窠主,安徽黟县人。早年流寓南昌,以经营照相为生。1882年转居广州。1885年被荐去北京国子监南学肆业。1887年后又久居广州。1900年归黟县,不复再出。潜心金石文字,对汉金文尤有研究。绘画,长于工笔花卉,善以西洋画法画彝器图形,色彩浓重,独具面目。书善魏楷和籀篆,用笔辛辣,书风明快。精篆刻,初学浙派、吴让之、赵之谦,后取法汉人,脱胎而出,卓然成家;印文融会汉器文字,秀劲而富有变化,布局峻险中寓平稳,有超逸之趣,用刀犀利,力能扛鼎;所作印章,线条不求粗细统一,印面不事破残,极尽真率之感;印款合汉隶、北魏书于一体,冲刀为之,独具风格,在篆刻史上别树一帜,对岭南印学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著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印谱》、《黄牧甫印谱》、《籀书吕子呻吟语》等。他的篆刻艺术,后人称为黟山派,于浙、皖两派之外独开一派,对篆刻艺术的扩充和丰富,具有很大贡献。

以上晚清各家,都能按自己的审美意趣,广泛吸取历代金石文字和各家篆刻艺术精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在篆法、字法、章法、刀法及篆刻理论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大大地拓展、丰富了中国的篆刻艺术,有力地推动了篆刻艺术向前发展,使晚清时期的篆刻艺术,成为篆刻艺术史上的全盛时期。晚清时期,文字学勃兴,篆书艺术得到复兴,为篆刻艺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致使篆刻家辈出,篆刻作品丰富,篆刻著作层出不穷。我们今天学习篆刻艺术,必须很好地学习继承晚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并且发扬光大,才能使篆刻艺术更加繁荣和普及。我们不仅要学习晚清篆刻家的篆法、刀法、章法和篆刻理论,还要学习他们的博取众长,化为己有,师古而不泥古的治学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优秀的篆刻艺术弘扬光大,才能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十四)明清无派的主要篆刻家

1清代前期印人

吴先声(生卒年不详),字实存,号孟亭,湖北江陵人。印作有秀逸之气。著有篆刻论著《敦好堂论印》一篇,《印证》一卷。

高凤翰(1683~1742),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后因入狱残右臂,使改号半亭、云阜、老阜、废道人、石道人、尚左、丁巳残人、尚左生、石头老子、天禄外史、南阜老人、归云老人,山东胶县人。扬州八家之一。印风刚拙雄正,为世人所重。

石涛(1640~约1718),原姓朱,名若极,出家为僧后,释号原济,又号石涛,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诗书画大家,又能治印,得力于秦汉法,用刀苍浑雄放、尽通笔意。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排行第一,自称郑大、郑大郎,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亦号板桥,并以号行,江苏兴化县人。扬州八家之一,为清代著名书画家,创“板桥书体”,自称“六分半”书。篆刻取法汉印,平实大方,浑劲俊拔之气甚足,别具个性。

高翔(1688~1753),字凤冈,亦作凤岗,号犀堂,亦作西堂、西唐、西塘,江苏扬州人。扬州八家之一。擅书画,精篆刻,取法程邃一派,茂劲浑朴,逸气幽远。

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又有七峰、甘泉山人、某泉寄樵、晚春老人、成果里人、溪东外史等别署。安徽歙县人,寄居扬州。扬州八家之一。诗、书、印俱佳。印章取法小篆,参合汉篆,自成一家。

2清代后期印人

桂馥(1736~1805),字未谷,号冬卉,又号老别署渎井复民,山东曲阜人,为清初金石文字学家兼篆书篆刻家。篆刻取法秦汉印章平正一格,刀法苍劲挺拔。非至交不能得其印作。著有《缪篆分韵》五卷,是一部最早的摹写汉印文字,并可寻字入印的工具书。还著有《续三十五举》、《说文义征》等。

张燕昌(1738~1814),字芑堂,号文鱼,亦作文渔,海盐人,是丁敬的得意弟子。精研金石文字考据学,见多识广,篆刻能得疏宕萧逸之趣。行楷边款颇见功力。曾试用飞白入印,但没能得到流行。著有《金石契》、《石鼓文考释》、《芑堂印谱》和《飞白书录》等。

陈克恕(1741~1809),字体行,号目耕,又有吟香、健清、妙果山人等字号,浙江海宁人。善隶、篆书。篆刻传世稀少,主要成就是篆刻理论的著述,著有《篆刻针度》、《篆学示斯》、《篆体经眼》二卷、《印人汇考》、《存几希斋印存》四卷等。

董洵(1740~1812),字企泉,号小池,又号念巢,浙江绍兴人。善画兰竹,工诗文,篆刻仿汉印、战国印及丁敬印法,也有己意。行书边款潇洒自如。著有《多野斋印说》等。

巴慰祖(1744~1793),字隽堂、晋唐,号予籍,又号子安、莲航等,安徽歙县人。当时他的篆刻在皖南影响很大。就他的传世作品看,多为仿秦汉印或承袭前人风格的。其冲刀刻印得秀丽娟美的风格,有一定的个性,他摹刻汉印集成了《四香堂摹印》二卷。

胡唐(1759~1826),初名长庚,字子西,号翁,别署城东居士,安徽歙县人。篆刻师法母舅巴慰祖,有一定个性。赵之谦也佩服他和巴慰祖的篆刻,并受其影响。

王声(生卒年不详),字振声,一字寓恬,号于天,新安人。篆刻与董、巴、胡齐名,善用涩刀仿秦汉印。

胡钁(1840~1910),字菊邻,号老鞠、废鞠、不枯,又号晚翠亭长、竹林外史,晚年又号南湖寄渔,浙江崇德(今桐乡市)县州泉屠家坝人。工诗,擅书法。篆刻得力于汉玉印、凿印、诏版、将军印。所作印文线条错落有致,朱白文印很有功力,为晚清时重要的篆刻家之一,只在开风立派上稍逊于其他同代大家。著有诗词《石波小泊吟草》、《晚翠亭诗稿》等,自撰印集《晚翠亭长印存》等。

易熹(生卒年不详),其篆刻初学战国玺印,有朴野浑劲之美,但没多大创新,在当时的印坛上有一定影响。

王石经(1833~1918),字君都,号西泉,山东潍县人。是仿汉铸印的能手,偶尔仿战国玺,也试将《吴天发神谶碑》文字入印。他曾与高鸿裁、田熔睿、刘嘉颖选古玺印六百多方,拓成《古印偶存》四册。

现代篆刻的主要流派

在现代篆刻艺术史上,随着各种艺术的不断普及和繁荣,印章艺术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印学大兴,专家如林,新秀竞出,流派崭新,佳作纷呈。因篇幅有限,只能将现代篆刻史上有突出贡献的篆刻艺术家选介如下: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阿芒、白石老人、借山翁等,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业,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解放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擅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笔墨淳厚明快,造型简练。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源自米元章,饶古拙之趣,亦能诗文,为现代篆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