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篆刻知识
1866400000006

第6章 篆刻流派解析(5)

齐白石篆刻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朴野刚毅、雄肆淋漓。他的篆法,将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秦权量、汉将军章等金石文字参以小篆,化于无形,变为己有,将古篆书写为较易认识的简体篆,并适当参用隶法,以行笔尚方,纵横平直,促上舒下等神采为特点。他的章法十分紧凑而舒展,印文高低参差,斜直错落有致,气势纵横。他的刀法,不受墨底所拘,以意行刀,一刀到底,极少修饰,刀痕爆破壮观,气势充沛。总之,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在篆法、刀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创造,加上他的绘画风格的影响,形成了朴野刚毅、雄肆淋漓的印章个性之美,形成了流派,影响深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开创了中国篆刻史上新的一页,为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叶为铭(1865~1947),字盘新,又字吕三,号叶舟,原籍新州,世居杭州。善篆隶,能镌碑。治印宗法秦汉,融会浙派。精金石考据之学。与丁仁、吴隐、王福庵创立西泠印社。著有《广印人传》、《金石家传略》等。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一字予向,中年更字宾虹,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安徽歙县人。著名山水画家,诗书画印均工,并精金石鉴赏。篆刻初学浙派,后师徽派巴慰祖,晚年朴拙老辣,得自然天趣。对古印奇字多作考证释难,并编有《宾虹草堂藏印》四集及《美术丛书》传世。

罗振玉(1866~1940),著名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颇多贡献。

童大年(1874~1955),原名,字醒,一字心庵,号性涵,上海崇明人。流寓杭州,后居上海。精研六书,书善四体。精刻印,广学秦、汉、明、清,融会碑刻文字,刀法劲健,以切为主,布局疏密间时有灵气。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著有《依古庐篆痕》、《童子雕篆》。

赵古泥(1873~1933),名石,字石农,别字古泥、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初从李虞章、沈石友学篆刻,乃得亲炙缶庐艺事。后又转益多师,变缶庐园转而为廉厉,自成一格。妻金氏能琢砚刻碑。有《赵石泥印存》等书传世。

赵时(1874~1945),字献忱,号叔儒,晚号二弩老人,浙江鄞县人。精金石之学,藏三代彝器五十余件。工画马及花卉。篆刻工丽典雅。有《三弩精舍印存》、《汉印分韵》六卷、《古印文字韵林》等书传世。

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诗书画印均工。曾得吴昌硕传授,与齐白石过从甚密。虽天年不永,然其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不失大家风范。有《摹印浅说》、《染仓室印存》等书行世。

李苦李(1877~1929),名桢,字筱湖、晓芙,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南昌。父镜湖,从学于赵叔,故从小受家庭熏陶,继承赵氏流派。平生对书画篆刻钻研甚勤,功力盖深。四十后曾从吴昌硕学印,得其真传,有印集传世。

丁辅之(1879~1949),名仁,字辅之,号鹤庐,浙江杭州人。工书擅画,对甲骨文深有研究。篆刻用刀劲健,布局安详。编有《西泠八家印谱》等书。

王福庵(1880~1960),原名寿祺,号维季,字福庵,变作福厂,晚号持默老人,浙江杭州人。精篆隶,饶有金石气息。治印从秦汉印入手,旋深邃于浙派,并熔铸众长,形成园浑雅隽而恬静的艺术风格。平生治印甚多,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为现代篆刻史上著名的印家。著有《福庵印存》、《麋研斋印存》等书。

黄保钺(1880~1968),字蔼农,号青山农,别署暖庐,福建长乐人。

楼村(1880~1950),原名卓立,又名虚,字肖嵩、辛壶、新吾,号玄根居士、玄补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诗书画均工,篆刻得吴昌硕指授、中国艺专校长。晚年世居杭州。著有《意庐诗草》、《清风馆集草》、《楼村印稿》等。

孟昭鸿(1884~1947),字方陆,更字方儒,号放庐,山东诸城人。清代庠生。收藏碑拓甚富。工诗文,善书法,自成一格。治印,胎息秦、汉,又略参高凤翰、吴昌硕,印风苍劲厚重,书趣笔意甚浓。著有《放庐印存》、《放庐藏印》、《汉印文字类纂》、《围城日记》、《放庐诗稿》等。

吕风子(1886~1959),江苏丹阳人。

寿石工(1885~1950),号印丐,浙江绍兴人。久居北京,工诗词,善篆刻。治印早年从浙派入手,旋私淑赵之谦、吴昌硕。编集取名《蝶芜斋》,五十岁后折服黟山人黄牧甫,形成晚年独特风格。有《寿石工印存》传世。

吴隐(1886~1942),原名金培,字石潜,号潜泉,又号,浙江绍兴人,客居杭州。勤研六书,篆刻接续浙派并受吴昌硕教导,印风苍粹。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又精制印泥,曰“潜泉凶泥”。编有《印存》、《古陶存》、《印学丛书》等数十种。

唐醉石(1886~1967),名源邺,字李侯,号醉龙、醉石山农,晚号醉翁,湖南善化人,世居长沙。治印从浙派入手,上溯秦汉,直到晚年所作未脱离浙派规范,排字匀称,用刀稳健。1932年前曾将历年作品钤拓四册名《醉石印稿》,1933年出版的《现代篆刻集》有他的专集。

王献唐(1890~1960),名,号凤笙,以字行,山东日照人。著名考古历史学家,曾任山东大学、齐鲁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山东图书馆长。精考古、善诗文,古器鉴别无一不精。工篆书、治印有逸趣,书意甚浓。著有《齐鲁陶文》、《临淄封泥》、《两汉印帚》、《五灯精舍印话》、《那罗延室稽古文字》等。

谈月色(1891~1976),女,号悟定、珠江老人,广东顺德人。

钱瘦铁(1896~1968),名厓,字叔,以号行。江苏无锡人,所居曰“瘦铁宦”、“梅花书屋”、“峰青馆”、“磅礴轩”、“芋香宦”、“翦松阁”、“契石堂”、“董宝室”等。20年代赴日本开书画研讨会,工画,山水、花卉兼精。曾任上海美专国画系主任。书善篆隶。篆刻受教于吴昌硕,不囿师门,自成面目,作品古雅拙朴,苍劲浑厚。建国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钱瘦铁作品集》。

王个簃(公元1896~1989年),原名能贤,字启之,江苏海门人,居上海。工诗书画。篆刻初得李苦李指授,后经李苦李介绍遂为吴昌硕弟子,朝夕随侍,得天独厚,运刀、布局出自师授,而不规以师法自囿,印风苍涩古朴。有《个印集》行世。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

潘天寿(1897~1971),原名授,字大颐,号阿寿,别号雷婆头峰寿者、寿者等,浙江宁海人。著名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擅篆刻,印风古雅劲拔、超逸有姿,但为其画名所掩。

朱复戡(1898~1991),原名方义,字百行,号静堪,后名起,号伏堪,原籍浙江宁波,1898年生于上海。精金石书画诗文,幼有神童之誉,吴昌硕惊叹为小畏友。治印取法乎上,超越时流,开一代宗风,影响海内外印坛。有《复戡印集》出版。

邓散木(1898~1962),原名菊初,字散木,以字行,别号甚多,有铁、钝铁、老铁、又号无恙,三十后自号粪翁,四十后始称散木,晚年因病削一足,故号一足,又有楚狂人、山人居士、无外居士、郁青道人、天祸且渠子等别署。上海人,晚居北京。能诗词,善书法,师萧蜕庵,博临诸碑帖,各体皆能,尤精篆书。中年所书洒脱放纵,晚年复归含蓄蕴藉,功力深厚,娟秀典雅。偶作画。篆刻师赵古泥,行刀亦冲亦切,布局参用封泥特点,疏密有致,极善应变,印文融籀、篆、隶于一体。自言,平生艺事,篆刻第一。著有《篆刻学》、《书法百问》、《欧阳询三十六法诠释》、《书法学习必读》、《三长二短印存》、《厕简楼编年印稿》、《癸卯以后锲迹》、《钢笔字写法》以及《邓散木诗词选》等。

来楚生(1902~1975),原名稷勋,字凫,又字初生,号负翁、一支、非叶等。所居曰“安处楼”、“然犀室”。浙江萧山人,久居上海。画工花鸟走兽。书宗汉、魏及晋、唐诸家。篆刻胎息古玺和汉印,布局重书法意趣,行刀不拘小节,通过破残斑驳来表现古朴浑厚;行草印款驱刀如运笔;肖形印,大都粗犷洗练,突出神和意,得汉画像堂奥。作品有《来楚生画集》、《来楚生印存》等。

陈巨来(1904~1984),字安持,浙江平湖人。处世胸怀坦荡,不畏权势,仗义敢言,乐善好施。工诗,书法秀雅。精篆刻,为赵叔孺弟子,初究心程邃、汪关、巴慰祖,后致力于古玺和秦、汉印,对圆朱文最尽心血;作品清秀明快,形式多样,印文娟美,分朱布白规划工稳,用刀劲挺而极尽细腻之事,圆朱文造诣最为著称,赵叔孺誉之为“近代第一”。治印生涯长达六十余年,刻印逾万方,艺名蜚声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等人的用印,浙江、安徽、广东、四川、上海、北京等地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收藏章,多出其手。著有《安持精舍印最》、《印话》等书。

罗福颐(1905~1981),字紫溪、梓溪,七十岁后号偻翁,浙江人上虞人,罗振玉之子。自幼嗜好金石文字和篆刻,十七岁时曾摹古玺印精品成《邦庵仿古印草》。精文字学。刻印宗秦、汉,旁及宋、元,作品秀润娟美,深得古人法度。曾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咨询委员、西泠印社社员。生平著述甚多,有《古玺文编》、《汉印文字征》、《西夏文存》、《印史新证举隅》、《封泥证史录》、《古玺印概论》以及《古玺印时代鉴别例证》等。

吴朴(1922~1966),字朴堂,号厚庵,浙江绍兴人。早年居杭州,后居上海。吴隐从孙。擅金石鉴别,工书法。篆刻师事王福庵,取两周、秦、汉及宋、元,又宗浙派印风,曾选摹古玺精品成《小玺汇存》;所作,刀法烂熟,布局紧凑工稳,圆朱文印极为娟秀,无滞板之感;白文印时用魏石经字体,挺拔而古茂多姿;印款,后期取法汉简和魏晋写经,别具一格。为西泠印社社员,著有《朴堂印稿》,又与人合刻出版《瞿秋白笔名印谱》、《古巴谚语印谱》、《养猪印谱》等。

陈子奋(1898~1976),福建长乐人。精篆刻,自成一格,工稳娟秀。

沙孟海(1900~1992),名文若,以字行,别署沙村、古荒、兰沙等,浙江鄞县人。诗文从同里冯君木,书法篆刻从吴昌硕,其篆刻在青年时代即深得缶老神韵,后参以战国玺、汉印文字入印,自成一家。其所发表之印学论文,多有创见。曾任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著有《印学史》、《沙村印话》等书。

方介堪(1900~?),一字文渠,浙江温州人。受业于赵时。篆刻初从吴让之入手,后专攻秦汉,对汉玉印研究尤深。早年钩摹《古玉印汇》,蜚声印坛。又钩摹玺印文字,编成《玺印文综》,为玺印文字字典。其仿玉印作品,功力精深稳重。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

冯康侯(1901~1983),原名强,别署老康,室名意在斯楼、可叵居。广东番禺人,晚年居香港。广征博取自成一家,为印学粤派之继薪火者。工山水,精四体书,尤长于篆书。影响海内外印坛,有《冯康侯书画印集》传世。

诸乐三(1902~1984),名文宣,号希斋,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幼嗜金石书画及篆刻。得吴昌硕赏识,遂为弟子,工写意花鸟,书学石鼓钟鼎甲骨文字,擅于将石鼓文,琅琊台刻石笔意参以甲骨文入印,苍郁浑厚,缶老曾有“乐三能得我神韵”之评语。有多种书画集行世。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马瑞图(1904~1979),原名允甫,字万里,号曼庐,晚号大年,江苏常州人。桂林美术专门学校创始人。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著名山水画家。篆刻饶有新意。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韩登安(1904~1976),原名仲镜,别署耿斋,所居书斋曰:“客膝楼”,浙江萧山人,世居杭州。幼清贫而好学,二十四岁拜师王福庵,后入西泠印社。精篆书,治印以浙派为基,兼取众长,自成面目。有《明清印篆选录》及《浙江印章石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