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尉缭子兵书
1889400000018

第18章 武议(2)

商秧虽然只赏了一个敢于执行他命令的人,但秦国人都看到了商秧说话算数,很讲信誉。都争先恐后地执行他颁布的新法。新法于是就顺利地推行了下去。这就是“赏一劝众”起到的巨大作用。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仗着自己和皇帝是亲姐弟关系,她豢养的一些家奴,在京城里作威作福,横行无忌。有一天,公主的保镖赵彪在酒楼上调戏一卖唱的小姑娘,由于遭到其父的反对,赵彪就活活将父女俩打死。凶手行凶后躲藏在公主府上逍遥法外。洛阳令董宣,在赵彪跟随湖阳公主朝见皇上的路上抓住了赵彪。他声色俱厉地指责公主纵奴行凶,窝藏凶犯的不法行为,就地处斩了凶犯赵彪。湖阳公主直奔皇宫,哭诉告状。光武帝刘秀要将董宣乱棍打死,董宣声泪俱下地讲述纵容皇亲家奴滥杀无辜、残害百姓的危害和严肃法纪对汉室江山的影响,使刘秀幡然醒悟,支持赞扬董宣的执法如山,又赏给董宣30万钱,以示嘉奖和鼓励。从此,董宣打击那些横行不法豪强的腰杆更硬了。

这一事实,激发了东汉官吏敢于忠于职守,严格执法,打击地主豪强残害欺压百姓的行为,同时也警告了地主豪强要遵守法令,不要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在客观上为减轻百姓疾苦,巩固东汉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墨子·尚贤》云:“虽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也说:“二三子佐我明扬厌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志·武帝纪》对此解释得很明白:“夫有行之上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仪业,苏秦济弱燕,由是而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可见,唯才是举就是要求我们在选拔使用人才时,以他有无才能及才能的大小作为标准,而不管他的出身如何。

伊尹,是商朝重臣,但他出身贫贱。萧何、曹参先后做过汉朝的宰相,而他们原来不过是县吏。管仲年轻时贫困且无品行,做了宰相后,生活又十分奢侈,但只因他有经邦治国之才,齐桓公便大胆使用他,并终于称霸诸侯。吴起有“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的恶名,但他在魏则“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淮阴侯韩信也曾乞食漂母,出人胯下,但他却为刘汉王朝立下了赫赫功勋。

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的一次宴会上,与列侯诸将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而项羽又为何失去天下?有人回答说项羽妒贤嫉人而陛下与之相反等等的话。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人才与事业成败的关系,对于刘邦来说再清楚不过了。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使诸葛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唐太宗在批评封德彝辩解难找奇才异能人才时说:前代明王,“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传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在选拔与重用人才时,不嫌其出身是多么低贱,家庭是多么贫寒,不计前嫌,并善于使用有缺点的人才,委以重任,用之不疑,真正做到唯才是举,这是历史上有作为帝王在使用人才时的共同特点。

西汉时的刘敬,曾向刘邦建议定都关中、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可是他是一个赶军车的军士出身。汉高祖决定召见他前,别人为他准备了一套新衣眼,他说:“我原来穿好衣服,就穿好衣服去,原来穿粗布衣服,就穿粗布衣服去,用不着再换了。”于是刘敬就穿原来的衣服去见汉高祖。被尊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圣人”的商朝武丁时宰相傅说,是奴隶出身,姜太公曾是宰牛卖酒的生意人,诸葛亮出山前“躬耕南阳”,魏征自幼穷困潦倒当过道士,马周是个穷书生……因“唯才是举”地选拔与重用人材,使得这些出身贫寒之士能够“朝为田舍郎,喜登天子堂。”

汉武帝刘彻在一篇《求贤诏》中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故马者踢人,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曹操在建安十九年下了《敕有司取土毋废偏短令》中提出对于有缺点的贤能之士,也要同样予以任用,并强调说:“人有某些缺点,在所难免,能因此就不用他们吗?选官的人员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有才之士被埋没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汉初三杰之一的陈平在佐助刘邦定国安邦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他被刘邦封为都尉的当天,就有人告他盗嫂、受贿,刘邦开始对陈有疑虑,亏得魏无知及时解释:“现在楚汉相争,陈平是有利于决胜负的奇谋之士,怎么能因有盗嫂、受贿的毛病,就不大胆地使用他呢?”刘邦给陈平位加一等,陈平后来“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刘邦“用其计谋,卒灭楚。”曹操对那些“或堪为将军,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加以重用,如戏志才、郭嘉等人的名声都不太好,但这些人“皆以智谋举之,终各显名”。

斯大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古往今来无数事例证明,军事的胜负,政治的得失,经济的盈亏,外交的成败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使用合适的人才。由于智力结构思维素质的不同,心理素质的差异,成长环境的差别,每个人都互有长短,各有千秋。有的擅统全局,有综合能力,可为统帅人才;有的长于心计,擅长出谋划策,可为参谋人才;有的长于舌战,头脑灵活,可为外交人才;有的能说会道,有经济头脑,可为推销人才;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可向艺术领域发展;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强如进军科学领域,必有造树。甚至,同样类型的人才,在处理同样事务时,由于其心理素质上或某些其他方面的差异,其表现手段、方法是不同的,其结果也就大相径庭。如李信和王翦都是将才。李信仅率数千兵士便败燕军,而与楚军对垒却因轻敌而大败。可见,秦楚相争,王翦才是楚军的克星。正确的用人之道,就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个重要元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动力之一。如何有效的配置人力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企业倾情关注的课题。21世纪理性营销时代的到来,使个人英雄无法再在营销舞台上独唱主角,依靠个人力量叱咤风云、劲舞弄潮的日子一去不返。团队,这个营销时尚名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深讨钻研。团队管理,正被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治新领域。

拳头伤人之所以要比手指伤人或者巴掌伤人疼的多,因为当拳头攥紧时,整只手上的全部力量都凝聚在拳心,它更强大!如果一支军队能够攻城掠地百战不殆,它最大的特征就应该是人和。在营销领域,一支优秀的经济团队同样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成为他们成就梦想创造辉煌的制胜法宝。那么,立足于企业的视角,怎样才能把团队中分散的力量敛聚起来,也就是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呢?一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为企业员工规划一个共同的远景展望。企业远景,就是企业的发展和前途,是企业行为的根本目标,是员工信心的基础来源。看得到远方的灯火,脚下的路才开始坚实。船队出海,没有目标的航程,各路船只就要迷失方向,四散漂流。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期愿不同展望不同,就谈不上凝聚。企业应该依靠文化建设将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确保把员工的积极性激活,才能真正实现员工为企业的前程为自己的前程,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去奋斗!

第二、经营企业如同治理国家,君圣则国兴,主庸则家败。团队有它的核心力量,也就是领导阶层。虎父虎子,强将精兵,一位优秀的领导能成就一支完美的团队。领导是团队的先锋头羊、策划军师、指挥元帅,领导的一言一行甚至一笑一颦都可能对团队产生影响。做事先做人,与其说一支团队能够团结在某位领导身边,不如说这支团队是齐聚在某种人格魅力麾下。作为团队领导,首先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断歇的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环境。企业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著名的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为了控制团队力量的流失,这就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一套完善的激励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提高的氛围,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成长,实现价值追求。企业的培训应该联系企业文化,着眼于细微之处,融落于生活之中,从做人点滴到做事精要,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培养员工的归宿感、使命感。而员工的全面成长,也将为企业发展蓄备强大后续动力,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四、深化内部分工,标树外部强敌。很多企业过分强调职权晋升,以此激发员工上进心,催化员工积极性,却一不留神产生误导,人为制造了内部矛盾,无法沟通调和,要么忍痛割爱,要么坐观矛盾激化,结果都是团队溃散,企业收拾尴尬残局。可谓处心积虑,功亏一篑。其实,理智的企业引导,必须要员工清楚:真正的竞争来自外部,员工应该加强危机意识——企业自身若得不到稳定的发展,就不能满足员工的各种期望;只有团队内部上下同心、协调一致,争取到企业的功绩,才留有个人的空间。同时,企业要建立一整套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充分评估员工的优缺能短,准确分工,以人适其位人尽其责为原则,把平等、合作诉为理念,深拢人心,建设一支默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