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吴起兵书
1889500000030

第30章 应变篇(5)

吴起回答说:“凡用兵车作战,一般在阴雨天气和泥泞的地面上就要停止行动,等到天晴而地面干燥时就行动。兵车利于高地行动,不利于低洼之地。作战的时候,迅速奔驰要用坚固的兵车,不论前进或停止,都要依从上述原则。如果敌人起而应战,要沿着它的车迹追逐。”

【心得】

这里论述的是遇到恶劣天气时的战术问题。吴起认为在阴雨连绵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必须沉着应战,力求自保,选择有利地形,以等待攻击敌军的最佳时机,从而克敌制胜。

1807年2月8日,拿破仑统帅的法军与俄国总司令贝格森率领的俄军激战于埃劳。时值隆冬,天昏地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法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占了瞰制整个战场的克勒戈夫高地,在高地上架设火炮,以猛烈的火力轰击俄军,以迫使其后撤。俄军全线溃败,放弃了通往俄国国土道路上的重要屏障奥克拉本。俄军司令贝尼格临阵逃脱,而法军一路向奥克拉本挺进。

就在此关键时刻,本来在战场右翼另一个地区作战的俄军炮兵主将库泰伊索夫得知了这一个情况后,便不按常规,未向上级请示即抽调3个乘马炮兵连,将36门火炮转移到左翼奥克拉本方向,用霰弹猛轰法军。法军没有料到右翼的俄国火炮部队会突然出现在左翼,一时慌了手脚。没有多久,法军被迫撤退。库泰伊索夫的行动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俄军重新返回,占领奥克拉本,护卫住通向俄国的道路。

公元1904年,日本和俄国爆发了日俄战争。当年8月24日,双方开始在中国辽宁省进行辽阳会战。日军看到参战的俄国西伯利亚第三军露出较大破绽,于是决定对它进行两翼迂回包抄。日本第一军一个近卫师突然出现在俄军左翼,准备一举击溃俄军阵容,并从中间斩断俄军。俄军没有预料到这一点,所以不及防守,形势非常危急。

先前俄国曾派出预备队增援西伯利亚第三军,预备队中由马尔丁诺夫上校指挥的一个团,在行军过程中获知日军已从左翼逼近西伯利亚第三军的消息。眼见情势紧急,马尔丁诺夫上校没有请示待命,擅自率团立即改变进军方向,转向西面,穿过大片高梁地秘密地转进到日本近卫师团的翼侧,展开突击,以白刃刺刀战袭击日军。近卫师败退,西伯利亚第三军转危为安,形势转而对俄军有利。

吴起在本段中所提出的“阴湿则停,阳燥则起”的谋略思想,可以与在前面“治兵篇”中所提出的“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合起来看。

“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也是要求军事统帅指挥作战时要善识气候,善观风时,善用风势,顺风时就乘势进击,逆风时则坚阵固守,等待变化。

公元前228年8月,位于北非和西地中海地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意大利东南沿海的卡内地区,以步兵4万余人、骑兵1万人,与罗马执政官伊来里亚斯指挥的步兵8万,骑兵7千人对阵交锋。汉尼拔发现,当地每天中午时常刮强劲的东南风,为了利用风向,顺风作战,他一方面将部队布阵成背向东南的阵势,将步兵置于中央,列成半月形攻击队形,次要兵力部署在中间,并向前突出,借以诱敌之主攻部队从中间突破。而主要兵力则部署在队形两翼,并另配置骑兵,以可防敌从两翼包抄夹攻,又可主动从两翼包抄夹攻敌人及断敌退路,攻敌背后。另一方面,命令500士兵手持剑、矛、盾等武器,身藏匕首,准备向敌诈降,混入敌内破坏袭扰。

8月2日上午,双方开始会战。敌人集中兵力实行中间突破。汉尼拔命令两翼骑兵包抄夹击敌军侧翼,绕击敌军背后。步兵与敌展开激战,双方经过多次冲杀后,汉尼拔命令500诈降兵“逃到”敌阵,自动交出剑、矛、盾等武器。敌人大喜,毫不怀疑,并将这些降兵随意安置在阵后,未作严加看管,仍然集中兵力实行中间突破。汉尼拔故意指挥中间部队节节后退,诱敌进入口袋阵中。

时近中午,汉尼拔下令反攻。此时东南风骤起,风势越刮越大。敌人逆风投来的矛、箭、石,速度减退,力量削弱,方向偏离。可是汉尼拔军顺风投向敌人的矛、箭、石,速度加大,力量增强,方向准确。狂风刮得飞沙走石,劈头盖脸地打向敌人,敌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立时混乱成一团。500诈降兵乘机用匕首刺杀敌人,夺取武器;绕敌背后的骑兵也猛袭不止,与正面步兵相互呼应,前后夹击,里外相应。

战斗直到黄昏,敌仅300人遁去,其余皆被歼灭,连亲临指挥的罗马执政官伊来里亚期也被杀死。汉尼拔军仅伤亡6000人,大获全胜。

如要进行火攻或水战,更要善识气候,需观察风向,借用风力。周瑜水战,孔明巧借东风,火烧赤壁。陆逊借风,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可见气候和风,对战争的胜败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古代,现代作战也必须善识气候,善观风向。核子战争,核烟尘的飘移要看风向。化学战、毒气的使用和防范要看风向。而常规战争中,飞机起降、舰艇出航、炮兵发射炮弹,甚至连使用各种各样的轻武器、反坦克武器都必须以风为佐。由此可知,如果运用得妙,风是助力;不善用之,风就成了阻力。

九暴寇之来,善守勿应

【原文】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

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追而击之,其兵可覆。”

【注释】

善:好好地。

属:接连,接续的意思。不属,不相连接。

【译文】

武侯又问道:“如果残暴的敌寇突然来袭,掠夺我的庄稼,抢走我的牛羊,我应该怎么办呢?”

吴起回答:“敌寇突然袭来,一定要考虑它实力的强弱,应先避其锐气进行防守,不要急于应战。待它傍晚撤退时,其装备必然变得沉重不便,心里必有所恐,为求急于退还,必有不相接连的地方。这时我军如果乘机追击,就可以歼灭它了。”

【心得】

本段论述遭到敌军突然袭击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吴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避其锐气的策略,不要与强敌硬拼,应待其气衰力竭,再抓住有利战机,予以痛击而制胜。

两军对阵,实力强大的一方总是希望弱小的一方集中兵力与自己决战,从而达到速战速决、围歼对方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实力较弱的一方,应采取“善守勿应,彼将暮去”的谋略,及时退却,避免与敌决战,以保存实力。而待敌人士气衰落、粮草短缺、后援不继、精疲力竭、兵力分散时,再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分散之兵力各个击破,围而歼之。

在战争中,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强敌面前,“善守勿应”或进行有条不紊的撤退,以保存自己的实力,这是非常必要的。如1940年5月,德国***攻占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5月21日,德军主力直逼英吉利海峡,把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军共26万人围困于法国北部敦刻尔克海滨。英法联军丢掉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于5月27日到6月4日匆忙撤回英国,以保存日后反攻的力量。

对此孙武也曾提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原则。“锐卒”不仅指士气,更主要的是指敌方军队中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卒优秀的部分。对这样的敌人,应暂且避之,待时机成熟后,再攻取。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公元前684午,齐国进攻鲁国,战于长勺。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擂鼓出战,被曹刿劝止。等到齐军击鼓二次进攻受挫时,曹刿说可以反击了。于是鲁国军队发起反击,打败了齐军。事后,鲁庄公问曹刿打败齐军的道理,曹刿说:“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鼓足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就泄气了。敌人泄气,我们军气旺盛,所以能够打败敌人。”这是在作战中掌握军队士气的一个典型战例。

《百战奇法·避战》:“敌初来气锐,且当避之,伺其疲敝而击之,则胜。”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汉将皇甫嵩击败王国的陈仓之战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谋略。当时,王国率军围攻陈仓,左将军皇甫嵩与前将军董卓奉命率军4万救援。董卓主张速进,认为:“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后汉书·皇甫嵩传》)。但皇甫嵩却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之。是以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小,城守固备不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因而采取了缓进以避其锐,待机以击其衰的作战方针。王国自冬至春,攻城80余日而不能克,部队力疲气衰,不得不撤围而退。这时,皇甫嵩抓住战机,挥军追击,董卓却在这时说:“穷寇勿追,归师勿遏。”皇甫嵩力排董卓阻挠,连战连捷,歼灭王国所部万余人,王国落荒而逃。

《管子·制分》说:“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这就是说,进攻敌人,打击其精锐部分,就会碰钉子,攻其弱点则容易成功。

公元29年,光武帝刘秀派马武、王霸围剿叛军,叛军将领苏茂率五校兵救援,把马武打得溃不成军。王霸却不出战,对部属说,苏茂兵卒精锐,其众甚多,我军此时出战,一定打败仗。等到苏茂与马武交战了一段时间后,王霸才用精兵从背后袭击苏茂军,使苏茂前后受敌,惊乱败走。王霸不攻锐卒,待机破敌,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魏胜坚守海州城也是采取避其锐气,退而求之谋略的成功战例。

宋孝宗初年,金人再次南侵,魏胜率抗金义军坚守海州,金军数次围攻,都被打退。金军初到时,魏胜下令固守城池,不许出战。金人不知虚实,转而渡河袭击关后,魏胜则入城抢占了金军必经之道砂堰,掩护士民进城后,闭门坚守。一天黎明,有雾起,金军趁机从四面攻城。魏胜激励士兵竭力抵抗,在城上投石射箭,阻挠意图攀上城墙的金兵。魏胜还令人熔化铁水浇下,使金兵不敢靠近城下。金军攻城不克,遂将海州城包围在中间,使宋人无法冲出。过不了多久,因金主亮驾崩,金兵解围撤走。

过些时候,金国又遣10万兵马攻海州。这时恰巧有宋将李宝带着部队乘舟经过,魏胜便与李宝联合夹击金军,将其打败,战死的金兵都被投进堰河畔。

金人不甘心失败,又派五斤太师征召的各路人马20余万前来攻打。金军先分出一支部队向海州城西南进发,企图截断宋军的粮道。魏胜则料敌于先,精选剽悍壮士3000人,骑马赶到石阔堰,堵住了金兵的去路,金人只好退回。魏胜指挥城中军民与金军主力展开较量,他下令偃旗息鼓,寂若无人。敌围城数重,却惊疑不敢进攻。相持了几天,才试探性地树云梯、填护城河,派兵士攀上城头。岂知这一切早在魏胜预料之内。随着一阵鼓响,满城旗帜立起,矢石俱发,接着又是滚热的铁水泼下,金军惊恐逃窜,魏胜开城门放出火牛追赶。金人连续攻城三昼夜,仍不能靠近城下。只好暂时休战,构筑营寨,断绝河道,与魏胜的部队对峙。

这时,魏胜不再固城不出了,他不断派兵骚扰敌营,常常乘其不备,在夜晚洗劫金军营寨,并放火烧其器械。同时,联络李宝的官军,请他们派部队支援。正当金人被扰得心烦意乱,不得已再次全力攻城时,李宝的骑兵部队赶到,大破金军。

魏胜坚守海州城两年,他用兵灵活多变,虚虚实实,时而诈敌以智,时而破敌以勇,使金人望而生畏。后来他在作战时中箭身亡,朝廷赐谧“忠壮”,并在其牺牲的地方建立祠堂。

秦王嬴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楚国国势日衰,但尚据江淮广阔地区,是秦统一事业的一大障碍。秦攻取赵邯郸(今属河北)后,即移师向南,对楚作战。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秦将王贲取楚10余城。嬴政不听王翦以60万大军全力攻楚的建议,遣李信、蒙武率军20万攻楚。二十二年,李信、蒙武兵分两路深入楚地,企图围歼楚军。楚名将项燕隐蔽主力,寻隙反击。李信军未能捕捉楚军主力决战,回军与蒙武会师。楚军暗中尾随三昼夜,出其不意地攻击秦军,杀七都尉,李信大败回师。秦王嬴政复起用老将王翦为将。二十三年,王翦率军60万经陈(今河南淮阳)之南屯军平舆(今河南平舆北)。楚倾全力迎击秦军。秦军坚守营垒,持重待机。楚军求战不能,回师东撤。王翦挥军追击,大败楚军,杀项燕。秦军乘胜攻占城邑,二十四年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业至此基本完成。

“避实击虚”这一原则在国内的营销实践中已被广泛运用,但我们习惯上仅从“差异化”的角度来解释,这是不够的。可以试举几例:

第一、产品上的避实击虚。在康师傅、统一所控制的高价方便面市场,产品口味一直是主要的卖点和优势,也就是产品“实”的方面,今麦郎如果也强调自己的口味,将出现“硬碰硬”的局面,以今麦郎当时的品牌实力绝对是凶多吉少。但是今麦郎将进攻的方向转移到对手的面饼上,对手的面条不精道、不耐泡,这是对手产品的弱点,是“虚”的方面,以自己的“弹面”攻击对手的弱点,一举成功。

五谷道场将其他方便面的“油炸食品,不健康”作为“虚”的位置,进而“乘虚而入”,在思想上是正确的,可惜方法上出现问题,功败垂成,令人惋惜。

合效策划机构在为某保健酒进行定位时,避开了主流保健酒抗疲劳、壮阳等等的功效宣传,而采用“解乏快”这一全新的功能诉求,也是定位中“避实击虚”思想的体现。

第二、渠道的避实击虚。在“两乐”统治的可乐市场后,娃哈哈发现市场并不是铁板一块,一二级市场虽然被“两乐”牢牢占据,但在更广阔的三级市场,其市场根基并不牢固,这是“两乐”在渠道上“虚”的地方,非常可乐避开一二级城市,目标直指三级市场,为自己寻找到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