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年10月13日,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与普鲁士军队相遇在耶拿城附近。耶拿城北有座兰德格拉芬山,耸立于狭窄又蜿蜒曲折的萨勒河谷旁边。西北面的山坡俯临一片起伏不平、形状不整齐的高原,霍恩洛厄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就在这高原上扎营。
普军并没有利用有利的时机展开立即进攻,法军因此有机会迅速调度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从耶拿城北面和西面的山坡登山。
傍晚,拿破仑亲自登上兰德格拉芬山观察那一片高原。与此同时,法军在耶拿城找到一个牧人,他指示一条更北一点的小道,沿着这条小道,穿过劳塔尔峡谷,可以通到那片高原。在山的南麓是一个比较开阔的河谷,名为米尔塔尔。有一条路沿着这个河谷通往魏玛。也就在这一边,山坡陡峭、树木丛生,而且有很多峡谷,其中一个名为施内克及崞杻的峡谷婉蜒而上。由于高原上有村落和树林,地形复杂,普军赖以取胜的横队阵势无法展开,却有利于拿破仑那种以大群散兵为前锋而继之以密集纵队为主力的作战方法。
霍恩洛厄对拿破仑的行动一无所知,以为眼前只有拉纳率领的一支法军军团,并且判定只有米尔塔尔这条路可以进入高原,于是把主力全都部署在这一边,而在兰德格拉芬山那边却没有充分警戒。
法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趁着黑夜在山顶集结军队,内伊和苏尔特的军团费了大半夜和清晨的时间向耶拿进军,在右面或北翼列阵;拉纳和近卫军据守中间高地,奥热罗军团则在米尔塔尔威胁着扼守施内克的萨克森和普鲁士军队。拿破仑还手持提灯,亲自指挥士兵沿着峡谷的羊肠小径,把一组一组的大炮拉上山顶。拂晓时刻,法军发动突击,将普军打得措手不及,很快取得了耶拿战役的胜利。
战争中,选择和利用地形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在领兵作战中无不重视地形的选择和利用。拿破仑在耶拿战役中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迅速集结大量部队,夺取了居高临下的优势,然后突然向敌军发起进攻,一举夺得了胜利。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孙权应诸葛亮之约,出兵进攻曹操空虚的东部防线。合肥守将张辽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尽撤西部大军,来救合肥,与孙权接战。
孙权为挫曹军锐气,决定趁其远道而来又立足未稳之际,率先进攻。这种情况下首战是非常重要的,是气势上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关键所在。部将凌统主动求战,于是带3000人奔向曹营。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交锋,走马奋战50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恐怕凌统有闪失,才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就要求孙权让他当天夜里只带100名战士奔袭曹营:“要是损失了一个人、一匹马,也不算成功!”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咱们奉命偷袭魏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
那100名战士听到后,面面相觑,心中很是不情愿,因为这样做风险毕竟很大。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生命,你们还有甚么迟疑的?”战士们见甘宁变了脸,都被他的声威震慑,于是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结果大败曹军。
出其不意是一种非常冒险的策略,但如果运用成功,会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在经营做生意方面,也要遵循“地利”原则,即正确选择店址,是开店赚钱的首要条件。一个经营项目很好的店铺,若选错了店址,小则影响生意,大则还可能导致“关门大吉”。科学选址将使你获得“地利”优势而生意兴隆。
第一、依据人气选址。好的位置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却有很多共性,如人口流动性大、交通方便等,所以选择好位置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人流量:平常、假日及日、夜来往人次和比例;车流量:汽车、摩托车往来流量;交通:目前及未来可能增减的运输工具;马路宽窄与停车问题;区域特征:竞争店、互补店、金融机构及文教、休闲设施等;人口勘察:该区人口数量、消费习惯等;商圈勘察:主要及次要商圈范围、租金、价位。
第二、依据地段选址。购买店铺作为不动产投资的一个品种,具有既可出租、又可自营的双重特性,早就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但是,并不是随便买个店铺都能赚钱,店铺的选择大有讲究。
投资店铺讲究地段,店铺的地段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成熟的中央商务圈;第二类是成型的商圈,多邻近大型的住宅区或就业中心区,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的商务办公楼或经济开发区;第三类是住宅小区内部。
在成熟的中央商务圈投资店铺,投资额较大,而且不同商务圈的性质及发展程度,都将直接影响店铺的经营效益及场地的租金。这种店铺的运作首先是借了近在咫尺的整个商圈的人气,再者有固定的人流量保证,方可“大树底下好乘凉”,得来全不费功夫。
一般说来,就业中心区为住宅区提供了需求市场,住宅区为就业中心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店铺的兴起,将启动住宅与就业的二度兴旺,特别是新建楼盘的品质和价位会有明显提高,这反过来又会使店铺的增值更为可观。
若投资小区内的店铺,则需慎重,一方面是人流有限;另一方面,住户在小区内消费仅仅是为图个便利,而难有持续的、大宗的消费。适合投资的小区内店铺,最好在较大规模或者是开放式小区,有宽敞的街区道路,小区主要出入口、街道转角等位置的店铺是投资的最好目标。
第三、依据经营需要选址。
一要根据经营内容来选择地址。店铺销售的商品种类不同,其对店址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店铺要求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服装店、小超市;但有些店就适宜开在偏僻、安静一些的地方,比如保健用品商店和老人服务中心等等。
二要选取自发形成某类市场的地段。在长期的经营中,某条街会自发形成为销售某类商品的“集中市场”,人们一想到购买某商品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条街。
三要选择有广告空间的店面。有的店面没有独立门面,店门前自然就失去独立的广告空间,也就使你失去了在店前发挥营销智慧的空间。
四要有“借光”意识。即把店铺开在著名连锁店或强势品牌店的附近,甚至可以开在它的旁边。例如,你想经营吃的,那你就将店铺开在“麦当劳”、“肯德基”的周围。因为,这些著名的洋快餐在选择店址前已做过大量细致的市场调查,挨着它们开店,不仅可省去考察场地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借助它们的品牌效应,“捡”些顾客。
所以军事善于利用地形,以奇制胜,商战中更是如此。开店选址,亦如作战选择有利地形,只有认真谋划,才能取得成功。
七敌若绝水,半渡薄之
【原文】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旁。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注释】
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不设:没有准备。
绝水:横渡水。
薄之:迫近它,指打击它。
【译文】
武侯又问:“假如我军在大水沼泽地带与敌相遇,战车都淹没了,车骑也有被大水吞没的危险,同时又没有舟楫的设备,进退两难,这怎么办呢?”
吴起回答说:“这叫做水战。水战用不上战车和骑兵,只好把战车和骑兵暂留一边,一定要登上高处四面眺望,观察水势,一定要得知水势的大小、深浅、宽窄,然后才能想办法出奇制胜。敌人如果渡水而来,就要趁其渡到一半的时候,迫近迎击它。”
【心得】
吴起在此讲述有关水战的战术问题。他认为,水战必须登高观察,以充分了解水域的情况,同时应依据具体情况,以智谋克敌制胜。
从事水战应该掌握整个战区的情况。如石达开诱歼湘军水师就是一个典型的战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市)后,为夺取长江中上游地区,于1853年5月派军溯长江而上进行西征。西征军一路攻关守隘,进军顺利,先后攻克了安庆、九江、庐州、汉口、汉阳等重要城镇,占领了皖北大部分和湖北部分地区,接着进军湖南,又克岳州、湘阴等地。
当时,曾国藩指挥湘军水师和陆军互为依傍,利用新购的洋枪洋炮等向太平军发动反扑。西征军不断失利,一败于湘潭,二败于岳阳,三败于武汉,四败于田家镇,长江沿岸军事重镇相继失守,太平军水师近万艘船只也被焚毁。出师告捷的曾国藩气焰十分嚣张,督率湘军水陆并进。太平军困九江时,他不待攻陷九江,便率湘军主力越过九江,东进到江西湖口一带,企图一鼓作气,顺流而下,直扑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面对西征战场上的颓势,太平天国统帅派遣石达开赶赴湖口,主持西征战事。石达开在充分了解湖口一带水域的情况后,鉴于湘军屡胜,兵锋正锐,特别是湘军水师倍强于太平军的客观情况,决定先采取智歼湘军水师,再乘胜全面反击的战略方针。
为此,他一面派骁勇善战的陈玉成赴九江驻守,调极富战略眼光的冬官丞相罗大纲来湖口协防。西征军坚壁高垒,采取守势,暂时不与湘军硬拼决战。但另一方面,石达开命人在上游将3~5只小船联在一起,上面堆满柴草,柴草中放入火药、硝磺、膏油等易爆易燃之物,点燃后顺流放下,并派机动灵活的小船载部分太平军随后摇旗呐喊,虚张声势。
虽然这些火船被湘军以船篙等撑开,并未烧及湘军水师船只,但却使其不得不日夜严防,寝食不安,因此疲惫不堪。双方如此对峙1个月之久,湘军欲进不能,求战不得,焦躁不已。
石达开看到歼敌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利用湘军兵骄将傲、急切求战的弱点,佯装固守不住湖口而撤军。湘军不知是计,派遣100余艘舢板快船急追进入鄱阳湖内。石达开随即回杀,并派重兵封锁住鄱阳湖与长江的重要通道湖口,将湘军水师分割为湖内与长江江面两部分。
湘军水师主要依附大船供给一切军需,而舢板快船则用于冲锋作战,两者互为依存。现被困在长江江面的湘军船只,皆为笨重大船,离开灵活轻便的舢板快船,犹如被砍下了四肢,机动作战能力极差。
1855年1月29日,石达开以优势兵力,指挥太平军就着朦胧夜色的掩护,以喷筒、火弹等,突袭湘军水师大船,一时间,火弹纷飞,杀声大作,湘军水师船纷纷起火,烈焰腾空。英勇的太平军直取曾国藩的指挥船舰,击杀其坐船管驾、监印官等。经此战役,湘军水师百余艘大船遭到焚毁,溃不成军。
湖口之战后,西征军乘胜反攻,攻克湖北省城武昌,占领了江西8府50余县,有力地稳定了长江中游的局势,巩固了太平天国政权。
石达开在湖口之战中,之所以能诱歼湘军水师,关键在于他深知“水情”、头脑冷静之故。面对强悍之敌,他先以坚壁高垒钝挫其锐气,而在对峙中等待敌之虚,然后对敌不断滋扰,使之丧失理智、感情用事,结果敌军因此违背军事原则而盲动。此即引诱敌人在不利的情况下被迫应战而遭惨败战的例证。
吴起所指出的“半渡而击”,又称“半济而击”。即敌人渡水作战,当进至近岸水域或一部分已渡河而来,其余尚在渡河时,此时敌军部队未及整顿、头尾不接、行列混乱,有利我方攻击。这是古代敌对双方隔水作战时常用的一种谋略。《孙子兵书·行军篇》也曾主张:“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战史上,类似的战例不胜枚举。
楚汉战争中,韩信在攻克齐国临淄后,又率兵乘胜追击齐王。楚王项羽见此情形,便派大将龙且带着人马去救援齐王。
有位谋士对龙且说:“汉兵远道而来,而且勇敢善战,势不可挡。齐、楚两国的军队都是在本乡本土打仗,将士们士气不高昂。如果我们坚守城池,不同汉兵交战,同时派人到被汉军占领的地方去鼓动齐人,告诉他们齐王没有灭亡,让他们起来反抗汉军的占领,这样,汉军的粮草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告急,那么他们就不战自垮了。”
谁知龙且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他认为韩信不足惧,并不是不可战胜,所以他不听从这位谋士的建议,执意要同韩信交战,期望能打败韩信,好向楚王邀功领赏。
楚汉两军在潍河两岸扎营,隔河对峙起来。韩信命令士兵们赶制了1万多个沙袋,并派人在夜里偷偷将沙袋搬到潍水上游阻塞河水,然后率军渡水,敲响战鼓,向楚军发动进攻。
当楚军开始回击后,韩信的部下马上假装败北,逃回岸上。龙且见此情形,以为汉军不堪一击,便下令渡河追击。当大批楚军士兵渡河时,韩信命令士兵搬去上游的沙袋,水流突如其来,汹涌而至,楚军慌作一团。韩信又下令立刻反击,汉军便掉头攻击慌乱中的楚军,龙且在乱军中被杀死,楚军大败。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蔡昭侯因向晋求助不成,归途中筏沉,招致楚军来攻,遂向吴国求救。吴国阖闾以孙武为将,伍员(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公子山(阖闾之子)为先锋,尽三军之众,会合唐、蔡军伐楚。
吴军在柏举(今湖北省汉川以北)击败楚军后,乘胜追击,于清发水(今湖北省安陆西)追上楚军。吴王阖闾正要下令攻击,其胞弟夫差劝阻说:“困兽犹斗,何况人呢!”于是提出“半济而后可击”的建议。阖闾同意,即趁楚军部分已渡,部分未渡之混乱状态下发起攻击,大败楚军。追至雍(湖北京山西南),再败楚援军,占领楚国国都郢城。这是历史上较早的“半渡而击”的战例。
军事谋略是随社会、战争、思维的发展而变化。春秋以前的用兵作战强调“仁义”,所谓“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等。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今河南商丘县与柘城县之间)之战,宋襄公为阻击楚军于边境,屯军泓水以北,等待楚军到来,11月1日,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宋大司马公孙固见宋军与楚军众寡悬殊,建议宋襄公趁楚军到河中间时施以“半渡而击”的战法,宋襄公却说:“好是好,可是我们的军队是讲仁义的,怎么能乘人之危而图侥幸呢?”于是楚军从容地渡过泓水,开始布阵。公子目夷又劝宋襄公乘楚列阵未毕时攻击。宋襄公又说不可。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受重伤,第二年夏天就过世了。
正反两方面的战例都说明,半渡中的军队队伍散乱,整体战斗力未形成,此时若受击,一般均难以招架,是进攻者的有利时机。《百战奇法·水战》亦云:“若敌奉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因此,半渡而击,成为兵家在特定条件下取得胜利不可忽略的谋略。
八阴湿则停,阳燥则起
【原文】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
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注释】
停:驻扎不动。
起:驾车出战。
强车:坚固的战车。
迹:车辙马迹。
【译文】
武侯又问:“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的日子,到处是积水、泥泞,车马举足艰难,而且四面又受到敌人的包围,全军非常惊慌恐惧,这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