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尚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19020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在中国浩瀚如烟的历史典籍中,《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包含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战国时总称为《书》,直到西汉时期才改称《尚书》。其中,“尚”即“上”,为“上古”之意;“书”即历史简册,所以“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于尚书的中心内容,在《尧典正义》中,孔颖达根据篇目,将《尚书》分为典、谟、贡、歌、誓、诰、训、命、征等文体和内容。而伪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说:“典、谟、誓、诰、训、命之文凡百篇。”将《尚书》分为典、谟、誓、诰、训、命六种较为简明的文体。孔颖达之分法虽然面面俱到,但并不十分准确。《尚书》的内容大都是历代君主的言论或活动的记录,但一些典章制度、法律之类也假托君主之手夹杂在其中。因此,本书中,我们依然按照六种文体划分为典、谟、誓、诰、训、命。

第一种文体:典。典,主要记载了君主的言行与事迹,如《尧典》主要记录的是尧帝的言论。

第二种文体:谟。谟,主要记载君臣之间的谈话、谋议等大事。如《皋陶谟》等。

第三种文体:诰。诰,是君主对臣下的诰谕。多为商周最高统治者对臣民、封王、大臣的劝告之词。这是《尚书》的主要内容,而且历史文化价值很高。

第四种文体:训。训,是臣下对君主的劝诫之辞,意在总结历史教训,劝告当今的君主要以史为鉴,勿要重蹈覆辙。

第五种文体:誓。誓,是君主在征伐交战之前率队誓师之辞,如《甘誓》《汤誓》等,均为此类。

第六种文体:命。命,是君主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的册命之辞。

虽然以上六种文体并未囊括《尚书》的全部内容,但已包含绝大多数篇目。

当然,由于篇幅和内容的局限,本次译注仅仅节选了《尚书》的部分篇目。每一篇都包括原文、注释和译文赏析三部分。原文采用《十三经注疏》本,并且参考了其他一些版本。注释部分力求简洁明了,不做深层次的辩解,部分参考了《尚书正义》等古代学者的经典注解。译文赏析的编写所采取的译文与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读者阅读与理解。

《尚书》历来难懂,对于《尚书》注解的问题也存在诸多争议。由于译注者才疏学浅,难免会存在缺漏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们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