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1911100000032

第32章 不受干扰的市场机制

完全竞争和资源最优配置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林·库普曼斯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资本和劳动谁雇佣谁都没有任何关系。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保罗·萨缪尔森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通过竞争与资源自由流动,最终会使边际私人净产值等于社会净产值。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

在竞争秩序中,完整的竞争不仅有助于提高绩效,它还是一种市场形式,其价格操控了经济进程。

——德国经济学家瓦尔特·欧根

事实上,假设经济行为人具有完备的视野和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两个假设的结合会使得经济行为变得非常简单和规范。而这距离现实经济很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

名言解读

完全竞争又称为自由竞争,是指一个市场完全靠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来调节供求。完全竞争具备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商品是完全相同的,不存在产品差别;买者和卖者都很多且规模相当,以至于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小麦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成千上万出售小麦的农民和使用小麦以及小麦产品的消费者。由于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影响小麦价格,所以,每个人只是价格的接受者,竞争地位平等。

完全竞争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2. 同一种产品都是同质的,没有差别。

3. 市场资源是完全自由流通的。

4. 所有人都掌握着关于市场的全部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对这四个特征作一些补充说明。既然市场上有大量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那么其中任何一个人买与不买,或卖与不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既然产品都是一样的,那么对消费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厂商的商品都是一样的;既然信息是非常充分的,那么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畅可能产生的市场同时存在几种价格的情况,价格只能是一种,否则顾客当然会去挑最便宜的商品。

在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里,商品的价格将彻底地由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并且,每一种商品都会在最后形成一种均衡价格,也就是当市场供需相等时的价格。

如果多逛逛农贸市场,你很快就会发现,作为生活中的常备食品,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买鸡蛋,而且,卖鸡蛋的摊位也很多。我们想像一下,就可以认为鸡蛋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个摊点的鸡蛋都大同小异,只要不是碎的、坏的,一般没有人会去较真,硬要比较不同摊位的鸡蛋有什么区别,否则,那就真成了“鸡蛋里挑骨头”了。所以,可以看做所有的鸡蛋完全同质。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其他两个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买方和卖方都能自由选择进入还是退出(也就是鸡蛋买卖完全自由),至于鸡蛋市场的信息,并没有多少值得掌握,所以也可以看做人们全部了解相关信息。在这个鸡蛋市场里,各个摊位的价格都一样,而且是由供需决定的均衡价格。通过鸡蛋市场,我们可以更形象地理解完全竞争市场。实际上,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基本上都和完全竞争市场近似。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在完全竞争市场或者近似的市场里,因为同质同价,卖方究竟怎样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呢,难道只能靠运气吗?的确,在这样的市场里,卖方完全受到市场支配,竞争激烈,在产品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卖方就不得不在降低成本上大做文章(比如降低运费、减少商业开支等)。除此之外,卖主还要进行价格外的营销竞争,比如要热情周到的服务,把鸡蛋装进盒子便于顾客提携,给鸡蛋贴上商标等,都可以吸引更多顾客。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会有什么不利,因为完全竞争的存在,迫使商品生产者竞相在降低成本、压低售价上做文章,可以使消费者按实际可以达到的最低价格来购买,而生产者按此价格出售也可获得正常利润。从社会角度来看,完全竞争促使社会资源可以有效地分配到每一个部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在竞争中逐步被打败,就使得它的资金、劳力、设备等社会资源重新组合到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中,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因为竞争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要大力鼓励竞争,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我们已经知道,现实中并不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和市场。但是就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室一样,现实中能否实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种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并对之进行分析,我们就有了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就可以很好地加深对非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解。

故事佐证

中国人有一传统,就是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每逢春节,春联市场都是红红火火的,特别是在农村。

春联市场中存在很多买者和卖者,有的是自己写对联卖,有的则是通过供应商进货,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是很大,所以只要想卖春联的人都可以去卖。

农村市场条件简陋,春联往往被习惯性随处摆放,大部分供应商都将春联放入透明的塑料袋中防尘以保持产品质量。而少部分供应商则更愿意损失少部分商品作为样品,从而更好地促进销售。所以买者对于每一幅春联的质量信息都可以清楚地把握,在相同的价格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合适的春联。另外,春联市场的时间性很强,每次只在春节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因此,供应商只会在这之前一次性的购进所有的春联。他们对于所购进春联的数量,主要是在上年销售量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预期。如果他们的预期正确,春联市场上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就会大致相同,从而价格也相对稳定。一旦出现预期偏差,价格机制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不断的调整之后,最终使价格趋于均衡。

春联市场就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缩影。

为了更好地建设“菜篮子工程”,许多城市都由政府投资修建了大型养鸡场,结果这些大型养鸡场反而竞争不过农村养鸡专业户,很多都赔钱了。为什么大反而不如小呢?

鸡蛋市场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在该市场中,短期内如果供大于求,那么鸡蛋的价格就会降低,养鸡就有可能亏本;如果供小于求,整个市场价格就会提高,这时养鸡就可以赚钱。但是,长期情况下,所有的企业都会对供求作出反应,从而调整产量或者考虑退出或进入该市场。如果人们受某种信息的影响而减少鸡蛋的消费,价格下降,这时养鸡企业就要作出减少产量或退出养鸡业的决策。假设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原有养鸡企业就会扩大规模,其他人也会进入该行业。通过长期的这种供求调节,鸡蛋市场实现了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竞争激烈,成本被压得相当低。生产者要对市场供求变动作出及时的反应。大型养鸡场的不利正在于压低成本和适应市场的调节能力远远不如农村养鸡者。在北京鸡蛋市场上,大型养鸡场就斗不过北京郊区和河北的农民。

大型养鸡场的成本要高于农村养鸡专业户。在短期中,养鸡的成本包括鸡舍、蛋鸡等固定费用,也包括鸡饲料、劳动力等可变费用。从设备到人员配备,大型养鸡场的费用远远高于农村养鸡专业户。而且农民自己的劳动成本常常被他们忽略不计。这样,当价格低时,大型养鸡场难以维持或要靠政府财政补贴,而农村养鸡户却可以顽强地生存下来。长期而言,大型养鸡场每个蛋的平均成本也高于农民,因为现代化大规模养鸡带来的好处并不足以弥补巨额投资和庞大管理队伍的人力支出。农民则以低成本和低价格占领了鸡蛋市场。

大型养鸡场的市场适应能力也不如农民。当供大于求价格低时,因为固定费用远少于大型养鸡场,退出风险很低,所以农民可以迅速退出市场,不会有多大损失;而大型养鸡场停产则很困难。所以,在鸡蛋市场上小的反而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