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1911100000049

第49章 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作明日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才能算作现代人。

——胡适

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的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自己和亲人买了充足的人寿保险。

——李嘉诚

保有适当的保险,是一种道德责任,是大部分国民应负有的义务。

——罗斯福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有哪一种方法,比购买人寿保险更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医疗财务问题。

——比尔·盖茨

名言解读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命令僧侣、法官、村长等收取税款,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

古埃及的石匠成立了丧葬互助组织,用交付会费的方式解决收殓安葬的资金。

古罗马帝国时代的士兵组织,以集资的形式为阵亡将士的遗属提供生活费,逐渐形成保险制度。

随着贸易的发展,大约在公元前1792年,正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代,商业繁荣,为了援助商业及保护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补偿,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共同分摊补偿损失之条款。

公元前916年,在地中海的罗德岛上,国王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制定了罗地安海商法,规定某位货主遭受损失,由包括船主、所有该船货物的货主在内的受益人共同分担,这是海上保险的滥觞。这种共同承担风险损失的办法,就是近代保险的萌芽。

人们因为厌恶风险而规避风险,保险就应运而生。保险是人们为了对付由意外事件——疾病、事故或其他不幸——引起的财务风险而购买的安全性保障。人们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换回一个承诺,即如果所保险的事件发生,保险公司将进行赔偿。保险并没有消灭风险,而是转换了风险:风险原来由投保人自己承担,现在由保险公司承担。

通俗地讲,其实“保险”就是“互助”,互相帮助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保险公司就是提供了一个许多人互助的平台。在我们传统的社会里,家里发生了意外的不如意的事情,我们都会通知亲戚朋友并请他们来帮忙,但是亲戚朋友是有限的,能发挥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假如一个人现在得了非常严重的病,他的家人通知亲戚朋友来帮忙,能写出100个名单都很不错了,假设平均一个人拿出1000元来帮忙,总共合起来也不过10万元,这看病都非常紧张,如何能照顾家人今后的生活呢?但是,假使这个人有10万个亲戚朋友,每一个人只要拿出10块钱,就能凑到100万元的大数目。一个人拿出10块钱是太容易了,但是要认识10万个亲戚朋友,却谈何容易?恐怕一辈子也认识不到那么多人。然而,通过保险,就能帮你去结交10万个亲戚朋友,而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发生最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都会拿出10块钱来帮他,凑成100万解决他的经济危机。有一天,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别人也都拿出10块钱,凑成100万来帮助我们。

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分散风险、集中承担的社会化安排。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制度。保险公司不过是公平合理地收集、管理、分配这些互助基金的中间人而已。我们平时帮助人愈多,当发生紧急状况时,别人也帮助我们愈多。从经济学角度看,保险是对客观存在的未来风险进行转移,把不确定损失转化为确定成本——保险费。拿意外伤害来说,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但谁也无法确定到底会不会发生、何时发生,有时一旦发生,有可能非常严重,沉重的医疗费用甚至会使一些家庭走向崩溃的边缘。保险则由保险公司把大家组织起来,每个人缴纳保费,形成规模很大的保险基金,集中承担每个人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损失。可见对于个人而言,保险就是在平时付出一点保费,在发生风险的时候获得足够补偿,不致遭受重大冲击。

保险中的可保风险仅指“纯风险”,就是只有发生损失的可能,而没有获利的可能,比如身体生病、财产被偷等就是纯风险。投资股票就不是纯风险,因为投资股票不仅可能亏损,也可能赚大钱。所以,保险公司是不会为股票投资上保险的。

保险的分类标准非常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保险分为若干类型。我们主要使用五个标准——被保险人、保险标的、实施的形式、业务承保方式、保险机构的性质,把保险分为五大类。

1. 个人保险与商务保险

根据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可分为个人保险和商务保险。个人保险是以个人或家庭作为被保险人的保险。商务保险是以工厂、商店等经营单位作为被保险人的保险。

2. 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与责任保险

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责任保险。财产保险是以物或其他财产利益为标的的保险。广义的财产险包括有形财产险和无形财产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身体或健康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3. 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

根据实施形式的不同,保险可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它是由国家颁布法令强制被保险人参加的保险,如建工险、公众责任险等。自愿保险是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由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而实现的保险,绝大部分保险属于这一类。

4.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

根据国内保险机构的性质,保险又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对个人投保而言,社会保险是基本,商业保险是补充。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个人、单位、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保险基金,对个人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残废、失业、死亡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本人或其供养直系亲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法制性、固定性等特点,每个在职职工都必须实行,所以,社会保险又称为(社会)基本保险,简称社保。

5. 原保险与再保险

根据业务承保方式的不同,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原保险是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致的损失承担直接的、原始的赔偿责任的保险。再保险是原保险人以其所承保的风险,再向其他保险人进行投保,与之共担风险的保险。

故事佐证

三国时代的名将张飞,手持丈八蛇矛,纵横捭阖,自认天不怕地不怕,在诸葛亮面前也敢拍胸脯。诸葛亮微笑着问他:“你真的什么都不怕吗?我看,你肯定有怕的东西。”张飞眼睛瞪圆,大声答道:“我什么也不怕!”于是,诸葛亮在自己手心上写了一个字。张飞一看,顿时没了脾气,连声说:“怕!怕!我怕!”

这位猛将怕的是什么?很简单,那个字是“病”。张将军勇猛异常,唯独怕病。

战国时的蔡桓公,因为面有病色,面见神医扁鹊的时候,扁鹊劝他看病,如果不及时就会发展成大病,桓公不听。过了十天,他病入肌肤,扁鹊又劝他,他还不听。直到他病入骨髓的时候,自己才感觉到身体不适,想起扁鹊。扁鹊早知如此,也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了,已收拾细软跑掉了。扁鹊认为这是司命所属,已经使小病发展成大病再也不能救了。桓公因为不注意小病,结果最终丧命!

在现实生活中,“病”是人们最不愿提起的一个字,它不但让人的身体和精神饱受折磨,也给人经济上带来损失,让很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所以,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也已经到了扭转方向的时候,这一点是大众的心声。医改的公平性与公益性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广大百姓共同是期望。

我国现行的医疗福利体系是由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方案拼凑而成的。由此也就形成了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大特征:几套体系平行运转,相互分割。政府公务员享受公费医疗制度,城市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两个体系,乡村又有新农合体系。这样整个医疗保障体系形成了多重分割:城乡分割、身份分割、地域分割。

这导致一个结果:政府为民众医疗投入的财政资金,未能公平地使用。因为,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和额度依次降低,而这四个群体的收入同样是依次降低。这样,收入高的人得自财政的补助反而更多。这样的结果,违背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初衷。

目前,我们的医改政策不仅在于创造更多的医疗资源,还在于这些资源公平地为全民享有,以此达到医疗福利的增进。从这一目的来看,农村是我国医疗资源最为缺乏的地方,农民是我国医疗保障最为缺少的群体。

2009年陕西省神木县施行的“全民医保模式”,目的是着眼于广大百姓医疗福利的推广。显然,为真正落实“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城乡统筹”等原则,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跨越。此前公布的医改方案也提出了医疗福利“均等化”的原则。也就是说,财政的基本原则与平等的宪法原则要求逐渐统一目前相互分割而待遇悬殊的医疗保险体系,将所有人员,不论其为公务员还是普通工人,不论其为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或流动人口,都纳入到统一的国民医疗保险体系中。这应当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惟有这样,才真正合乎政府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也合乎财政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