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1911100000074

第74章 “穷”则思变(1)

所谓“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引进“新组合”,实现“创新”。

——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约瑟夫·熊彼特

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

——约瑟夫·熊彼特

没有创新就是一种终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

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

——英特尔公司前董事长安迪·格鲁夫

名言解读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20世纪60年代,新技术革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提出了“起飞”六阶段理论,将“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

1962年,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伊诺思是从行为的集合的角度来下定义的。而林恩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他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组织开始对技术的变革和技术创新进行研究,迈尔斯和马奎斯是其中主要的倡议者和参与者。他们在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成功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他们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大大扩宽了,在NSF报告《1976年:科学指示器》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而明确地将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知识的改进作为最终层次上的两类创新而划入技术创新定义范围中。

20世纪70、80年代,对于创新的研究不断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其中,厄特巴克格外突出,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缪尔赛对技术创新概念作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著名学者弗里曼把创新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创新。他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他在1973年发表的《工业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败研究》中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其后,他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修订本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成长的生命,无论企业多么壮大,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无止境地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出路。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

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纵观《财富》五百强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不怕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而能够不断创新,以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将企业推向高峰。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时,尤其需要创新,从“变”中搜寻规律,追求长久的发展。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福特汽车因为结实耐用、价格低廉的T型车而独领风骚十余年,但随着时代变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更多的追求款式和节能效果。而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不仅颜色单调、而且耗油量大、废气排放量大,完全不符合当时的客户需求。此时,通用汽车公司和其他几家公司则紧扣市场脉搏,生产节能降耗、小型轻便的汽车,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后来居上,使福特汽车公司一度濒临破产。福特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失误,转而生产豪华型节能轿车。但是先机已经失去,直到今天,福特汽车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所以,福特公司前总裁亨利·福特深有体会地说:“不创新,就灭亡。”

一头驴子背盐过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背上的盐融化了。驴子站起来。感到身上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一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里。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站起来,而且一直往下沉,直到淹死。

现实生活中不也经常如此吗?像驴子一样的蠢人总是屡见不鲜!从古到今,因抱着不合时宜的经验不放而失败者不乏其例。成功的经验固然有其总结之处,然而一味地固守也足以败事。汲取前人总结的精华并没有错,错在我们并没有时时刻刻因地制宜地进行变革和创新。如果我们能够将前人的经验加以改造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创意,那一定能够捕捉新的机遇,为自己创造一片天空。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何时开始都不会太迟,重要的是你能够及时捕捉对自己有利的机遇,大胆创新,那么成功就会属于你。

敢于不走寻常路,才能够有所创新。只有不因循守旧,才能发现新的生机。时代在变革,我们遇到的问题也总在变化,如果我们还守着旧的方法不肯松手,如果我们还照搬旧的教条不肯创新,那么怎么能解决新的问题呢?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失败的原因常常只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另一种则是因为经验过多,最后异化成“经验主义”,那还何谈成功呢?经验不会总是正确的,凭经验办事有时也会出错。我们只有学会了改变并且善于创新,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故事佐证

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原来,他酷爱集邮,可是从拍卖会上卖邮票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他觉得不合算。于是他说服一个同样喜欢集邮的邻居把邮票委托给自己,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他第一次尝到了抛弃中间人、“直接接触”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