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600000035

第35章 对文明的探索(6)

就在这时,南边的天空上,一股白炽的热流冲天而起,它四射的光芒就像无数颗太阳同时升起。整座古城顿成焦土,生机勃勃的大都市顷刻间变得死一般寂静。

1922年,当古城重现人世,考古学家发现,那一具具古尸都具有强烈的放射性。还有些因受过某种高温而形成的玻璃物质,七零八落地分散在古城的各个角落。后来,人们给这座废墟取名为“死丘”。

又如1983年3月26日傍晚,在前苏联托木斯克地区上空,一个模模糊糊的球状物就像一个照明弹,把刚刚暗下去的天空照得宛若白昼。不一会儿,它渐渐扩散成一个偌大的火球。火球发着蓝绿色的光,还拖着一条橘红色的尾巴,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火球在10公里的高空爆炸,红色的火流向四面八方飞溅。据当地一些目击者反映,飞行的火球时而发出树叶摇曳般的“沙沙”声。时而发出汽车发动机运转时的“扑扑”声,变幻莫测。人们还发现,凡火球飞越地区,所有的电器均遭到强烈的电场干扰,许多电灯被烧断钨丝,电视图像发生紊乱,变压器烧坏……

这些空中爆炸缘何而起,几个世纪以来,惶惶不安的人们试着弄清它的真面目。然而回答它的或许只有时间。

苏美尔文明探索

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这一地区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其创立者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4500年时就在这里定居了。苏美尔文明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最早的城邦

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城邦出现了。当时,较为着名的城邦有乌尔、乌鲁克、基什、拉什格、乌玛等。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土地、水源和奴隶,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争。他们还经常与北面的阿卡德人刀兵相见。苏美尔的每一个城邦都由一群贵族来治理。在战争时期,他们选出一位首领来统治,直到战争结束。由于战争十分频繁,战时首领统治的时间就慢慢变长。最后,这些战时首领就成了国王。他们终生为王,并把权力传给子孙。约在公元前24世纪后期,阿卡德人萨尔贡统一了阿卡德和苏美尔,建立了幅员辽阔的阿卡德王国。这个王国存在了100多年,在公元前23世纪后期灭亡。

苏美尔人的科学成就

苏美尔人的科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数学和天文方面。苏美尔人创造了独特的60进位制。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的小时、分、秒,以及把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苏美尔人的计算方法,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之间的那段时间作为一个月,一年12个月,共354天,而与地球公转一圈相差的天数,就用置闰的方法弥补。

楔形文字探索

文字的发明是苏美尔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楔形文字。他们所创造的楔形文字,为以后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所继承,一直使用了3000多年。那么,后人是如何发现和破译楔形文字的呢?

楔形文字的发现和命名

最早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探险者是一位名叫凡勒的意大利人。1616年,凡勒从巴比伦遗址中带回了许多小泥板。在这些泥板上刻有一些奇怪的文字,这是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新文字。两河流域的人们用削尖的小木棒或芦苇秆做笔,把文字刻写在半湿的软泥板上,然后把泥板晾干或用火烤干,制成泥板书。刻写时,由于落笔处印痕较宽,提笔处较为细狭,每一笔都像一个小楔子,故称为楔形文字。

破译楔形文字

破译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源于在波斯的岩石山峡中所发现的一块石刻。发现者是罗林逊——一位由士兵和运动员转而从事考古的学者。在那里,他发现了一面巨大的悬崖石刻,石刻上刻画了古波斯国王达林斯和一些反叛诸侯的人像。人像四周及下方用三种楔文语言描述了国王平叛的故事,大约有1200行字。罗林逊意识到,这些石刻文字可能就是解读楔形文字的关键。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靠狭窄的壁架和歪斜易损的梯子登上崖壁抄写石刻文字,并开始着手研究楔形文字的秘密。1851年,罗林逊出版了石刻文中巴比伦文字的部分译文,使美索不达米亚考古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巴比伦城探索

巴比伦古城遗址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90千米的地方。数千年前,这里诞生了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带给人类历史空前的辉煌。人们把这个古老的文明称为“巴比伦文明”。这个谜一样的古代名城,一直散发着来自远古文明的神秘魅力。

古巴比伦王国

约公元前1894年,两河流域中部的阿摩利人以幼发拉底河畔的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了一个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势日益强盛。经过30多年的征战,汉谟拉比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专制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50年左右,古巴比伦王国遭外族入侵而灭亡。约公元前262年,迦勒底人建立了一个新王国,定都巴比伦城,史称“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约公元前605~前562)统治时期,王国达到鼎盛。尼布甲尼撒二世大兴土木,对巴比伦城进行改建和扩充,将之建成当时世界上最雄伟豪华的城市之一。但在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巴比伦城后,这座城市就逐渐衰落了。

巴比伦城

巴比伦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幼发拉底河把整个城区分成两个部分,河西为新城,河东为旧城。整个城市被一条长约18千米、高约3米的城墙环绕着,城墙上大约每隔44米就有一个塔楼。整个城墙分为内外两重。伊什塔尔门是巴比伦城的北城门,最为着名。在巴比伦神话中,伊什塔尔是掌管战争和胜利的女神,城门由此得名。伊什塔尔门高达12米,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亚述王国探索

1845年,一位名叫莱亚德的英国考古学家,按照《圣经·约拿书》中对亚述都城尼尼微城址的描述,在流经摩苏尔的底格里斯河左岸的一个小山冈上发掘出了亚述都城尼尼微的宫殿和部分藏书室。根据藏书室中的泥板书,人们了解到了有关亚述王国的传奇历史。

亚述王国的崛起

亚述人是居住在两河流域北部的一支闪族人。公元前2000年时,他们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亚述人一直受到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赫梯人、喀西特人等异族人的侵犯。后来,他们得到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以铁制武器装备自己,开始了对外扩张。亚述军队凶猛无比,野蛮地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使许多城邦闻风而降。这是一个残暴嗜血的民族,以致于其都城被人们称为血腥的“狮穴”(即尼尼微之意)。

强盛与衰落

亚述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6~前727)统治时期,对行政、军事和统治政策进行改革,并在世界历史上首创工兵,使亚述王国空前强盛。后经几代国王的武力扩张,王国的领土空前广袤,终于成为两河流域的军事强国。公元前7世纪后期,亚述王国的经济力量被多年的战争消耗殆尽,其军事威力也已成强弩之末。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和米底人联合起来攻陷尼尼微,亚述王国土崩瓦解。

木乃伊探索

一提到埃及,人们肯定会想到木乃伊——古代法老们试图让灵魂复活的一种墓葬方式。古埃及人非常看重躯体,这从他们的墓葬习俗特别是制作木乃伊的习俗中能清楚地看到。制作木乃伊的灵感,来源于远古时期盛行的图腾崇拜,以及死后化神的想法。那么穿越千年时空而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是如何制作的呢?

尸体的防腐

清空了内脏器官后,他们开始用棕榈油涂遍尸体的全身。有时在缝合好尸体之前还要再添进去一些沥青、锯木屑或松香之类的防腐物。然后把这具已经处理得很干净的尸体放在铺了一层泡碱、脱水盐等防腐剂的床上,再在尸体上放上更多的泡碱。盐本来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还是造成脱发的原因。但经过提炼后的脱水盐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殊功效,可以起到保护皮肤和头发的作用。这个过程需要40天左右。当尸体完全干燥后,用浸过树脂的亚麻布条把尸体一层层缠裹起来,并在布条间放一些护身符,然后把木乃伊放进棺木内封好,等待下葬。一具木乃伊就这样制作完毕了。

内脏器官的处理

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的方法有许多种,但在新王国时期所使用的方法最为复杂,效果也最好。要防止人体的内脏器官不腐烂很不容易,所以古埃及人就把胃、肠、肺和肝等从体内取出来,用食盐把里面的水分吸干,再用食油或液态松香浸泡,然后放进一种名为“礼葬瓮”的容器里保存起来,随木乃伊一起葬入陵墓(到了后来,这些器官是用亚麻布包好之后又放进体内一起埋葬的)。脑子要被特殊的钩子从鼻腔中钩出,而心则留在身体里。古埃及人认为,死者在永生之前,要接受铁面无私的死神判官——阿努毕斯的审判。阿努毕斯用真理做砝码,称量死者的心脏,评判死者在人间的作为。

古埃及人种探索

在埃及至今尚未发现早期人类化石,但在尼罗河谷地和利比高原等地却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六七十万年前,甚至100万年前。一般认为,尼罗河流域最早出现居民大约是在2万年前。古埃及人来自何方?属何种族?

谁是最早的古埃及人

从古埃及遗址里留下来的雕塑中可以发现一些古埃及人来源的线索:在第四王朝初期的作品《拉霍太普夫妇》中,拉霍太普皮肤为棕褐色,而他的妻子的皮肤则为浅黄色。由此可见古埃及人种的复杂,到底谁是最早来到这片大地上的人?关于埃及早期居民到底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的辩论开始于1874年。一个世纪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罗主办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激烈的论争

一派认为,埃及的最早居民是黑种人。该派列举的证据有:在马里埃塔发掘的木乃伊的表皮和真皮之间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黑色素:古埃及人自称KMT,其后常用的Hamite(闪米特人)一词即源于此词,此词也以“Ham”形式见于圣经,这是“法老语言中用以指黑色的最有力的一个词”;古埃及人称他们的国土为Kmt,意为“黑土”,有别于未经河流灌溉的“红土”(即沙漠)。另一派认为,古埃及居民是混合种族,这一派的论据是:由于整个尼罗河谷,尤其是埃及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角,它不可避免地成为来自非洲其他地方,甚至来自中东的人们长途迁徙的终点。所以,尼罗河流域的居民不可能在波斯人入侵之前是单一种族。

埃及象形文字探索

埃及的象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一直使用到约公元4世纪,存在了3400多年之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文字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知晓。当古埃及的辉煌文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时,象形文字成了破解古埃及探索的一把钥匙。这些神秘难测的文字是如何被破译的呢?

商博良的贡献

19世纪,象形文字的破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其中最大的功劳来自于年轻的法国学者商博良。1790年,弗朗索瓦·商博良出生于一个法国书商的家庭。从孩提时代起,他就是一个语言天才。1821年,在对多部古埃及文稿进行狂热的研究后,他更正了其他学者对于罗塞达石碑上帝王名称的翻译。他发现,象形文字虽然符号众多,但出现次序有一定的规律,既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也不是纯粹的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结合体。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他从人名入手进行研究。

象形文字的破译

一次碰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帝王的名字时,商博良先是识别出最后两个符号的发音为“西斯”;再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认定前面两个字符的发音为“美西”:最前面的符号是一个太阳,在科普特语中,太阳的发音为“拉”。拉美西·西斯是否就是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呢?商博良决定用同样的方法来识别其他的名字。运用类似的方法,他拼出了另一个伟大帝王的名字:图特摩斯。抓住专有名词这个线索,商博良很快破解了这套古老而神秘的文字系统,成为现代第一位真正的古埃及学家,被誉为“古埃及语言之父”。“在同一段或同一句文字中,象形文字既有着它图形上的意义,也有着含义和发音方面的意义,我几乎可以按照这些字把它们念出来。”几千年的谜底,终于在商博良这里揭开了。

孔雀帝国探索

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长期的国家统一、间隔短暂的分裂,那么在印度则恰恰相反——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印度也有统一,但却是文化的统一而不是政治的统一。孔雀帝国是印度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它标志着印度的发展从宗教转向了政治。这个帝国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呢?

孔雀帝国的建立与扩张

公元前325年,旃陀罗笈多推翻难陀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王朝。由于他出身在一个养孔雀的家族,王朝因此称为“孔雀王朝”。在以后几年里,他稳步地朝西北方向扩大自己的统治,直到国家的疆域从恒河流域发展到印度河流域,并跨越了包括这两条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旃陀罗笈多的儿子频头沙罗征服了德干,而他的孙子、着名的阿育王则征服了羯陵伽——印度东部的一个强国。

阿育王的统治

阿育王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早年的阿育王崇尚武力征服,他通过血腥的战争征服了其他国家,建立起统一的帝国。约公元前262年,阿育王率军进犯羯陵伽,并征服了这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羯陵伽战争对阿育王影响极大,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迷惑。战争结束后,阿育王同佛教高僧进行了多次长谈。在佛法的感召下,阿育王最终皈依佛教。在余生中,阿育王不仅致力于宣扬佛教,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

印度泰姬陵探索

屹立在印度亚格拉近郊亚穆纳河畔的泰姬陵,华丽壮观,气势磅礴。它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汉为他美丽的皇后泰姬所建造的。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几乎完美无瑕,它向人们充分地展示了伊斯兰建筑的艺术风格。那么,谁是这一杰作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呢?

欧亚文化结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