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600000036

第36章 对文明的探索(7)

这一说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旧牛津学派的印度史学家史密斯。他认为,泰姬陵是“欧洲和亚洲天才结合的产物”。意大利人吉埃落米莫·维洛内奥和法国建筑师奥斯汀·德·博尔多等诸多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大师均参加了设计,使这一建筑的艺术风格深受西方影响。但印度伊斯兰史学家莫因·乌德一丁·艾哈迈德驳斥了这种说法。他完全否认这座具有典型的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建筑物是出自西欧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们的构思。

主体艺术印度说

已故的印度着名史学家马宗达认为:在探讨这一设计功劳归于谁时,不应忘却印度自身的因素。泰姬陵的平面图和主要特点与苏尔王朝国王舍尔沙的陵墓和莫卧儿王朝国王胡马雍的陵墓,在建筑上有师承关系;就建筑材料——纯白大理石及其上面的宝石镶嵌工艺水平而言,在西印度的拉杰普特艺术中早已存在。由于莫卧儿时代印度对西方已开放,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扩大,西方艺术的某些因素可能会对印度建筑风格带来影响,这也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美洲印第安人的来源探索

世界上一切古老民族的早期历史都是一个谜,美洲印第安人也不例外。1492年10月,航海家哥伦布来到美洲,他把这里误认为是印度,称当地的土着居民为“印第安人”,意为“印度的居民”,后来人们才知道这里其实是美洲。现今,人们一致认为印第安人是美洲最古老的居民,可是他们究竟是土生土长起来的,还是从其他地方迁来的呢?

迁徙美洲的居民

由于在美洲各地的考古发掘中,至今仍未发现人类和现代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化石。所以,大部分学者都赞同这种观点:美洲不是人类的发源地,这里的印第安土着居民是从外地迁移来的。很早以前,美洲大陆上荒无人烟。这里是动物的天堂,猛犸、犀牛、树獭、野鹿、野牛和羊驼等许多动物在丛林和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繁衍、栖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2万~25万年前,美洲大陆上有了第一批人类,他们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但是,他们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欧洲说与亚洲说

一些学者认为印第安人是从欧洲穿过乌拉尔山,然后由西伯利亚进入美洲的。可是根据考证得知,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里海曾经发生过大面积的海侵,欧洲和亚洲由此分开,而当时的人类绝不可能有能力越过这一大片水域。有一种较为合理的说法是:古代印第安人是亚洲人的后裔,他们通过亚洲东北端离美洲最近的地方——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古地质研究表明,约在7万年前,海平面曾大幅度下降,水深较浅的白令海峡因此露出地面,形成陆桥,把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连接起来。据说陆桥最后存在的时期是距今25万~15万年前,所以古代印第安人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陆桥由亚洲进入美洲的。

奥尔梅克文明探索

人们一度认为,玛雅文明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但墨西哥各地许多风格各异的石制、陶制、玉制的雕像,使人们隐隐觉得还有一个更古老的文化。考古学家的发现和研究证实了在玛雅文明之前,有一种更为古老的文化曾经长期存在,这就是奥尔梅克文化——玛雅文明之母。

玄武岩巨石人头像

奥尔梅克人生活的地区处于墨西哥海湾附近的低湿沼泽地带,水草丰美,湖泊众多。公元前1200年左右,该地区村落密集,人口越来越多,人们过着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生活。文明就在这一时期孕育诞生了。奥尔梅克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巨石人头像。这些头像造型独特,构思完善,风格写实,艺术水准很高。更令人惊奇的是:雕像所用的玄武岩石料,全部是从300多千米以外的地方搬运而来的。当时墨西哥地区以及整个美洲都还没有车轮,也没有牛、马、骆驼等畜力运输工具。如果只靠人力,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把重达数十吨的巨石运进森林里去的呢?这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分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前后相继:圣洛伦佐文化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其次出现的是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900~前600年;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而且遍及整个中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生活、建筑艺术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所以,奥尔梅克文明享有“中美洲文明之母”的美誉。

玛雅金字塔探索

提起金字塔,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埃及法老的坟墓。实际上,擅长建筑艺术的玛雅人也建造了许多金字塔。据说,仅在墨西哥境内就有10万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玛雅金字塔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有着与埃及金字塔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天文观测的场所

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后者全部是法老的坟墓,而前者主要是举行祭祀和进行天文观测的场所。在玛雅图谱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图画:金字塔顶部的神庙里,祭司用交叉的十字棍观天象。祭司有时仅用眼睛表示,十字棍是用来定点的。玛雅人观星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高耸入云的金字塔。在没有望远镜等现代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要进行准确的观察,就必须站在一个极高的位置上,从而越过广袤的丛林,将视线投射到遥远的地平线上。玛雅祭司们对天气、农时的准确预报,依靠的就是他们长年累月不间断的观察和记录。

风格独特的玛雅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几乎全是方基尖顶的方锥形,而玛雅金字塔的每个侧面不是三角形,而是梯形。它的下部为阶梯,上部是平台,平台上通常还建有庙宇。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几乎完全一样,但玛雅人却把他们的金字塔建成各种风格的变体。有的甚至有60°左右陡斜的坡度,从塔脚向上望去,塔身高耸入云,十分威严神圣。玛雅祭司和献祭者就沿着几百级、甚至上千级的台阶,一步一步登上金字塔顶,这给金字塔下的观众造成一种通天之感。另外,两者的体积也不同,玛雅金字塔大小不一,大的高几十米,方圆数百米,但小的只有一二层楼那么高;而埃及金字塔大多都是庞然大物。

印加帝国统治探索

印加帝国曾是美洲印第安人所建立最强大的国家之一。16世纪中叶,它曾拥有20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疆域内生活着1500万人口。但印加帝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由几十个不同的政治集团、种族,甚至是操不同方言的部族所组成。印加国王如何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统治呢?

“地球震撼者”

13世纪时,印加族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崛起。15世纪时,一位名叫尤潘琪的印加国王向外扩张,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尤潘琪国王宣称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自命为佩查叩提,意思是“地球震撼者”。佩查叩提建立了一个严密的政府体制,把纷杂散居的印加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帝国。为了使国民动乱的发生减少到最小程度,帝国的统治者容许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保留他们的统治者和神,但同时也要求各地国民必须将对太阳神的信仰增添到他们本地的宗教活动中去。另一个统一的要素就是语言。印加帝国强调每一个印加人都必须学会奎琪阿语(即印加语)。时至今日,在秘鲁高地、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地仍有1000万人讲奎琪阿语。

高度组织化的管理

为了维护统治,印加国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帝国的所有民众都被划分为一个个单位,最小的单位仅10户人,而最大的单位有1万户人,每一个单位都有一个管理者对上一级长官负责。为了保障行政官员能有效地对所辖地区进行督管,印加帝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并设置了传递消息的“飞脚制度”。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帝国疆域:一条沿安第斯山脉而行,从哥伦比亚南部起穿越厄瓜多尔和秘鲁,进入玻利维亚后通向阿根廷,全长达3200千米;另一条沿太平洋海岸而行,直至秘鲁西北的通贝斯,全长达2300千米。沿着道路每隔25千米建立一个“坦伯”(驿站),又从全国各地选出跑得最快的人充当“查斯基”(信使)长驻驿站,传递消息。这样,一个消息在一天之内可以传达250千米远。

结绳记事的奥秘

印加人没有文字,却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替代品——葵布。它由打结的棉制成或羊毛制绳子组成,染成多种颜色,有时包括几百股各种长度的绳子。葵布在印加语中的意思就是“结”。

葵布统治帝国

葵布是印加帝国统治的重要工具。它将官方所需要的各种统计数据进行详细编码。从某个月份某个提供劳役的男性劳力到国内每个粮仓存储的谷物,葵布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由于葵布的存在,印加人能够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和财产普查。一位研究印加历史的考古学家声称:“葵布统治着整个印加帝国。”帝国用结绳形式记载每一位臣民的行为,安排他的劳作,确认他的地位。由葵布而至整个印加社会,组织严密有序,有案可查。安第斯山区的农民至今还使用原始的葵布记录牲畜和收成的数量。每个葵布都是绝无仅有的,主绳上结系着不同组合、长度和颜色的绳子,它们所包含的全部意义或许只有制作者才清楚。

破译结绳

印加人利用绳子记录数据的秘密,是由20世纪初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学家L.里兰德·洛克破译出来的。洛克的研究表明,葵布的颜色、位置甚至结本身都代表着某种概念、事物和言语模式。另外,印加人对包括零在内的重要数学概念有着惊人的理解。一般而言,“结”代表一个以十为基础的十进位的计数体系,而“结”在绳子上的位置则表明它们的位数。例如,1705个羊驼或者1705穗玉米,将会这样记录:千的位置上打一个结,百的位置上打7个结,十的位置上没有打结,个的位置上打5个结。葵布制作者在当地被称为“卡马约克斯”,意思是“葵布的保存者”,这表明他们不仅是一个会计,还是历史的记录者。

米诺斯宫殿探索

4000年前,地中海的克里特岛上居住着从事航海贸易的米诺斯人。数千年来,世人对米诺斯文明的了解,除了那个半人半牛、藏身黑暗地下迷宫的贪婪怪物米诺陶的神话以外,几乎是一无所知了。20世纪初叶,米诺斯宫殿的遗址被发掘了出来,但人们并不能确定这座宫殿式的建筑到底是王宫还是陵墓。

王宫说

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建筑物是王宫。它属于多层建筑结构,其中有好几层筑在地下。其建造之奇、藏品之丰,为世人所惊叹。王宫中有以海洋生物、雄壮公牛、舞蹈女郎和杂技演员为题材的色彩鲜明的壁画。另外,在地下建筑中还有许多青铜器的残片、铜制乐器和一个精致的棋盘。这个棋盘近1米见方,以小片釉陶和象牙包金,上面还镶嵌着水晶。细加琢磨的雪花石在国王的宝座上、在接待室的铺路石板上、在那些显示着典型米诺斯建筑风格的上粗下细的柱子上,在门道附近闪闪发光。

王陵说

这座富丽堂皇、结构复杂的巨大建筑真的是一座王宫吗?虽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般都同意这种说法,但德国学者沃德利克却认为:“这座宏伟的建筑绝对不是国王生时的居所,而是贵族的坟墓或王陵。”为了支持自己的说法,他提出了几项很有意思的事实,比如说这座建筑物的位置不是建筑王宫的绝佳位置。因为它所处的地方过于开阔,如果有人从陆上进攻则无从防卫。同时,当地没有泉水,必须用水管引水,水量很难充足供应居住在王宫里的那么多人。王宫及附近地区也无一望即知是马厩和厨房之类的房屋,这里的居民难道不需要交通工具和食物?至于那些被认为是御用寝室的房间,都是些无窗、潮湿的地下房舍,在气候温暖的地中海地区,人们绝不可能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居住。

迈锡尼文明探索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吟游盲诗人荷马讲述了希腊早期历史上的迈锡尼人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血腥之战。荷马史诗的广泛流传,让许多人梦想找到那个征伐特洛伊的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故乡——迈锡尼。荷马史诗是否真实?迈锡尼文明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证实荷马史诗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本土所孕育的第一支较为发达的文明,在公元前17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2世纪盛极一时。从遗留下来的坚固城堡和丰富的金银宝藏中,人们可以窥见其强盛和富裕。他们曾向外扩张,侵入小亚细亚西南沿海一带,特洛伊战争正是迈锡尼人与特洛伊人争夺海上霸权的一场交锋。19世纪,英国考古学家在迈锡尼遗址地区发掘了9座史前公墓,这些圆顶墓(因形似蜂房,又称蜂房墓)约属于青铜时代中期,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500~前1300年。人们在墓中发现了荷马史诗中描述的建筑物、武器,以及许多黄金饰品和器物,从而证实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

揭开尘封的历史

当时的迈锡尼人普遍使用一种被称为线形文字乙种的文字系统,它属于希腊语,由克里特岛的线形文字甲种发展而来。这种文字在1952年被解读成功,人们得以进一步了解迈锡尼的兴衰历史。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人倾国出兵,远征小亚细亚的富裕城市特洛伊,长达十年。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迈锡尼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久,它就被南下的强悍民族多利亚人所征服,文明急剧衰亡,希腊倒退到没有文字记载的“黑暗时代”。

罗马城起源探索

意大利人骄傲地称他们的首都罗马为“永恒之城”,因为据说罗马已经在台伯河畔巍然耸立了2700多年。由于有关罗马城的起源至今都没有可靠的信史,人们不禁产生了疑惑:“永恒之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母狼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