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1922600000076

第76章 致澄弟(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澄弟左右:

沅弟金陵一军危险异常,伪忠王率悍贼十余万昼夜猛扑,洋枪极多,又有西洋之落地开花炮,幸沅弟小心坚守,应可保全无虞。鲍春霆至芜湖养病,宋国永代统宁国一军,分六营出剿,小挫一次。春霆力疾回营,凯章全军亦赶至宁国守城。虽病者极多,而鲍、张合力,此路或可保全。又闻贼于东坝抬船至宁郡诸湖之内,将图冲出大江,不知杨、彭能知之否?若水师安稳,则全局不至决裂耳。

来信言余于沅弟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甚是甚是。沅弟之才,不特吾族所少,即当世亦实不多见。然为兄者,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若明知其错而一概不说,则非特沅一人之错,而一家之错也。

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诋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弟既如此,并告子侄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评点:对父母官宜若远若近

曾氏与兄弟之间的关系,从家信中看来,似乎常常是曾氏一人处一边,其他四人处一边,如早年关于赠银钱与亲戚、建社仓的争论,后来关于买田起屋的争论等等,都可以看出这种一对四的局面。这一方面是地位和居住远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境界的不同。应该说,曾氏的境界已超出常人,而他的四个弟弟的境界与世俗人相同。这次是老四出来劝大哥了:既然老九有攻城夺关的大才,那么多运点金银回家、买田起屋这些事,便是小事了,何须计较?

老四的话并不错,若降低一格来看,老九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有必要再苛求。但若往深处想,老四与老九原本就是同一个层次的人。他在心里很可能会说,若我处于老九的状况,我也会这样做!你的那套高论还是少发为好。

眼下的曾家,在湘乡县的地位又远非昔日可比了。当年只是一个老大做京官,现在可是三兄弟都手握大权重兵,真可谓“曾家吼一吼,湘乡抖三抖”。处于这种地位,如何与本县父母官相交往,曾氏交给在家管事的老四一个原则:若远若近,不亲不疏。并举例说明具体操作的方式。读者诸君中若有在外处高位发大财的人,是否也可照曾氏所说的原则来对待老家的父母官——县官、乡官、村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