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这些中国人用了两千多年的词汇,已不能形容今天时间的飞逝。这本薄薄的小书,自2005年出版至今已经两年多,却又仿佛一瞬。
两年来,这本小书所带来的影响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谓意料之中,是我们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中国近代最伟大、最成功、最有效率,同时也是生命力最强的组织的基本经验,应该会给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公务员一些启迪。所谓意料之外,是我们绝对没有想到,这本薄薄的小书居然引发了一场中国“红色管理”革命。
两年来,因这本书引起读者广泛共鸣的缘故,使我先后受到国内一些著名大学、一流媒体、政府机关以及诸多企业的邀请,到过30多个省市,直接与数万人面对面进行沟通互动,在向各阶层人士汲取营养的同时,感悟今天我们面临的管理问题。这个中国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有效率、走过80年生命历程的组织的管理之道,不仅告诉今天的政府人和企业人如何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同时,这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成功、由千千万万普通人组成的职业化组织,也告诉已经步入职业化社会的读者,一名普通士兵如何能够成为将军——人间正道是沧桑。解放军成功的管理之道,在市场竞争的荆棘征途中,无疑是一条正确而高效的途径。
感动我的是,这本小书竟然拨动了许多正在部队服役的军人和更多曾经在这个组织生活过而现已离开部队的老军人的心弦。在勾起他们对激情燃烧岁月回忆的同时,也激发起许多人像战士一样重新挺立在市场经济前沿的勇气——这个组织是中国几千万人心灵中共同的圣殿。富有戏剧性的是,这本小书居然成为一条红线,使我和我的已失去联系二三十年,有些甚至已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战友能够重新取得联系,并欣逢聚首。更富戏剧性的是,这本小书竟然成为过去的敌人——台湾海峡对岸军队中高层军官的读物。这些都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
书为媒。因为这本书,我结识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教官;还是因为这本书,让我结识了许多活跃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管理学者——他们都曾在海峡对岸的军队中服役。是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让我们这些曾经敌对的军人,今天共同服务于繁荣发展的中国企业管理界。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对解放军这个组织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在出版社和读者朋友的要求与希望下,结合这两年实践中的新探索,便有了这个修订本。
这个修订本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书籍出版后,有很多企事业单位把学习解放军作为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不仅组织员工学习,而且请大家写读后感,很多单位甚至把员工的读后感和体会文章结集出版。
感谢这个时代。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中,书名、读后感、体会甚至成为专有搜索名。特别是很多曾经的军人结合自己的经历,对管理现实进行反思,对军队管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发掘。所有这些,都成为本书修订中的参考和借鉴。
当初,这本书出版后,很多企业家问我:如何解决变革时期员工对组织的忠诚问题?如何处理有效监督和授权的关系问题?更多的中层管理者问:在这个职业化时代,我如何才能在组织中成长为领军打仗的将军和元帅?几乎所有人在问,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社会中,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我们都在谈“沟通”,但“沟通”却是中国组织中最难的问题。解放军是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呢?等等。
针对这些各类型组织中的具体问题,修订本都力争给予解答,但是,管理学者不是神仙,更不是上帝。人类现代管理100年的实践证明,管理学者的作用,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让后来者在解决今天的问题时,多几种选择,少犯错误,降低决策风险。正因为如此,我在原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专门增加了一章:“打一场人民战争——组织在合作中成长”;在“天下是谈出来的”一章中专门增加了一节:“有效沟通:‘1、2、3、4’法则”。其他林林总总的也加了不少更通俗、更具有操作性的事例、分析及论述,散见于各章节中。另外,还去除了原书中一些不恰当或不准确的文字。总之,力求让读者感到新版书更全面、更解渴。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我想,没有人能够怀疑,再过20年,当这个组织100岁乃至更久远的时候,依然是世界上最有效率、最伟大的组织。但对今天在市场竞争中拼杀的中国企业来说,20年后还有多少企业敢说,我们还在生存!因此,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家、企业管理者依然需要从这个组织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智慧。
这是我们学习解放军的全部意义所在。为了表达对这个伟大组织的感激之情,请企业家和员工们发自肺腑地振臂高呼吧——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张建华
于中国人民解放军80周年华诞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