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惊天暴动
1954400000216

第216章 张国梁卖菜袭天京(2)

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太平军占领全部南京城后,军队总人数已上百万,其中也包括了大量随军家属。别看这些家属不能打仗,可他们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后来史学家都有一个迷惑的问题:太平军冲出广西,经湖南、下湘江、入洞庭、占岳州,此后占领武汉、九江、安庆等一些中大城市,为什么没有住上几天就主动撤离,弃而不守?现在想来无非是洪秀全、杨秀清的政治需要。

每打一城,如果要长期驻守,必须派得力干将留下来。那么他的随军家属也顺理成章的留下来,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掌握在天王、东王手中,也就无法制约这些将领。一旦情况有变他们可以自成一体,自立为王。制约这些将领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他们的父母、妻儿留在京城,平时给以厚待,一有不测可以拿家属当人质。但这些又不能明说,说穿了将领们会怎么想?还怎么让人带兵打仗?

天国的目标是定都南京的,你把得力干将留在武汉、安庆、九江长期驻守,却要把他的家属带到南京去,这话怎么开口,请找出一个理由。如果杨秀清说:你们留下来守城啊!我怕你们有二心,特意把你们的父母妻儿带到南京去做人质。那除非傻子才这样说,杨秀清连这点心计都没有还当什么东王?

于是整个人马一起行动,定都南京,安置好家属以后,再派人去长期占领那些他们曾经短暂占领过的城市。把家属当人质的目的达到,且又顺理成章,不露痕迹。真的,越是有本事的人越看重父母妻儿,有了利害关系掌握在京城,那长期在外守城的将领也会死心塌地,尽心尽职了。

此时太平军能够作战的人数不少于六十万,而向荣所带兵勇仅三万多,只是太平军的二十分之一,如此力量悬殊,向荣居然还能够在孝陵卫扎下军营,天天想着怎样打进南京城,怎样剿灭贼匪?居然还能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也足见这向妖头是久经沙场的。

不过向荣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这三万人马都往南京城里送,可能还不够人家包一顿饺子,他只能是在城外小打小闹而已。靠武力他不可能战胜对方,他曾几次采用过里应外合攻城,或者暗杀太平军首领的诡计,但均以失败告终。

向荣带兵从广西一直尾随太平军到达南京,除了武力攻打、骚扰、捣乱以外,他没有停止过派遣间谍,混入太平军内部,他曾经对张国梁说过,大意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我们只有派人混入太平军内部,寻找机会刺杀洪秀全、杨秀清,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在广西永安的时候,向荣就曾派遣周锡能、朱八、陈五去暗杀天国首领。只是杨秀清很机警尽管周锡能是金田起义老兄弟、朱八是太平军高级将领朱锡琨的叔叔,杨秀清仍然把他们安排在城外居住,并派人监视调查,终于揭穿了这次暗杀阴谋,并将周锡能点了天灯。

暗杀计划失败向荣并不甘心,就犹如他带三万多人打几十万人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太平军第一次占领武汉时大量扩军,城中男子十之七八,城中女子十之五六都参加了太平军。向荣趁此机会安插了几个年轻力壮,有胆有识又忠于朝廷的人,混入了太平军。为了骗取信任他们打仗比谁都勇敢,平时装得比谁都老实本分。到了南京以后,向荣派出去的几个人中,黄德生当了卒长随太平军驻守在仪征一线;张继庚化名叶芝发在武汉报名参加太平军,到南京后已是旅帅。

黄德生随太平军驻守仪征,被隔在长江以北,无法与向荣取得联系,他只得与统领江北大营的钦差大臣琦善接上了关系,约定在一个夜晚,黄德生放火烧瓜州太平军水师战船,琦善派兵来同时进攻。这一阴谋果然得逞。在夜深人静,官兵都已熟睡的情况下,黄德生以被尿涨醒,起床方便为由,突然向密集的水师船只放火。琦善派出的兵马看到火光,同时向瓜州太平军阵地杀来。太平军官兵们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惊慌失措,人员和船只都遭受很大损失。

黄德生的间谍活动被太平军当场识破,就在他跳水准备逃命时,几杆长矛同时向他刺来,黄德生死于长江水中。不过他的间谍活动也给太平军带领一些恐慌。太平军一面需要大量的作战人员,一面又要防止敌人混入内部,这是一项百露难免一疏的事情。

张继庚化名叶芝发当上了太平军旅帅,他牢记向荣的嘱咐:不要轻举妄动,平时要多为贼匪做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贼匪对你彻底放松警惕。你的目标就是刺杀洪秀全、杨秀清,实施擒贼先擒王计划,只要杀掉了匪首比放火烧几间敌营;偷偷杀几个敌兵要有效得多。

张继庚一直在寻找机会,可是他真怀疑洪秀全是不是确有其人?他混入太平军这么久从来没有见到过洪秀全,在他周围的太平军官兵中也没人知道洪秀全的摸样,在天京城内洪秀全只是一种传说,有人说他是木偶;有人说他是泥菩萨,只是让人们敬供的。对于一个是否存在还得打一个大问号的人,张继庚又如何去捕捉他的身影,如何去实施暗杀呢?这就是洪秀全深居简出带来的安全。

不知是害怕暗杀,还是与兵士、百姓感情隔膜,或者有其他什么原因,洪秀全住进两江总督府,把它扩建成天王宫后,整日沉迷在一群王妃之中,深藏不露,从不出门。据记载从一八五三年到一八五六年这四年间,洪秀全就因为天父下凡召见他,他仓促去过东王府一次,除此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洪秀全总是呆在天王宫里,过那种美女如云的生活,没有离开过天王宫。

由总督府改建的天王宫规模扩大了,按照规矩天王宫工作人员应有一千六百二十一人,才能行使他天王的职权。但洪秀全让杨秀清总揽军政大权,自己安于闲散,深藏不露,除了典天马、典天乐、典天炮、典天厨有男人担任以外,什么侍从,左右通赞,掌朝仪等等贴近身边的人都由女人担任。他的天王宫可以说是一个女儿国,实际都不是踏踏实实干事的人。一句话天王宫不办具体事,不需要养那么多人。比如抬轿的轿夫,叫着典天舆应该有上千人。因为洪秀全几年难得出一次门,不需要轿夫,再说轿夫都是一些年轻力壮的男子,养在天王宫里和那么多宫女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惹麻烦。所以这一人员可以免掉。说好听点还可以为国家节约一点开支嘛!总之建都南京的最初几年,洪秀全深藏不露是铁的事实。

而恰恰相反的是,杨秀清则经常公开露面,时时带着一大队人们到处显摆,耀武扬威。他喜欢被人用大轿抬着在南京大街上招摇过市;喜欢天兵们、百姓们见到他立即下跪对他高呼九千岁的场景,对此他有一种惬意的荣誉感、自豪感。

东王府反而比天王宫机构庞大,因事务繁多,少不了具体办事的人员编制。计有六部七十二个尚书;左右二十四承宣;左右三十二仆射;左右八引赞;参护一千六百人;典东舆八百人;典东龙三百人;典东彩三百人;典东乐二百四十人,还有典东炮、典东马、典东厨等等,总人数达到三千五百六十四人。这些在岗编制人员实实在在,不打折扣。作为天国最高办事机构,这也是必须的。

东王府是天国最高办事机构,他办事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天国的兴衰成败,所以都是些具体办事的人,男人占绝大多数。杨秀清爱出门,讲排场,摆阔气,所以八百名抬轿的典东舆是少不了的。

张继庚就亲眼看见,杨秀清乘坐的大轿是金黄色的,轿顶镀着黄金,没有太阳都闪金光,轿子四周贴有金龙,刷着金粉,简直就是一座用黄金打造的轿子。轿子用十四个大汉抬,前面八个人,后面六个人。轿子前有长约三十丈的一排龙灯,灯上画有飞禽走兽。龙灯前有上百人开道,奏乐敲锣,举大旗一面,上书东王九千岁字样。轿后置一大鼓,鼓上坐一幼童,间隔一段时间就击一阵鼓。前后左右有一千多兵士护卫,沿途军民见了,跪立路旁,高呼九千岁。其豪华尊贵,不亚于当时的咸丰帝。

以上仅仅是冬天里杨秀清所坐的轿子。到了夏季天热时,为了凉快又发明水轿。这水轿宽约三尺多,高约五尺,用玻璃加锡块做成水箱,四周开窗通风,外用黄缎做成帘盖,因轿身过大,随行人马太多,遇到拐弯路窄有房屋挡住去路时,便折掉房子让轿子通过。百姓敢怒不敢言。

张继庚心中愤愤不平,一个烧炭佬从小受尽苦辛,缺吃少穿,现在得势了为何变得如此骄横奢侈,不知自忌?不平衡心理更增添了他刺杀杨秀清的决心。

一次,杨秀清带着庞大的轿队,又出来显摆,正好路过张继庚所在的营地,军民们见到杨秀清都跪立道旁,张继庚也跪下了。等到轿子走到他的面前,通过窗户可以看得见杨秀清得意洋洋的神情,张继庚觉得机不可失,猛然站起来,掏出一把剑来向杨秀清脸上甩去,因为四周都是护卫,张继庚无法接近杨秀清,只有采取这种攻击,他想如果运气好可以达到目的。

然而张继庚的运气太差,那把剑砸在轿子木框上,“咣当”一声,掉落地上。杨秀清顿时吓了一跳。护卫们冲向张继庚,一长矛将他刺倒,多把刀已举向张继庚,眼看就要将他剁为肉泥,杨秀清大喝一声:“且慢!留下活口。对这样的勇士我很钦佩,我要亲自审问他,看他究竟是什么来由。”

“你们杀了我吧!杀了我吧!我既然来刺杀杨贼就没有想到活着出去。”张继庚毫无惧色。

杨秀清来了兴趣:“你想死?没那么容易。我真想知道你是哪路好汉?为什么要刺杀我?好久没有人敢这样对我无礼。今天碰上了,太有意思了!太刺激了!左右把他带回东王府,我要好好与他过几招。”

有了杨秀清的命令谁还敢置张继庚于死地呢?护卫们押着张继庚转回东王府。

张继庚被关在东牢里,没有挨打受骂,没有遭受刑罚,还给他饱饭吃,可说是享受优待。杨秀清的目的就是想感化他,让他诚心诚意的写一个自首,道出一点间谍内幕,天国好因此吸取教训。于是有了《张继庚遗稿》至今还可以看到。

向荣的暗杀阴谋又一次失败,他索性采用武力利用洋炮射程远的优点,在高地上架炮向东王府攻击,有几次还打落了屋檐上的瓦片,着实把办事人员吓得四处躲避。向荣如此猖獗也没有引起杨秀清足够的重视,只是派兵摧毁了敌炮阵地,而没有给江南大营毁灭性打击。

杨秀清觉得一个蚊子在自己的脸上,飞来飞去,“嗡嗡”乱叫,虽然讨厌但并不致命。杨秀清正部署北伐和西征,需要大批军队外出作战,面对城外的江南大营,只好暂时忍耐。

但杨秀清老虎不发威,向荣还以为他是病猫,变本加厉的攻打城门。向荣也是迫不得已,他久任朝廷大臣先后当过四川、湖南、广西提督,现在又是钦差大臣统领江南大营,总有一种忠君思想。咸丰帝也顾不得敌强我弱,一个劲的催促向荣加紧攻打天京,尽管现在正是炎天署热,向荣兵力只是天京守军的十分之一,咸丰帝也无有半分怜惜,只恨臣子们不肯卖命。咸丰帝御旨中措辞非常严厉:“你如果再龟缩孝陵卫畏敌不前,不加紧攻打城门,小心你京城家人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