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两宋烟雨三百年
1972700000013

第13章 天子非侍中莫属(1)

1.该由谁来做皇帝

刘子陂的决战已告捷,郭威领着大军庄严地向开封进发。刘姓的时代已经结束,属于他的时代已经到了。事实证明了这个时代的强者是他,而不是刘承祐。在这场博弈之中,刘承祐错用了手中的棋子,走得破绽百出,最终落得满盘皆输。

胜利是属于郭威的!

在起兵反抗的时候,郭威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胜利了,该由谁来做皇帝?

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郭威太久,很快他就得出了答案--自己来做。

在这个乱世里,他绝对有资格。

在后汉这个朝代里,没有人比他有资格。

原因很简单,他才是真正的强者,一战之下,胜利必定是属于他的。

"君权神授",在五代这个乱世之中,老祖宗的教条已经完全不适用了,皇帝在人们眼中已经没有任何神秘感。上苍的神灵们已经没那么随和了,不是你想叫他授给你他就能授给你的,也不是随便搞两个道士或者和尚,来做一场法事或者念一念经就能有皇帝做的,如果上天没意向给你,你就留着为自己超度吧!

还有那些儒家弟子宣扬的"内圣外王"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也已经没了,自从朱温灭掉唐朝建立起后梁,儒家弟子们搞的这一套就已经被淘汰了,而最先颠覆这套理论的正是朱温,他开的这个头可谓穷凶极恶。第一,朱温是个文盲,大字不识几个。第二,他是个流氓,一生中凌辱过的女人不计其数。第三,他是个变态,经常和儿媳妇搞乱伦。

朱温能当上皇帝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有军队有实力,二是抓住了时机。

接下来的历史发展势态就明显多了。

这个猪瘟(朱温)一爆发,五代这个乱世马上就遭了猪瘟,猪猡们可就一抓一大把了。

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创者都是武将,基本共同点都是没文化。历史用这三个短命王朝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死猪不怕开水烫。

后晋有一员武将说过一句话,对于如今的世道来说非常具有概括性--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显然,这是造反者的专用术语。说出这句名言的人,名叫安重荣,也是个造反者,但最终遭到了镇压。

在此我们不妨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形容一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朝开国皇帝们的作为,这句话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靠的就是武力。

显然,郭威先生也准备走前面四位开拓出来的道路。他和那四位仁兄拥有两个共同点--有实力,有时机。

实力他早就有了,时机现在已经到来。

跟随前辈们的步伐,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去吧!

郭威想要当皇帝,而如今他还尚未进入开封城。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他认为自己还能向前辈皇帝们身上争取到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就是同前辈皇帝们一样,被满朝大臣迎进开封城去当皇帝。享受过这个待遇的有李从珂、石敬瑭、耶律德光以及刘知远四位。很不幸的是,这四位都没做多久的皇帝,就被上天收去当天王了。面对如此恐怖的前车之鉴,郭威并不怕。想当皇帝的人当然相信自己的命比较硬了,先前我们就已说过--死猪不怕开水烫。

所以,郭威坚信那满朝文武一定会把自己迎进去当皇帝,因为他胜利了,他用行动证明了他才是强者。

可问题出在一个不可能出问题的人身上。这个人每当兵临城下的时候都会领着满朝文武,到城外来搞一个场面盛大的迎降仪式,把强者或者胜利者迎进当皇帝。

这还真自觉!

方便!连杀鸡儆猴的工作都省了。非常节约人力物力。

--哎呀,不说了,进去吧,您就是我们的新皇帝了。

这无疑是一条胜利者们非常乐意走的捷径。

制造这条捷径、主持迎降仪式的人才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这个人的名字叫冯道。

他是五代中的传奇人物。很有必要来说一说此君。

2.冯道的传奇色彩

冯道的仕途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他在后唐、后晋两个朝代担任的职位是宰相。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当皇帝之后,任他为太傅。在后汉这个朝代,他担任的职位是太师。接下来我们还要说的,他在后周担任的也是太师一职。

从这些列出来的官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冯道担任的都是一品官职。

我们知道,在改朝换代如此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还能官运亨通的人物是屈指可数的。勾一勾手指头,在历史上只能数出一个,这个人就是冯道。

冯道能在有生之年担任四朝的一品大员,还出于一个缘由--王朝短命。相信让算命先生来为冯道卜上一卦,卦象一定会显示两个字--克主。要知道,能做皇帝的人,他家的祖坟都要冒青烟甚至喷火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冯道家的祖坟肯定是能下雨甚至涨洪水的,才能克得住。

能凭借一己之力克死四朝十一位皇帝,而且仍然在官场屹立不倒的人,是非常不正常的。

所以,我们不妨先来概括冯道先生的一个总特点--不正常,然后再来搞一次不正常人类研究大会,特别研究研究冯道先生。

首先要说明的是,请大家不用害怕,这里并不是精神病院,不是用来研究神经不正常之人的。接着要说明的是,这里要被研究的对象是体格健全者,并不是那种例如身怀蛤蟆功的绝世高手。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一个人的不正常的经历使得这个人看起来非常不正常。

这次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官场第一奇人--冯道。

对冯道的研究有两个步骤,我们一步一步来。第一步是来研究一下冯道的生平履历。第二步是从冯道的生平履历之中抽出一个细节--迎降,供我们研究探讨为什么冯道要经常搞迎降仪式,以及冯道搞的迎降仪式有什么历史意义。

关于研究的第二步,会场上已经有了三位来自不同地方、持不同观点的代表,在此我们将一一为他们剖析评定。

预祝这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好吧,闲话少提,我们开始吧!

冯道之所以能在官场不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自他的为人处世。

不得不让人叫怪的是,冯道的处世原则是非常颠覆厚黑学的,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评价他,因为用今天的现实眼光来看这个人,你一定会认为这种人只有精神病院才会有。他的处世概括起来一共有五个特点,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冯道年轻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解职回乡为父亲守孝。不幸的是,守孝期间,他的家乡遭遇了饥荒,一时间饿殍遍野。好心的冯道什么都没有说,就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拿出来,救济乡民。搞慈善搞到自己倾家荡产的地步,相信只有跟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才会去做。然而冯道做到了。

不仅如此,他搞完慈善活动之后,还自力更生,自己种田,自己砍柴。还有更甚于此者,如果村里有任田荒芜不去耕的,或者因能力有限而耕不了田的,冯道还在深更半夜偷偷地帮别人耕田。这要是放在今天,你三更半夜的还看见有人帮你耕田你肯定以为活见鬼了。如果你是冯道的妻子,见到自己丈夫傻到这种"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地步,我想你一定会打他个半死然后再跟他离婚的。

无论如何,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冯道是一个体恤民生、乐于助人的大善人。这是第一个特点,我们接着看第二个。

当年后晋与后梁两军在黄河两岸对峙打仗的时候,冯道曾随军一同前往。他那时已经是个很有地位的官员,但他依然和普通士兵一样,住在茅草屋,甚至连地铺都不打,只是搂着柴草当被子过夜。我们除了佩服他体质很好之外,更应该佩服他为官清廉,这从睡觉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

这是他身上第二个特点。

但是,很快就有人来为他解决这个睡觉问题了。在打仗的过程中,许多将领为了讨好冯道,让冯道晚上睡得好一些,特意掳来许多民间美女送给他。冯道并不拒绝,非常乐意地收下了。就在旁人以为冯道将要大享艳福的时候,冯道在暗地里做出了一件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的事--将那些抢来的美女安置在别的房间,通过寻访,再把她们各自送回家中。

要说明的是,冯道并不需要去男科医院搞个彻底的检查,他也不是从少林寺出来的。他这样做,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这就是冯道的第三个特点--不近女色。

冯道的第四个特点主要表现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上,准确地来说是雕版印刷术。后唐明宗年间,冯道委派官员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刷,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在五代这个文盲横行的时代,能做出这种有益于文化发展的事,可谓不简单。在文盲武将掌控大权的前提之下,干这种事无疑是要被唾弃、贬低的,但是冯道并非常人,顶着压力放手去做,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别人不敢做的事,他却偏偏敢去做。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没文化,真可怕;有文化,更可怕。

冯道的第四个特点在此可以概括为重视文化。

他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奖掖贤能、重用人才。

冯道在担任宰相期间定下了一个选拔人才的规则--打压权贵,重用庶族子弟。要知道,干这种事会激化阶级矛盾,闹不好是得掉脑袋的。世家子弟们虽然一鼓作气地往人渣的方向发展,吃喝嫖赌抽,无所不为,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还是得靠他们来撑着。因为他们是权贵,权力主要在他们手中。历代以来,朝廷对他们基本上都是任之纵之,仍然给他们权力。可冯道却不同了,他主动采取措施抑制权贵子弟们的权力,让他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做人渣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冯道这方面做得相当好。阶级矛盾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激化,而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庶族子弟得到了重用。

基于上述五个特点,我们得知了冯道为何久经官场而不倒的原因。

冯道死后,时人不论是有识之士还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对他都非常仰慕,称他为元老,甚至有一个更为高度的评价--当时人说他与孔子的寿命一样长。儒家弟子们培养出来的这个癖好,是略显怪异的,它给人一种感觉(特别是研究儒家经典的老人)--纵使你生前不能像孔老夫子一样有所作为,就算死也要争取在七十三岁那年,因为你的祖师爷就是七十三年的寿命,多一岁是你不断气,少一岁是你不争气。当然,有没有这种感觉大家自己去咀嚼一番便知。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能和孔子相提并论,即使是在活得有多长这个问题上,也足以表现出冯道的确很受当时人的称赞和敬仰。

好吧,在幕后旁听的欧阳修先生以及司马光先生,请你们二人不用出来爆粗口,骂冯道先生"有奶便是娘"。我能理解你们两位史学大家的心情,你们是为了阐述"忠君"这个道理,这无可厚非。但是这次大会是为了研究不正常人类的,我看两位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还是不用上场了吧,后面会提到你们的。

也罢,欧阳、司马两位先生既然骂了冯道是个不忠之人,那就不得不牵涉我们的第二个环节了。

行了,我们开始大会的第二个环节。

讨论关于冯道经常搞迎降仪式的原因以及这样做的历史意义。

下面来看看三位为了这个环节恭候已久的代表以及他们所持的观点。

先来看代表甲。

原因: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继续当官。

历史意义:有了冯道的长期存在,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才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因此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对代表甲的观点,我和在场的各位专家做出的分析结论是:该观点纯属搞笑,只起到了娱乐会场的作用。

前面早已明确列出了冯道的五大特点,一经分析,不难发现冯道并不喜欢搞个人主义,代表甲的观点显然纯属扯淡。

因此,在这里我们对代表甲做出的惩罚是--直接扔出去。

接下来看代表乙。

原因:为了保住开封这座千年古城,保住城中的典章文物以及城中官民的财产。

历史意义:保住了典章文物和文化精髓,保住了中华文化的载体,使得中华文化得以绵延。

我跟各位专家对此观点进行了一番详细的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请代表乙把眼睛闭上再说瞎话。

第一眼看到代表乙的观点时,我们无疑会认为这是无懈可击的。因为代表乙的历史意义这一点说得非常精准,而且事实就摆在眼前--开封城保住了,典章文物也流传了下来,中华文化也绵延得非常顺利。以至于在我们眼中,代表乙所列出的原因毋庸置疑地可以成立。谁还敢说一句不是的话,那真是跟中华民族作对了,应该马上拖出去枪毙,然后再叫一群人来鞭尸。

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去翻翻史书就知道了。在打草谷和夯市这两种抢劫方式横行的年代里,典章文物这种非常值钱的东西是完全保不住的,要么被抢,要么被毁。历史上记载的抢劫文物的事件不胜枚举,刘知远抢过,耶律德光抢过,郭威也抢过,可以作为证据。至于开封为什么能保住,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强者根本就没想过要毁掉开封城,他们都想在这里称帝,这里将会是他们的皇宫,毁了的话就只能搞露营了,要他们做旅游团队,他们是绝对不会干的。

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什么能得以绵延,起到最大作用的只有一个字--人。只要有人在,文化就能被继承发展下去。如果没有了人,典章文物就毫无价值了。

分析可知,代表乙犯的错误非常严重,就是研究哲学的人经常犯的一种错误--形而上学。这种错误会使得大家跟着他一同曲解历史,成为历史罪人。因此,鉴于代表乙的错误,我们给他的惩罚是--拖出去枪毙五分钟。

至此,代表甲和代表乙都为第一届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全体会议心做出了重大牺牲,功不可没。这是第一届,也将是最后一届。因为我们以后要研究的都是正常人类。

鉴于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我们希望代表丙会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大家拭目以待。

好,我们最后来看看代表丙。

原因:为了国家的行政系统中各部门的正常运作。

历史意义:让新生的王朝尽快地运作发展起来,获得顽强的生命力,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经过我和各位专业人士再三剖析,再三讨论,现给出我们的分析结果:此观点成立。

看来,到最后代表丙还是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啊!大家可以鼓掌了,要是能用脚的话,那场面效果就更好了。放心,这里就是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大家做一做不正常的事,完全没关系。

好吧,现在我来为大家细细解剖一番代表丙的观点。

首先,大家第一眼看到代表丙的观点一定会觉得很玄,如坠云里雾里一般。这也难怪,所谓专家就是将一句浅显易懂的话说得连鬼也听不懂,这样才能够高出大家一筹,这也是代表丙故作深沉的表现。因此,我来帮大家还原这个观点的真实面貌。

代表丙说的是冯道搞迎降仪式是为了保住文武百官的官位和利益,让他们继续原封不动地做官。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行政机构是由各个部门组成的,这些部门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各部门的官员手中,如果他们死了或者他们下岗了,这个国家的行政系统就会瘫痪掉,那样导致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