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赡的人格、智慧、人生理念,都值得他去尊重。
在受封当天,刘仁赡便去世了。也许是他一心只忠于南唐,可昭日月,某一刻得知了自己受封于后周,不堪此等奇耻大辱,忧愤而亡。
而他的妻子,薛夫人,这位深明大义的女人,在刘仁赡选择斩杀儿子刘崇谏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站在她丈夫这一边,因为她相信他的丈夫永远是对的,她理解她的丈夫,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大义凛然,尽忠职守的丈夫而骄傲。
她的丈夫同样是她心目中的神,也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永远爱他,超过爱自己千百倍。
当她看见自己的丈夫悄然离去的时候,她的感情开始急剧崩溃。她扑到自己丈夫的身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到最后,她连眼泪都哭干了,但她还是忍不住要哭,要以哭这种方式来表达她心中的沉痛与哀伤。
她最终泣血五日,绝食而亡。也许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表达她对她丈夫刘仁赡的爱。一个伟大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刚强的女人。
当刘仁赡逝去之后,一群不愿投降的南唐将士集体来到刘仁赡的灵床前,向他叩首致敬,然后他们纷纷拔剑自刎,壮烈殉国。
只是为了一个承诺,一个用生命许下的承诺。
他们曾经一起誓言同生共死,与寿州城共存亡。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这群义士就为了这样一个承诺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柴荣能够理解他们的举动,也深深为他们所折服。在刘仁赡死去之后,他将刘仁赡封爵,赐为彭城郡王,并带领全军为其送葬。就连李璟得知刘仁赡的死讯之后,也将刘仁赡封为太师,以旌表其忠节。
忠臣!义士!南唐之福啊!
6.偷鸡不成蚀把米
寿州已经落入柴荣囊中,大势已定。为了捍卫这颗胜利的果实,柴荣早已在濠州通往寿州的淮河岸上修建了两座城池,还特意将下蔡的浮桥迁了上来,连接沟通这两座城池。为了加固防御,他还派人在河里打下了巨大的木桩。
要说明的是,柴荣并不是在玩守株待鱼--守着一大堆木桩等着鱼来撞死好捡现成的。
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防止濠州的李景达派人从水上来夺回寿州城。他就是要以此告诉李景达,他吞下去的东西,就不可能再吐出来让别人尝一尝。
李景达正在不远处的濠州盯着柴荣。这位南唐皇室第一军事强人的强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不管是多大的败仗,他都敢吃,而且吃得下。第二个方面是,吃了败仗之后,逃跑的冠军没人能抢得过他。
他的一生注定是失败的。
所以,再失败一次对于李景达来说又有何妨呢?
他当时不允许刘仁赡化守为攻,主动出击,也不过是为了使寿州城得以固守。但刘仁赡完全没有给他一点儿面子--你不让我出去,我就死给你看!弄得李景达一个劲地叹息--你这又是何苦呢?刘将军!
可叹李景达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感觉相当的好。
当他看见柴荣扼住了濠州往寿州救援的要冲之后,他立刻趁着淮河水大涨,派兵突袭柴荣的浮桥,但柴荣早已算准了他会派兵前去偷袭,早就在那儿埋伏等着,杀了南唐军一个措手不及。
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景达的信念此时又开始发生了动摇。他又开始为自己算命,结果是濠州不久就会陷落。事实证明,李景达为自己算命总是准确无误的,以至于他每一次都能第一个冲到终点--金陵(南唐首都,今南京)。
于是他将濠州的事务全权交予团练使郭廷谓,然后再一次率领大军向金陵发起了冲刺。
郭廷谓深知,这位王爷把权力交给自己的时候,就等于在劝自己赶快提前准备身后事了。郭廷谓也是无奈至极,他没有别的想法,只有一个--如果实在挺不住的话,就降了吧。
他看着李景达那剧烈晃动着的正在远去的身影,发出了叹息之声。
江北重镇濠州随着李景达的撤走,渐渐迎来了它陷落的那一天。
7.赵匡胤的秘密
清除了后顾之忧,柴荣开始接管寿州城,把这里的一切东西都重新整顿、布置,让他不再姓李,而姓柴。
接管了寿州的军民之后,柴荣开始接管寿州的财务。
在这一年零四个月里,柴荣让寿州城的军民深深体会到了有钱却买不到东西吃的痛苦。也许在寿州城破之前,这可以当作柴荣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情存在--有钱都会被饿死。
而现在柴荣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拿走他们的钱财。
于是他派出各个将领,去到寿州的府库里,将寿州城的钱财全部搜出来,收入囊中。
可是将领们却不是会如此服帖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打仗,战后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就是抢劫。
但是,柴荣的脾气他们是知道的,只要他们玩得不算太过火,柴荣还是可以当作视而不见的。于是众将领在不触及柴荣底线的情况下,开始了小打小闹型的抢劫。
他们对美女是不敢抢的,要是万一别人宁死不从,一哭二闹三上吊,四被柴荣知道,五你就有可能被追悼。所以,很危险,不能劫色。于是他们只管抢一些钱财金银,而且抢得束手束脚,少抢一些。
然而在这些抢劫的将领之中,却有一个做得特别过分,令人既羡慕且嫉妒又憎恨。
这个人叫手下士兵抬着几只大箱子,二话不说就直接冲到那些寿州败将的家中,进行大肆搜刮,一圈转悠出来,满载而归,几只箱子全装了个满。然后这个人对着那些目瞪口呆的抢劫将领抛下一个微笑,扬长而去。
浑蛋!太过分了吧!
这个人居然是我们的赵匡胤。
他平时看起来正正经经,没想到居然是同道之中的高手,真是深藏不露啊!一起抢劫的将领们感到非常惊讶。
他们都认为赵匡胤这回要被柴荣整惨了,都等着看赵匡胤的好戏。
可是过了很久赵匡胤依然是安然无恙,连意外事故都没有发生过,每天见了面依然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平时仍然和他们有说有笑,酒照样大口喝,黄段子照样乱扯,完全不像那种快倒霉的人。
事实是,柴荣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一茬事儿。
将领们渐渐不满起来。
于是赵匡胤被告发,说他搜刮了寿州城里好几箱子的钱财,多得都用车来拉了。
柴荣听闻此事后是既惊讶又愤怒,他马上把赵匡胤召来,准备狠狠地惩罚这个目无王法的手下。
赵匡胤一去就见到了柴荣那张布满怒容的脸,他被吓了一跳。
柴荣用带着怒意的眼直视着他,问他:"你是不是有好几车的大箱子?"
赵匡胤这才幡然醒悟,明白原来是这么个事。他渐渐恢复了冷静,说:"是的。"
"都是搜刮来的金银珠宝?"
"不是。"
柴荣冷笑一声,他并不相信赵匡胤的否认。他马上派人去对赵匡胤那几车箱子里装的东西进行了搜查。
搜查的人回来之后,告诉柴荣一个更为吃惊的答案--那不是几车金银财宝,而是几车的书。
书,完全不值钱的书!没事带这么多废纸干吗?用来上厕所啊?
柴荣不禁盯着眼前的赵匡胤,他仿佛想要看穿这个人的心思,但他却看见赵匡胤那张沉静的脸。柴荣问他:"你是武将,带这么多书做什么?"
赵匡胤回答说:"我虽受皇上重用,但常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胜任,只有发奋读书,才能开阔眼界,增加智慧。所以如此这般……"
自小就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赵匡胤居然学起读书来了,看来明天得去西边看日出了!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赵匡胤在跟随柴荣征战淮南之时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论战事多么吃紧,他都要坚持每日读书。
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啊!
柴荣很开心地笑了。他对赵匡胤大大表扬了一番。有一个既能文又能武的得力助手,那是他梦寐以求的。
有人可能要说,赵匡胤是否此时就已经开始预谋篡位了呢?因为武将有了文化就如虎添翼,武将是流氓,现在连流氓都有文化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答案是否定的。
赵匡胤读书只是为了充实自我,纯属兴趣,与造反篡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还是那一句,柴荣不死,赵匡胤就不可能滋生篡位之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