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在亚洲,亚洲各国具有相对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创造了高度的农业文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先进的水利工程,还设有劝农机构,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 耕田技术的传播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魏晋时期,牛耕也开始在新疆屯田区推广。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晋朝壁画中有牛耕的场面,这和山西平陆枣园村王莽时期壁画墓中的牛耕图是很相似的。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把汉族先进的文化传到中缅边境,从而对邻近的缅甸也产生了影响。
唐代时已经有中国人定居在菲律宾,但直到明代,尤其是西班牙侵占菲律宾之后,中国人才大批地移居菲律宾。从10世纪起,随着中菲贸易的发展,中国文化对菲律宾的影响也日渐加深。
第二节 农业灌溉技术
水利对农业生产作用十分重大。我国古老的凿井技术出现于距今七千年前,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井。井灌,它是中国古代农田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井灌的源头可追溯到春秋乃至更远的时代。但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则是从战国时期开始起步的。战国秦汉时期农田水利进入大发展阶段。
凿井技术在汉代传播到我国边疆地区,当时西域的坎儿井和匈奴部落的凿井技术都源于汉。汉武帝时,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到了凿井技术。
西域诸国的坎儿井也创始于西汉,它是汉代开发西域的过程中凿井术西传的结果。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灌溉工程,举世闻名。据史料记载,水车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第三节 粮食作物的传播
古代农书中都有记载。在我国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炭化物中,保存了古文献所记载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五谷果蔬即距今四千年到八千年前的遗物,这在论证栽培植物起源上是很有力的证据。
考古学家公认,稻种由驯化到栽培,大概开始于中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各国专家通过从杂交和亲率、遗传基因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证明现今世界各国的栽培稻与云南原始稻种有亲缘关系。
粟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世界公认中国人最早将野生粟变成栽培粟。我们的祖先在六、七千年以前已经培育出粟品种。
稷现今北方一般叫黍子或糜子。河南新郑县裴李岗遗址、黑龙江安宁县东康遗址、辽宁北票县丰下村遗址、赤峰县“四分地”遗址、西北有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和秦安县大地湾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都发现炭化稷籽粒。
黍是我国古老的作物之一。关于栽培黍的起源,中国是古代黍的初生基因中心。大麦在我国五谷之中是一个原产作物。农业考古证明,距今五千多年以前在我国西北古羌人民包括藏族人民已广泛栽培大麦了。麦作起源中心是西亚古国。
第四节 畜牧和家畜饲养技术的传播
殷商畜牧业非常发达。桑蚕养殖在殷商时代已相当盛行,周代更为发达。蜜蜂大致从南宋时代开始家养,元代之后逐渐普及。
我国是世界上驯化猪最早的国家。秦汉时期养猪已遍及全国。隋唐以后,养猪业又有发展,并且成为增加农民收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宋朝以后的养猪业继续向前发展,并有一定反复。中国古代也有优良马种,但其后即逐渐退步。汉唐以来,先后从西域输入的有大宛、乌孙、波斯、突厥等地的良马。这些良种马的引入,对内地马匹的改良起了极大的作用。
苜宿引进和栽培苜蓿是一种豆科牧草,特适宜于饲养役畜如马等。中原本无苜蓿,张骞于公无前126年奉武帝命通西域时,将苜蓿引入中原。苜蓿的引进为我国当时养马业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因而被引进广泛种植。
蹄铁在我国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那时候在欧洲还只知道用革制简单的蹄鞋。自从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蹄铁术之后,各地竞相模仿。今日欧洲的蹄铁术是受到我国蹄铁术的影响加以改良而成的。
阉割术的发明,是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据闻一多等的考证,商代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猪的阉割记载。
针灸治疗家畜疾病,距今三千多年前已有记载。中兽医针灸疗法到公元五世纪流传到国外。
第五节 果蔬作物的栽培与传播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西域的一些植物如葡萄、苜蓿等移植于中土,此后,仍有域外植物品种传入。葡萄、胡桃、胡麻、胡荽、芫荽、石榴等皆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
交趾、尼泊尔、印度、伊朗、阿拉伯、大食国有龙眼、荔枝、薏苡、菠菜、榨菜、波罗树等传入中国。由于国外果树的引进,我国果树种类上又有了增加,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的果树种类有23种,到清代《授时通考》中果树种类增加到45种。
缅甸的许多蔬菜果木,是从中国传入的。印尼、菲律宾、泰国的许多经济作物和水果都是由中国传入的。据《云南记》记载,在我国云南种植的大腹槟榔、椰子、娑罗树、诃黎勒、老缅瓜、缅茄等植物都是从缅甸引进的。缅甸也有植物传入中国。
第六节 茶叶栽培技术的传播
茶叶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世界性日常生活饮料。茶叶的外传最初是作为茶叶商品经丝绸之路向西亚传播的。在与各国交往的漫长历史中,中国种茶制茶技术与饮茶文化不断向外传布。中国的茶,最早传到朝鲜和日本。中国茶叶在唐代时就已经传入朝鲜。
公元850年左右,阿拉伯人将中国茶带往西域各国,16世纪由威尼斯传入欧洲。1780年印度首次引种中国茶子,未成功。1834年又派专人来学习,制茶得以在印度发展。印度尼西亚直到1872年由斯里兰卡引入阿萨姆种及中国种茶树才试制成功。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毗邻,很早就向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学习茶事。
俄国在中国明代后期,由我国西北边境输入少量茶叶。1847年,俄国在黑海沿岸的萨克姆植物园试种茶树成功。公元1714至1729年乔治一世时期,中国茶进入伦敦市场。
第七节 棉花的种植传播
亚洲棉原产印度。大约在公元前五百至一千年间,亚洲棉从印度向西扩展到非洲和地中海各地。向东传播至缅甸、越南、马来亚等国。越南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就有了棉花,但直到公元三四世纪才广泛种植。
在云南宾川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纺轮。这一切可以说明,我国云贵高原一带可能是世界棉花的起源地之一。
唐宋以前,我国人民称棉花为吉贝。宋以后才改称为棉花。棉花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已被引进我国新疆、广东和云南等边疆地区。及至宋元时期,棉花才由东南和西北两路向长江中下游和关陕一带传播。元中叶之后,黄道婆从海南将先进的弹纺织的技术和工具带到松江,松江地区的植棉和纺织技术迅速的发展起来,而后传遍全国。棉花种植在元代传入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