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美同盟实相(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9772100000001

第1章 改造:肃清军国主义

战后日美关系起源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改造。美国根据《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彻底铲除了日本军国主义,使日本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目的在于不使日本再次成为美国的威胁,实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和太平洋帝国的梦想。

第一节 东京审判的概况

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因此这个审判是国际问题。法庭于1946年1月19日设立,2月15日,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任命9名法官,后来追加任命印度和菲律宾法官,但是由于美国和法国法官辞职,总人数还是9名。审判限于日本在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对和平的犯罪,由联合国11个国家参加,从1946年5月3日,宣读起诉书开始,用了大约两年时间,审理了被起诉的28名甲级战犯。

第二节 美国掌握审判的主导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由国务院、陆军和海军组成的协调委员会下设的“远东小委员会”实施的。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远东审判的主导权掌握在美国手里。美国当时有人主张美国应该保持审判的主导权,因为美国是对日战争的主要贡献者,美国还是珍珠港事件的被害国,美国因日本的战争犯罪所受的损害最为严重,超过了德国,所以美国主张审判活动应该在占领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领导之下进行。

第三节 判决的主要内容

判决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日本对苏联的侵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书认为,日本对苏联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另外,审判书还认为日本对法国的战争是侵略战争。

第四节 日本人的反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部分人,包括在外务省等官僚机构都有不少人对战争表示反省,尽管反省的程度和角度不同,但是均表示了对那场战争的否定态度。日本外务省支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没有从政府角度给予战犯以帮助。在远东国际法院审判之前,虽然日本政府有过“自主审判”的构想,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后来又有人提出政府应该组织一个有力的辩护团为战犯辩护,因为他们认为辩护内容对日本的将来有重要意义。他们的基本辩护主张是天皇应该免除责任,陆军对于侵略中国有责任,但是海军没有战争责任,也就是说对美战争日本没有责任。但是,这一构想被亲美的外务省否定。

第五节 战犯的态度

辩护分国家辩护和个人辩护。国家辩护是证明日本国家没有进行侵略战争。日本人组成的辩护团的主张是日本发动的战争是自卫战争,即“自卫战争论”。辩护人认为法国、英国、荷兰、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这是引起战争的主要原因。日本与欧美国家进行的战争不是侵略战争,而是彻底的自卫战争。被告人还认为荷兰就首先向日本宣战,所以日本与他们的战争不是侵略战争。但实际上日本长期谋划在荷属东印度的经济优越地位。1941年,日本的要求被荷兰拒绝,所以,日本制定了入侵东印度的计划。特别是战犯们不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侵略,他们只认为是“事变”,认为这个战争是对中国的“膺惩”,因为中国不承认日本民族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还拒绝与日本合作,所以要惩罚。

第六节 战后民族主义的根源

尽管在判决之后,日本普遍接受了审判的结果,认为必须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但是,作为历史上的污点,民族的同类被联合国家判处死刑,仍然在日本人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多数日本人认为对于战犯的审判不过是胜者对败者的复仇惩罚而已,这些构成了潜在的民族主义,反美的种子从此生根发芽。战后新的民族主义在东京审判之后,特别是通过审判的继续——开除公职的过程逐渐形成。

第七节 安倍晋三与东京审判

岸信介是战后民族主义者登上政治高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之后这一派并未成为日本政治的主流。直到安倍晋三上台,这种倾向才有抬头,安倍内心接受岸信的思想,在对待东京审判和靖国神社问题上具有历史修正主义倾向。

安倍晋三对于东京审判,早有自己的定论。他根本不认为甲级战犯是罪犯,更不认为日本发动过侵略战争。安倍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残余的思想死灰复燃,也反映了日美之间围绕东京审判产生的历史恩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美国对日本的战后整肃并没有让反美的民族主义者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