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暴来临(1920-1929)
1978400000026

第26章 1923年(4)

劫车事件发生后,5月7日,驻北京比、意两国公使向中国外交部严重质问临城劫车事件。8日,英、法、美驻北京公使也提出抗议。同日。驻京使团议决:(1)列国共同质询临城事件责任;(2)限日放回被掳人员;(3)保证今后津浦路安全,至必要时,联军得施应急手段。上海美侨电请美国总统迅速营救被劫侨民,北京的美国驻军要求采取直接行动,美国国防部长向国务卿建议出兵中国。日本虽无侨民被劫,也鼓吹组织国际联军,共管中国铁路。6日,日本驱逐舰四艘驶抵天津,水兵登岸游行;8日,日本旗舰"对马号"奉令开赴汉口,驻天津美军提督带兵200余人,荷枪实弹,赴秦皇岛操练。9日,上述五国公使又要求北京政府在三日内将全体被劫外侨救出,否则,每隔24小时须赔款若干。8日,北京政府原拟令山东督军田中玉、省长熊炳琦派兵追剿,迅速将被掳人质救出。孙美瑶提出,如胆敢追剿,便立即杀掉外侨。北京政府遵从帝国主义旨意,为救出外侨,只好停止追剿,设法与孙美瑶谈判。谈判期间,中国国民党于24日为临城事件致电各国驻华公使,表示"对于贵公使及曾有被难人民之友邦,实应深致歉沈"。"吾人以最诚恳之意志,希望各友邦,对于北京政府之承认应予撤消,并予中国人民以另行建设一全国公认之政府之机会。"经过山东当地绅士和前总统府美籍顾问安徒生等接洽以及中间人的调停,从5月11日起,山东督军田中玉、省长熊炳琦等人与孙美瑶部代表举行谈判,几经波折,费时月余,6月12日在枣庄附近之十里河双方签字,达成协议,主要内容是:围剿抱犊崮官军撤回原地;北京政府招编孙美瑶部3600人;北京政府付款给孙美瑶部85万元。同日,安徒生与孙美瑶部代表互相交换保证书。安徒生保证书声称:"愿担保众兄弟受抚之后,所有以前罪犯由政府一概赦免。"孙美瑶部代表保证书声称:"从此以后,永远忠心国家。"协定签字后,被劫外侨一律释放,"山东建国自治军"改为"山东新编旅",孙美瑶任旅长,旅部设在枣庄,部队在郭里集一带驻防。

但是,北京政府并未恪守协议,安徒生的"保证书"也是一纸欺骗。1923年12月19日,山东督理郑士琦指使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设宴诱杀了孙美瑶,孙美瑶所部有的被杀、被关,大部分被分别遣散了。被劫外侨虽已释放,但帝国主义并未就此罢休,而是乘机要挟,干涉中国内政,要求惩办临城劫车事件地方负责官员,并以此作为祝贺曹锟就职大总统的先决条件。曹锟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不得不屈从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10月13日,北京政府将惩办山东督军田中玉一事照会外交团。同日,总统府发出请帖定于15日招待各国公使。所谓惩办田中玉,实际上是以批准田中玉辞职的形式,免去其山东督军职务。并裁撤山东督军一职,改督军为督理,派郑士琦充任。同时,为了顾全田中玉的体面,又另下令提升田中玉等五人为上将军。10月15日,各国公使虽然应邀向曹锟祝贺,但对惩办田中玉一事深为不满。16日,葡萄牙公使代表各国向北京政府外交部发出质问:照会上说是惩办山东督军,为何总统命令上又说是批准辞职;升授田中玉为上将军,这不是惩办而是奖励。葡萄牙公使指出,这说明中国政府对外毫无信义,限48小时内撤销授田中玉为上将军的命令,否则,各国将另行考虑对中国政府的态度。曹锟只好亲自劝说田中玉自动辞去了上将军,才算应付过去。在此期间,帝国主义还乘机叫嚣采取军事行动来共管中国。驻华英国商会和美国人协会建议加派军队来华,首先共管中国铁路。上海外侨还怂恿中国资产阶级组织所谓"商人政府",并伪造全国商联表示赞同的文件,在报纸上鼓吹。英国政府甚至训令驻华公使草拟所谓"护路案",建议成立一个由洋人操纵的护路机关,最后经各协商,催促北京政府成立护路行政局,会办、会计、调查员均有洋人参加。由于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关于"护路"一案未敢坚持下去。但是,媚外的曹锟政府,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在交通部之外,增设路警督办一职及有关机构,直辖国务院,作为护路机关。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并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的问题。在此之前的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曾举行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由于党内大多数同志对这种做法存有疑虑,会后,只有陈独秀、***等少数中央领导人加入国民党。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根据马林的提议,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是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它既依靠自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国民革命,以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而且由于这个国民革命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但是,这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共产党必须保持自己原有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领导机构。决议还指出,只要国民党在客观上实行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应当在民族革命战线的一切运动中支持它。但是,中国共产党绝对不应当与它合并;也绝对不应当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共产国际的指示,对于促进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5月13日,共产国际对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出指示,要求中共立即扩大与国民党的合作,并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和巩固与农民的联盟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纲领。

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正式开幕。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谭平山、王荷波、朱少连、向警予、项英等30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他们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广州、浙江、山东、满洲(即东北三省)等地区和莫斯科,代表着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问题。大会首先听取了陈独秀代表第二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的工作,着重说明了西湖会议决定"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问题。之后,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和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指示。在大会讨论中,张国焘等反对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产业工人加入国民党,认为那样就会取消共产党的独立性,把工人运动送给国民党。陈独秀、马林等认为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现在都很幼弱,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力量。因此,全体共产党员和产业工人都应加入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归于国民党,由国民党组织进行,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民党的力量。多数代表批评了张国焘等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不愿积极与国民党合作的错误意见,也不同意陈独秀等人低估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作用,高估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作用的右倾观点。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对国民党进行改造的可能性,决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主张,在坚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人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指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任务。以解除内外压迫。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议决案认为,以产业落后的原故,中国劳动阶级还在极幼稚时代,多数劳动群众的意识,还停顿在宗法社会,非政治的倾向非常之重,只有少数产业工人已感觉国民运动之必要,真能了解共产主义及共产党组织的更是少数。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中国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的需要。议决案还强调,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仍旧保存共产党的组织。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指出,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时刻也不能遗忘的,对于工人农民的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大会认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1)改组国民党为左翼的政党;(2)在中国共产党不能公开活动的地方,扩大国民党;(3)把优秀的国民党员吸收到我们党里来。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关于第三国际第四次大会决议案》、《劳动运动议决案》、《农民问题决议案》、《关于党员入政界的决议案》、《青年运动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

大会改选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谭平山、王荷波、朱少连、项英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李汉俊、徐梅坤、邓中夏、邓培、张连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由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罗章龙组成中央局(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初补人王荷波),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次大会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出工人阶级应当努力争取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大会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中国国民党应该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大会对国民党内的复杂情况和日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估计不足,多少种下了后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根子。中共三大闭幕后,收到共产国际5月<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民族革命的斗争中必须建立工农联盟,实行有利于农民的政策,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2)领导权必须属于工人阶级的政党。加强共产党使其成为无产阶级的群众性政党,把工人阶级的各种力量结合于工会,是共产党员的最重要的任务。对国民党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无条件地支持工人运动。(3)支持孙中山反军阀的内战,同时要求国民党发动以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主为政纲的国民政治运动,以号召广大群众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在国民党内部要防止孙中山与军阀之间的联盟。为贯彻共产国际这个指示,中共中央于11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开展国民运动问题,通过了《国民运动进行计划决议案》。指出国民运动当以扩大国民党的组织及矫正其政治观念为首要工作。要求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须努力做到站在国民党中心地位。并指出:我们的同志在国民党中为一秘密组织,一切政治的言论行动,须受本党的指挥。这在实际上体现了在国共合作中争取领导地位的指导思想。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要求各地方党组织认真执行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再次强调: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同志们要立时全体加入;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望即将同志非同志可以加入国民党的人数及何人可以负责,报告中央局,以便中央局向国民党接洽,请其派人前往成立分部。中共"三大"及其后的三届一中全会推动了国共合作的迅速展开。

故宫大火

清末的北京城存有三重城墙,中心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又称为故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宫城,平面呈长方形,占地72公顷,城垣周长约3公里许。紫禁城设有四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又名神武门)。城垣四角筑有角楼,结构奇特,风格绮丽,宫城外环护城河(筒子河),形成防卫森严并富于神秘色彩的城堡。自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近500年来,先后有明、清两代的24位皇帝在这里对全国实行封建专制的统治。官城内,由主次分明、整齐对称、层叠起伏、错落有致的宫殿建筑群组成,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有屋宇宫殿9000余间,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整体建筑格局气势雄伟。豪华壮丽,充分地显示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权威,为世界各国古代都城中所罕见。辛亥革命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退位。但在袁世凯的庇护下,宫城后半部分的所谓内廷仍由逊位清帝居住。但至1914年,宫城前半部的武英殿已先行开放,设立了"古物陈列所",故宫开始陆续地、部分地设立博物馆。第二年,又开放了文华殿,以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一并辟为"古物陈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