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1980000000041

第41章 妇女运动及其他(4)

工作委员会以牺盟会的名义举办了“临时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在协助农政的形式下,为牺盟会培养了近千名抗日宣传干部。他们于1936年底分赴到全省广大城镇乡村,三个月内发展起六十万牺盟会员,使“山西的农村改观了,抗日的怒潮充满了整个农村”①。在牺盟总会的指导下,“临时村政协助员”工作的开展使抗日救国的呼声遍及全省,牺盟会也因此在山西建立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2)建立山西基层党组织

1937年2月,牺盟会进行了改组,淘汰了部分保守落后分子。改组后的领导成员是:阎锡山仍会长,常务委员梁化之、薄一波等。常务委员中除梁化之外都是秘密共产党员。牺盟总会下属的各单位的重要领导人及绝大多数秘密工作人员也大多为秘密共产党员,这就为贯彻党的主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的由张友清负责的山西秘密工作委员会与公开工作委员会合作,共同进行党的发展与建设工作。首先,公开工作委员会以牺盟会的名义发动与组织群众,然后山西秘密工作委员会在民众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1937年5月“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正式开办。秘密工作委员会将绝大部分符合条件的学员纳入党内,随后,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通过牺盟会把他们派往山西各县。一方面建立和健全牺盟会的领导机关,继续进行牺盟会的工作。另一方面,利用牺盟会去建立各县的党组织。由于这些共产党员将牺盟会的公开工作与发展党组织的秘密任务集于一身,使得这两项工作同时得到顺利展开。这样,山西各省的党组织就很快恢复和建立起来,不少县的牺盟会领导机关,就是党的县委机关,一些牺盟会特派员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和县委委员。随着基层牺盟会影响力的扩大,党的基层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中国共产党逐渐掌握了牺盟会基层组织,为日后山西各抗日根据地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经验,也为我党控制山西各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权提供了组织和政治保障。

(3)培养党的干部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干部的急需,薄一波接办牺盟会工作后,将“军政干部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游击队自卫训练班”、“民族革命大学”作为培养储存抗日军政牺盟会干部的重要基地。这些抗日团体为建立山西新军、开辟抗日根据地输出了大量干部。

“七·七”事变后,培养干部更成了各级牺盟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从1936年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历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83页。

10月到1937年9月,4000余人进入牺盟会主办的军政训练班和民训干部教练团学习,两个训练班的学员是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进步青年,他们仅在四个决死纵队、各牺盟中心区、各县游击队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大概有三千人。这些机构的学员被分配到晋东南、晋西北各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充实了基层干部,为抗日统战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改造阎系军阀政权

牺盟会与山西新军先后开辟了晋东南、晋西南、晋西北三块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县以下各级政府仍然操纵在阎系旧政权手中。旧政权官员严重阻碍了山西民众抗日救亡的进程。牺盟会急需对旧政权进行改造。

1937年底至1938年初,对旧政权改造进入高潮。太原沦陷后,各县旧官吏弃职逃亡,旧政权完全瘫痪。牺盟会抓住阎锡山急欲恢复这些地区统治的急切心理,及时提出并促使阎锡山批准了由牺盟会特派员担任游击县长的要求。据资料统计“到1938年7月,全省的7个省署中有4个行署专员是共产党员。105各县中,由共产党员以牺盟会员身份出任县长的县份达70个①。”牺盟会通过对旧政权的改造,建立起了抗日民主的新政权,从而为发动群众,推进山西全面抗战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3。山西新军的创建

全面抗战爆发后,薄一波等共产党人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新军的建议,由于阎锡山对旧军战败的失望和对日军与中央军进入山西威胁其统治的担心,他采纳并同意了由薄一波负责组建新军的建议。这样,在牺盟会初期组织“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的基础上,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于1937年8月1日正式建立,至1937年11月初太原失守前,第二、第三、第四纵队相继建立。以决死队为骨干力量所组成的新军到1939年发展为50个团,达5万多人,占当时旧军的半数以上,成为山西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军中,中国共产党员以牺盟会干部身份担任政委及各级政工干部,政治委员在部队中拥有最高决定权。新军成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抗日军队。山西新军是以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为骨干的新型部队,在坚持山西乃至晋冀鲁豫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新军各部在抗战中进行大小战斗共5000余次,毙伤日伪军4万人左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4。牺盟会和山西新军在抗战中的作用

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历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30页。

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策略性相结合,在抗日的前提下,与山西实力派阎锡山坚持合作的结果。牺盟会和山西新军虽然戴着山西的帽子,但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是适合当时山西抗日形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牺盟会和新军积极配合挺进山西的八路军,英勇地投入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对推动山西乃至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山西乃至晋冀鲁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牺盟会和山西新军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因而,他们在创建伊始,就承担着维护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重任。牺盟会和其领导的新军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属于阎锡山官办的一个群众性组织和军队,但却由共产党领导,这决定了它们可以利用合法形式进行抗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关系的作用。同时,它们作为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团结更多的群众包括各阶层人士参加到抗日队伍中,从而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

其次,牺盟会和山西新军是晋冀鲁豫根据地敌后抗日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配合八路军进行了英勇地抗日游击战争。山西新军是以共产党和进步青年为骨干的新型军队,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山西新军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还努力协同有关组织建立地方武装。在抗战初期,新军各部队在驻防地区,与牺盟会一起建立地方游击队,发展地方游击团,把能拿起刀枪的青壮年都组织武装起来,使抗日力量蓬勃发展。据1938上半年统计,决死一纵队,曾在武乡县组织了一个地方游击大队。由于决死队的政治影响和组织作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1900多人,扩建成为一个团。

作为华北敌后抗日的一支重要力量,山西新军还积极配合八路军对日作战,与日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39年底,薄一波任太岳军区政委后,率领决死一纵队,配合八路军三八六旅,转战于同蒲、白晋两线,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巩固了太岳根据地。新军的其他部队,也都与日军进行多次战役,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再次,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晋冀鲁豫乃至全国的抗战局面。在抗战中,牺盟会以自己合法的地位和雄厚的群众基础,依靠新军的力量,通过手中掌握的政权,配合八路军参加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全国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政府,就是共产党员宋邵文以牺盟会身份任五台县县长,后又任第一行署主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937年太原沦陷,一二九师、中共晋冀鲁豫省委同薄一波、戎伍胜领导的牺盟会、决死队相配合,开始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由于抗战初期一部分旧县长逃跑后,由大多为共产党员的牺盟会干部接任其职,所以一二九师开到晋东南,就直接配合党组织,建立敌后抗日政权,组织游击队,发展地方武装。此时薄一波率领决死一纵队,也深入到晋东南地区。他以沁县为中心,领导新军配合八路军进行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的工作。随后,决死队三纵队也活动于这一地区。此后,晋东南的抗日军民接连粉碎了日军的九路进攻,包围了晋东南根据地,奠定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其他如晋西南、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也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牺盟会和新军配合八路军相继开辟的。***曾经肯定地的指出:“我们在山西的抗日根据地,最初是在和新派(牺盟会和新军)密切合作的形式下建立起来的。”①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晋冀鲁豫乃至华北抗战的立足点和发展抗战的出发点,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晋冀鲁豫、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战局面。

中国共产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民族党派和各界人士,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正确政策,形成了一整套抗日军民统一战线的路线、策略和方针,击退了敌人的阴谋,促进了全面抗日战争的进展。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实施统一战线工作政策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在许多方面为其它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历史的借鉴,也促进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人民力量的发展壮大,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在推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业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战线不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我们克敌制胜、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

三、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工人运动

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革命根据地内部各阶级的辛勤劳动,其中工人阶级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代表者,其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更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①《***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61页。

(一)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工人阶级队伍的构成工人阶级队伍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连。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但是20世纪30-40年代这一地区的经济却十分落后。

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盛产粮食、棉花、烟叶、山货等经济作物。煤、铁和其他有色金属储量丰富。虽然盛产棉花,但纺织厂极少,纺织业基本为家庭手工业的一部分。煤矿开采业,绝大多数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人力在开采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交通方面,铁路有同蒲、白晋、平汉、津蒲直贯,正太、德石、邯武、道清、陇海横越。公路以邯郸为中心,西通长治,东达济宁,南北贯通,东北通衡水,德州。

总的来说,这一地区近代化工业,是一些数量有限的煤矿、纺织、铁路运输以及为铁路运输服务的行业①。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经济形态决定了这一地区工人的基本情况:产业工人为骨干,众多的手工业工人,雇工为主体。“据粗略统计,抗战开始时工人总数约45万余人。”②这45万工人中有10万工人属于经过大工业锻炼的产业工人,20万雇工,手工业工人15万③。根据地建立后,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方针下又新建了一批军用工厂、民用工厂以及生产合作社。但是工人阶级人口总数与这一地区约2500万的人口总数相比仍显得十分微弱。革命根据地的工人阶级存在很多的不足:工人阶级人数少;力量分散,除了以路矿工人为主体地产业工人分布相对集中之外;工人阶级的主体手工业工人和农村雇工广泛分布于农村;知识水平低,绝大多数是文盲。

晋冀鲁豫地区的工人阶级队伍虽然相对薄弱,但却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抗战初期,随着全国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风起云涌,晋冀鲁豫地区的工人就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如广大工人积极参加牺盟会,成立各种抗日救国团体声援爱国将士的抗日行动,组织工会宣传抗日救亡等等。通过各种抗日救亡运动晋冀鲁豫地区广大工人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觉悟,促进了工人队伍的团结,为抗战后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的开展打下了①抗战初期产业工人部分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可直接控制的县城中,部分存在于根据地建立的公营工厂、公私合营工厂、合作社中;另外铁路工人由于革命根据地不同时期控制的范围不同,主要存在于共产党和日军拉锯地区;太行太岳区属于山区地貌,这里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一批小煤矿、小铁矿,根据地煤矿工人主要在这里。

②郎文荣主编:《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史》,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4页。

③郎文荣主编:《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史》,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11月,第53页。

基础。

(二)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工人的组织领导

1。工会组织的广泛建立

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性的抗战正式开始。抗战救国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心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工人运动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一切劳动群众(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组织一切抗日的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联系各党各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总方针。”①因此团结动员广大工人阶级以巩固壮大统一战线,抗战救国是共产党的重要工作。

工会组织是工人运动的直接领导者。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工会组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业工会,以产业工人为主;一种是农村工会,以农村手工业工人、雇工为主。

工会的建立是上下两种力量相互结合的结果,一方面在于党的宣传动员,一方面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战救国成为全民族的呼声,广大工人有抗战救国的要求。党的宣传动员是工会建立的主要力量。产业工会主要建立于根据地的工厂、矿山等工人较集中的地区。大量党员进入工厂、矿山宣传时事政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办工人识字班,印发进步刊物,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罪行,使工人群众的民族意识,阶级意识不断提高,积极参加工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