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1980000000060

第60章 研究综述及资料分布(7)

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出版的著述主要有:《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下),《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19278-19499),《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一辑和第二辑等。在《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下)和《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一辑和第二辑中,辑录了许多党和政府关于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的指示、决定、实施方案等。在《老解放区教育简史》中,作者将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关于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的方针、政策等以附录形式附于本书之后。而《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

(19278-19499)则完全以编年体的纪事方法,将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决定、指示、典型学校等按时间顺序分散于书中。这些整理出版的第一手史料,对于研究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太行区的文化教育进行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等。在此书中,作者在不同的章节中分别对1938年5月至1940年12月、1941年1月至1943年12月、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1947年7月至1949年8月期间太行区的文化教育的发展情况作了介绍。在1938年5月至1940年12月期间,在文化方面,作者主要就文化团体、刊物创办、音乐歌咏运动、戏剧运动、新闻出版等有关情况作了介绍;在教育方面,作者主要就干部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情况作了介绍。在1941年1月至1943年12月间,由于根据地遇到了严重困难,太行区主要对干部和群众进行了时事教育;在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期间,在太行山文化人座谈会之后,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新闻出版、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发展较快;同时召开了第一届文教群英会,总结成绩和经验。在1947年7月至1949年8月间,作者主要就学校教育、干部教育、文化事业等有关情况作了介绍。

对于冀鲁豫老解放区的教育事业,有一部专门著作对其进行了研究,即赵紫生主编的《冀鲁豫老解放区教育史》。作者在书中对冀鲁豫边区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该书共分七章。在第一章中,作者对边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措施和成就,教育战线上的斗争,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情况进行了概述;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作者分别对高等教育和干部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民众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详细的论述。其中,在高等教育和干部教育方面,首先,作者对创办高等教育和开展干部教育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一些典型的高等学校,干部学校和干部培训班及其性质、特点、意义等进行了介绍。在中等教育方面,作者将普通中学和师范学校中的主要学校按时间顺序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其特点和经验;在中等专业学校方面主要就卫生学校进行了介绍。在初等教育方面,首先,作者介绍了在民主建政前,党在小学教育战线上的活动;其次,将普通抗日小学的兴起与发展的情况作了介绍,在敌占区和游击区则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坚持组织抗日小学;之后,将抗属子弟中学中的主要学校及其宗旨和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政府对小学教育进行整顿和改革,使其为战争和土改服务,并纠正教育中的”左“倾现象等情况做了介绍;最后,对小学的宗旨、学制和课程进行了介绍,对小学教育工作进行了估价。在民众教育方面,首先,作者介绍了民众教育的兴办与发展;其次,对几个著名的民校、识字班的概况和农村文化艺术活动作了介绍,并总结了民众教育的基本成绩。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作者对抗战前冀鲁豫边区师资的政治状况,建设新民主主义教师队伍的措施,教师对革命的贡献等作了介绍。在第七章中,作者对新民主主义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包括民主管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众文化教育、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等。对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并无专著对其进行研究,在相关的著作中,只是对其有所涉及。如在《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二册的第十六章中,作者以专章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教育进行了论述。共分八节,分别就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教育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教育方针和政策、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儿童团和学生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对干部教育的论述主要包括在职干部教育、干部训练班教育和干部学校教育等三方面。对社会教育的论述主要包括课程与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并对几所典型的学校进行了介绍。对普通教育的论述则包括中等学校教育和小学教育等有关情况,并且对儿童团、学生会的有关组织和活动也进行了介绍。

在齐武著的《晋冀鲁豫边区史》第七章和《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成长》第四章第五节中,以及戴知贤、李良知著的《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一书的第九章中,他们分别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进行了论述。论述的内容,在干部教育方面,戴、李主要对在职干部教育、干部训练班教育和干部学校教育等三种干部教育形式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在社会教育方面,齐从学校和学生的数量方面介绍了国民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并从学生成份、入学资格、招生年龄等方面估量了边区国民教育事业新发展的意义,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冬学和民众学校的情况也作了介绍。戴、李主要介绍了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管理部门,并论述了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在抗战文艺运动方面,齐对农村戏剧运动的内容和作用作了介绍,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新启蒙运动和文艺大众化等也作了介绍。戴、李主要对根据地文艺作品的创作及文艺运动的发展情况作了介绍。在新闻出版事业方面,齐就新闻出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办报及1942年后出版事业走向大众化、通俗化、为工农兵服务的情况作了介绍。戴、李也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建以来的新闻出版工作作了介绍。

可以看出,以上著作对于相关问题,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大多属于介绍性或史实叙述性,或是对史料进行的初步整理,并未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深度。

(三)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研究的总体评价综上所述,近二十年来,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的研究,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资料的整理方面,主要包括对干部学校、党校、冬学运动、中学、小学、剧团、报刊、新闻史人物及根据地的文化教育状况等基本事实进行的介绍或叙述;对党和政府关于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的指示、决定、方针、实施方案等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所以,尽管有些学者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了研讨和探究,但总体上来看,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研究仍处于基本史料的搜集和整理阶段。

笔者认为,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题研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各根据地的研究程度不同;二是对社会教育,新闻出版事业方面的研究文章相对较多,而在其它方面,如干部教育、抗战文艺运动等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三是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比较多,对解放战争时期的研究比较少。

其次,理论分析不够。在以往的研究中,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许多文章都是介绍性或史实叙述性的,缺乏理论深度,同时也缺乏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进行全面研究的独立性、综合性的专门著作。

第三,现有的资料尚不能满足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研究的需要,史料的征集、挖掘工作尚待加强。

为克服和弥补上述缺陷,推动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研究的深入,笔者有几点粗浅的看法供研究者参考:

首先,要加强与其他根据地的横向交流和联系。因为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借鉴其他根据地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以推动研究的深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其他根据地的文化教育研究,与晋冀鲁豫根据地相比,不仅领域更加广泛,角度也更加多样。

研究的问题除包括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抗战文艺运动和新闻出版事业外,还包括科学技术、民族精神教育、知识分子政策、教育模式、国防教育、历史教育、教育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领域对于晋冀鲁豫根据地来说,有些是刚刚涉足,有些则可以说是全新的。所以,加强与其他根据地的交流和联系,不仅可以使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研究更加深入,也可以使其研究更加系统、全面。

其次,要注意对口碑资料的搜集、整理。口碑资料俗称”活资料“,是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回忆录、民歌民谣民谚、民间传说和逸闻轶事等。它具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祥史之略,续史之无“的作用。但由于根据地环境条件恶劣等各种原因,有些档案材料很难保存下来,所以流行在群众中的口碑资料对于研究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口碑资料的搜集整理,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运动的、至今仍然健在的历史当事人、知情人、见证人等,通过对他们登门拜访,或和他们举行小型座谈会,或约请他们撰写回忆录等方式,搜集和记录未曾形成文字记载的资料;要特别注意在民众中广泛流传的、反映当年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运动的歌谣、故事和传说等,通过对其搜集和整理,往往可以获得具有传奇性的和有价值的资料;另外,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革命遗址、遗迹、文物颇多,通过实地调查,可以求得大量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但由于口碑资料本身的局限性,在具体使用时需进行认真的筛选和抉择。

第三,要深入研究老课题,不断开拓新课题,同时把握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教育研究的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有许多重要问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有许多重大课题有待我们去开拓,如抗战文艺在根据地的发展形势、特征及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问题;驻地部队在冬学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问题;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问题;根据地政府如何对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历史教育的问题;根据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的问题;党和政府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问题;知识分子在根据地文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问题;对根据地的文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及对教育管理进行研究的问题;根据地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在根据地文化教育战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研究问题;根据地文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等。

同时,通过对根据地文化教育的研究,还可以为现实提供历史借鉴,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二、论文论著索引

(一)著作

1。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7月。

2。《天下之脊:刘邓大军征程志略》,中央文献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3。王东满:《与天为党:邓小平在太行》,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4。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5。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太岳革命根据地简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

6。冀南军区战史编辑委员会:《晋冀鲁豫军区冀南军区战史》,蓝天出版社,1993年6月。

7。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员会:《冀南革命斗争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12月。

8。中共聊城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鲁西北革命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

9。田浩存、苗祥义、桑蕊主编:《邓小平在冀鲁豫》,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10。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员会:《邓小平与冀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

11。赵紫生主编:《冀鲁豫老解放区教育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

12。杨宏伟:《太行太岳根据地报刊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

13。中共邯郸市委组织部、中共涉县县委:《一二九师在涉县》,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

14。中共涉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涉县简史》(1937。7-1998。

12)。

15。李达:《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

16。杨圣清、段玉林:《巍巍中条:中条山军民八年抗战史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

17。魏宏运、左志远主编:《华北抗日根据地史》,档案出版社,1990年5月。

18。魏宏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地区社会调查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19。《河南抗战史略》编写组编:《河南抗战史略》,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

20。陆廷荣主编:《战斗在冀鲁豫平原》,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5月。

21。戎子和:《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简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

22。赵秀山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

23。中国人民银行河北分行:《冀南银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

24。中共冀鲁豫党史工作组文艺组编:《战斗在冀鲁豫平原上》(冀鲁豫解放区文艺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

25。侯存明、田浩存主编:《战火中的摇篮:冀鲁豫边区第三中学》,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1月。

26。太岳中学校史编辑委员会编:《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中学校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27。《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史》,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1999年8月。

28。钱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纪实》,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

29。王照骞:《左权将军在太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

30。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编:《纪念左权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31。刘伯承:《刘伯承回忆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1月。

32。太岳新闻史编辑委员会、山西日报新闻研究所编:《太岳新闻事业史略》,书海出版社,1991年6月。

33。《王从吾传》编写委员会:《王从吾传》,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6月。

34。平杰三:《我的一生---平杰三回忆录》,华文出版社,1999年9月。

35。宋任穷:《宋任穷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10月。

36。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3月。

37。秦基伟:《秦基伟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8月。

38。李雪峰:《李雪峰同忆录---太行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9月。

39。宋祝勤:《太行烽火纪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8月。

40。马乃廷主编:《回忆与探索》(战火中创办的武安师范),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

41。焦善民:《回顾四十年代》,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1月。

42。张力更:《红色通道---一个武工队长的生涯》。

43。史耀清主编:《红色寻光》,魅力长治文化丛书,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7月。

44。陈更新、耿彦君主编:《师范群英光耀中华》第八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

45。呼中汉主编:《革命教育家谢台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二)资料汇编

46。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一辑,1980年。

47。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二辑,1980年。

48。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组河北联络组:《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资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49。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