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方面主要有:重大战役的部署总结,人民武装的组织活动等材料。如1939年1月11日朱瑞《论建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9年7月9日太行军政委员会《太行军区的组织及其工作纲要》,1945年10月12日刘伯承、邓小平《上党战役总结》,1942年9月晋冀豫区党委编印的《敌伪材料记录》,反映了日本统治华北时的机构、组织、人员及其政治、军事、文化等情况。
在党的建设方面主要有: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干部工作材料。如1938年10月24日《晋豫边区组织概况》,1939年《晋冀鲁豫边区政权干部奖惩办法》,1940年8月中共晋冀豫区党委组织部给北方局的工作报告。
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在解放区开展工业生产、备荒救灾、商业、金融、税务等方面的材料。如1939年11月20日黄镇的《关于晋冀豫区经济建设问题的报告》,1939年《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决议》。
在科技方面有:晋冀鲁豫边区优待技术干部办法等,反映了党在当时对科技进步和科技干部的重视。
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是反映根据地、解放区为适应战争发动群众,在艰苦的环境下,大众文化十分活跃,教育工作也很有生机等方面的材料。如1941年《晋冀豫边区一年来文化活动总结》,1945年《太岳行署关于中学教育的规定》等,都真实地反映了战争时期的文化教育。
在革命历史档案中还有各种群团活动情况、土改运动、减租减息、人权条例等材料,还收集了各机关图章601枚。这部分档案不仅对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借鉴的作用。
2。河北省档案馆(石家庄市师范街80号院内)馆藏革命历史档案主要涉及1920-1949年中共顺直省委、河北省委、热河省、察哈尔省、晋察冀、晋冀鲁豫、冀热辽及所属冀南、冀东、冀晋、太行、渤海等革命根据地。其内容反映了党的方针政策、政权建设、整党建党、统一战线、拥军优抚、战争勤务、对敌斗争、军事建设、工农业生产、财政税收、工商贸易、土地改革等。
3。河南省档案馆(郑州市金水路18号省委北院)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共19个全宗,7千余卷。其中涉及晋冀鲁豫、太行、太岳、冀鲁豫、桐柏、豫皖苏、豫西、鄂豫皖根据地党政军活动情况的档案具有重要价值。
4。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济南市纬一路484号)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有52个全宗,14。2万卷、件。主要是中共山东各级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各级军事组织、政权机关、群众团体于1922年至1949年9月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内容涉及党务、民主政权建设、民政工作、民族侨务宗教、公安司法、军事武装、城市工作、群众工作、文教卫生、财政经济等方面。
(二)地市级档案馆
1。邢台市档案馆(邢台市红星街62号)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有中国人民银行冀南总行、冀南分行、太行分行的档案,有1945年邢台解放后至1949年10月建国前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政府及所属部门形成的档案。
2。濮阳市档案馆(濮阳市人民路33号)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有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太行五地委及平原省濮阳地委的文件,有地方党委为建立抗日民族政权所制定的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婚姻条例等。其中《太行土地改革资料》、《党内文件汇刊》、《战友报》、《豫北人民》、《直南大众》等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3。邯郸市档案馆(邯郸市人民路176号)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主要包括:建国前中共冀南三、四、五地委关于党建、共青团、工会、妇联工作,干部任免,军需供给,土改,农业生产,另外还包括冀南第三公署、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邯郸市委、市政府关于政权、经济建设、工商业改造、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4。聊城市档案馆(聊城市东昌东路101号)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共518卷。主要包括1937年至1949年期间,冀鲁豫行署、华北人民政府、中共冀鲁豫六地委、九地委、六专署、九专署,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生产自救、财税管理、优抚、干部管理、教育卫生、河防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晋中市档案馆(晋中市新华街199号)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其中涉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二、三、四、五、六地委(专署),关于党的建设、民政司法、对敌斗争、支前工作、组织人事、文教卫生、财政税收、工农业生产、行政区划等材料。
6。临汾市档案馆(临汾市古楼西街市委机关大院西侧)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其中包括人民日报、大公报、新华日报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岳、太行行署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编印发行的边区政报、边府通讯、新闻通讯、政策法令汇编、烈士英名录、太岳人民武装建设、土改资料、战勤工作、太行群英会丛书等。
7。长治市档案馆(长治市英雄中路81号)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中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华北局党委、太行区委、太行行署、八路军长治工作团等机构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其中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形成的文件材料较为完整,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8。晋城市档案馆(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有40余卷,其主要内容是以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社情民意和政府有关抗灾、抚恤、拥军优抚等方面的档案。
四、遗迹遗物概况
(一)西河头·桐峪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八路军总指挥由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叶剑英、左权任正副参谋长,任弼时、邓小平任政治部正副主任,下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9月11日,按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但仍沿用八路军番号),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9月30日,一二九师由陕西富平县庄里村出发,经韩城县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11月15日,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徐向前率领下由和顺石拐镇进驻辽县西河头村。西河头是一座依山傍河,坐西朝东的山村。一二九师师部旧址原来位于西河头村的中心地带,这是个三进院,院落紧靠背后的大山,房屋的旁边至今还保留着一条直通后山的小路。村民们说,正是因为这里进退方便,才被选为师部驻地。11月28日,一二九师在西河头村对面西营盘举办游击训练班,刘伯承师长作了题为《抗日游击队四项基本任务》的演讲。一二九师部在西河头期间,召开全师营以上干部参加的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展开了长乐等著名战斗,取得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晋东南的决定性胜利和太行山区、正太铁路等地区一系列对日作战的胜利。
1939年7月,一二九师师部移驻桐峪镇。此后,在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华北抗日战场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二)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涉县城西5公里的赤岸村,由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旧址组成,其附属文物由将军岭和一二九师陈列馆组成。
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1940年八路军为了抗击侵华日军,挥师挺进太行山区,一二九师司令部从山西辽县(现在的左权县)桐峪村迁驻涉县常乐村,同年12月底迁驻赤岸村,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李达参谋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制定作战方案,颁布战斗号令,领导广大军民,运筹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响了抗日战争中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役,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解放战争中,在这里指挥了上党、平汉等战斗战役。同时,武装人民,建立革命政权,开展生产自救,为开辟和巩固全国较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边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5年12月,迁往武安。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驻扎长达6年之久。建国后,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先后有近百名一二九师老领导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这块红色热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由上院、下院、后院三个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农家四合院和一个防空洞组成,面积共有1834余平方米。
上院即刘邓旧居,由黄镇遗物陈列室、李雪峰宿办室、刘伯承遗物陈列室等4座建筑组成。有当年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亲手栽种的丁香和紫荆树。下院,坐北面南,现存有司令部会议室、李达宿办室、刘伯承住室、军政办公室、警卫室和马棚等5座建筑。下院门前有五条石砌小坡,一二九师司令部的代号为五加坡。因为这里随山势造房,下院和上院门前有五条小山坡相连,“五加坡”便成为一二九师的代号。“五加坡”就由此得名。后院位于上院的西面,与上院相通,现存刘伯承宿办室、邓小平宿办室、赖若愚宿办室、作战室和防空洞。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在院落布局、组成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北方民族风格的四合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在用材、造型、形式等方面都基本相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1996年11月,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司令部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旧址,位于涉县城西北5。5公里的王堡村,距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1500米。该旧址保留着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兼太行军区副政委黄镇的旧居和一二九师指战员在王堡亲手建筑的政治部礼堂。
将军岭位于涉县赤岸村北,原名庙坡岭。1986年10月,刘伯承元帅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到涉县,安放在赤岸村北距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约100米的庙坡山上。为了永久缅怀一二九师的革命先辈,使他们的功勋彪炳千古,涉县从1988年开始,在庙坡山修建了总面积6万平方米的将军岭(陵)。从此,庙坡山改名为“将军岭”。整个将军岭群山环抱,风景秀丽。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现在,将军岭(陵)上还安葬着徐向前元帅、李达将军、黄镇将军、王新亭将军的灵骨。这里是除北京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沿着松柏掩映的129级石台阶,可达刘伯承元帅纪念亭,由此再攀登129级石阶可达徐向前元帅雕像平台。
一二九师陈列馆坐落在赤岸村附近的将军岭上,与司令部旧址一里之遥。陈列馆提供了可供观瞻的大量革命文物和资料,与司令部旧址和将军岭一起,形成了一个各具风格、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列馆建于1996年,1998年12月19日正式开馆,该馆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共分5个展室、一个序厅、一个《挺进太行》的半景壁画室。馆里珍藏着500余件129师八路军战士用过的刀枪弹药、娱乐器具等战斗和生活用品,以及缴获日军的指挥刀、汽车等物品。展览内容丰富、展示形式独特、展示手段先进、参观路线为一条龙回环式结构。整个陈列布展内容以时间为序,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8年时间,分为6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向广大观众形象地再现了一二九师将士当年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精神风貌。
(三)一二九师政治部礼堂旧址
位于涉县王堡村西,距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1500米。1940年6月,一二九师挺进涉县,从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迁驻涉县王堡村(政治部原驻常乐村),同年12月司令部迁驻赤岸村、政治部仍留驻王堡村,在赤岸村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中央局。
1943年,由部队兴建,是部队学习、开会的集中地,建筑面积为157。8平方米,由礼堂、窑洞和面积为22。61平方米的小广场组成,是当时太行山区最大的建筑物,司令部和政治部的首长们在这里召开过很多重要的会议,刘邓首长都在此作过重要的报告。1944年初,一二九师政治部官兵为减轻人民负担,亲自动手在村外打了24孔土窑洞,作为宿舍和办公室。该旧址现还完好地保留着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兼太行军区副政委黄镇的旧居和一二九师指战员在王堡亲手建筑的政治部礼堂。建国后由村委会占用,1981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隶属涉县文物保管所。
1982年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将旧址进行了修缮,现已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太行老区、八路军的故乡---山西省武乡县城,1988年建成对外开放,直属山西省文物局,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故简称八路军纪念馆)的大型革命纪念馆,也是集教育、科研、收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
纪念馆收集展示了大批历史珍贵资料和革命文物,记载了当年八路军及太行人民的光辉业绩,展示了太行抗日原貌,再现了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纪念馆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馆区目前主要有4个参观游览点:一是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陈展面积8000平方米,展线长1450米,陈列气势磅礴,科学合理,生动地再现了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人民八年抗战史。二是八路军游击战---窑洞战旧址复原,是修复、扩建了1公里长窑洞战旧址和地面上村落建筑相结合,辅助以现代化视频演示原生态地再现了抗战时期的人民战争生活场景和战争场面。三是八路雄风碑林公园,是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八路军将领等共300多位为八路军纪念馆的题词汇集于此,修建了8000平方米的石刻碑林。四是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军八年抗战从4。7万人发展到102万人,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32万八路军将士为国捐躯,其中牺牲720多名正团以上领导。为纪念八路军丰功伟绩,弘扬八路精神,在馆区内凤凰山巅建有巍峨雄伟的“八路军抗战纪念碑”。
(五)故县八路军总部旧址
八路军总部故县旧址于长治市郊区北30公里故县村。1938年8月至10月,八路军总部在此驻扎。总部设在村中心农民崔胖孩院中。院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前院为普通四合院,均为平房,后院北面是3孔堂窑,东西各有二层楼一座。前后院通道两侧各有平房两间。总部会议室设在中堂窑,东楼是朱德总司令的办公室和宿舍,西楼是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办公室和宿舍。旧址附近有八路军总部故漳会议旧址。
八路军总部故漳会议旧址位于长治郊区故漳村。1938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在该村大庙召开总部、一二九师及地方主要干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左权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傅钟、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中共晋冀豫区党委负责人李雪峰及黄克诚等。左权致开幕词并宣读中共来电,傅钟、李雪峰、刘伯承等分别在会上作报告。现存旧址坐东向西,正房面宽5间,保存完整。
(六)北村八路军总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