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1980000000064

第64章 研究综述及资料分布(11)

路军总部北村旧址位于潞城市北村。1938年12月21日至翌年7月8日,八路军总部由故县村迁此。北村、中村、南村3村呈三角形,相距均约1公里。司令部和朱德总司令住在中村东北面石窑沟龙王庙内。这里依山傍水,松柏成林,易于隐蔽。彭德怀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和参谋部、北方局党委驻北村杜姓大院。该院为一座占地800余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四合院,7间主房原为作战室,现陈列有236幅历史照片、56件实物和50余万字的历史资料。东上房3间是彭德怀副总司令住处,东下房2间是左权副参谋长住处。旧址大门上的鎏金匾额书有“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为杨尚昆1990年3月8日题写。当时,后勤部与总医院驻南村,政治部驻中村韩双胜院。该院坐北向南,为三进院落,现存中院和后院。中院均系平房,后院为楼房。北楼5间房为办公室和会议室。东、西楼各有房3间。政治部副主任傅钟住东楼,工作人员住西楼。政治处驻村南头杨黑毛院。该院坐北向南,为二进院落,有东、西房各3间,南房4间。主任康克清住东房,房东杨黑毛一家住西房和南房。街门开在东南角,现存里院北房5间,为电话室及工作人员住房,仍保持原貌。村中墙上的“保卫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标语仍依稀可见。与中村相邻的长治郊区西白兔乡霍家沟村有彭德怀旧居。1939年八路军总部驻南、北、中村时,彭德怀副总司令经常去附近村庄了解情况,做群众工作,曾多次到霍家沟,住在村西北角霍先文院。该院坐北向南,有北窑3孔,东、西房各3间,南房3间,街门开在东南角,今仍保持原貌。

(七)武乡砖壁、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

王家峪村距武乡县城45公里,在砖壁村西南10公里洪水河南岸一条峡谷中,旧址设在村北三座相连的民居中。砖壁村在王家峪村之东。两村皆位于太行山腰,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旧址在村东玉皇庙内及周围的佛爷庙、奶奶庙、李家祠堂的一组建筑群中。1937年8月,八路军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总司令部先后驻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五台县南茹村、潞城北村等地。武乡县砖壁村和王家峪村是驻扎时间最长的一处,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在此曾指挥华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斗争。

1939年7月,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率领的八路军总部各机关从潞城北村经黎城霞庄,进驻砖壁村。10月,八路军总部迁到王家峪村,部分留守砖壁村。1940年6月,八路军总部迁返砖壁村。11月,八路军总部转移到辽县(今左权县)的武军寺。1942年5月反“扫荡”后,彭德怀又率总部机关第三次进驻砖壁村。不久,八路军总部开赴太岳区。

1940年7月,彭德怀、左权、罗瑞卿、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吕正操等在这里直接部署和指挥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同年9月,中共北方局在砖壁村召开了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研究根据地政权建设、财政经济建设等问题。朱德、彭德怀在八路军总部指挥太行军民作战135次,巩固了太行山抗日阵地。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经复原并多次维修,在王家峪建有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砖壁村还存有炮兵阵地,总部防卫工事、地堡、哨洞等遗址。

(八)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位于左权县麻田镇上麻田村西南,1981年由八路军总部麻田旧址扩建而成,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经典名录。“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这是战争年代陈毅元帅在麻田八路军总部停留期间写下的名篇长诗《过太行山书怀》中的诗句,在诗中陈毅元帅把这里称作民族发祥地。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18个展室面积为697平方米,展室分为总部由三个自然院落组成,包括办公室旧址(内有“八路军总部在麻田”、“彭德怀生平”两个展馆);邓小平旧居(包含“小平同志在太行”展馆);左权、罗瑞卿旧居(包含老首长回访题词,回访照等专题展览)三大部分,馆藏革命文物183件,展室陈列图片370幅。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始于1980年成立并对外开放,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红色基地。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总部下辖的一二九师、一二○师、一一五师先后东渡黄河抗日。华北敌后抗日遂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1940年8月,闻名遐迩的“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信心。就是这次战役即将全面胜利之时,1940年11月7日,八路军前敌司令部(以下简称“总部”),野战政治部经涉县刘家庄到达辽县大林口村。次日,总部进驻武军寺村,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罗瑞卿主任等首长随同总部机关到武军寺。11月8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进驻辽县下武村,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也同时到达,这时,冀南银行等机关也先后迁来左权。一二九师司令部、新华日报社、鲁艺分校也在此前后进驻辽县,辽县成了领导华北人民抗日的首脑机关所在。1941年7月1日,总部由武军寺移驻麻田镇,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8月15日,总部才离开这里。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麻田地区驻扎和战斗了将近5年之久。因此,在抗日战争最关键的5年中,麻田镇实际上就是华北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九)武安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旧址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晋冀鲁豫边区机关两次进驻河北省武安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5年11月至1946年2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及直属机关第一次进驻武安伯延镇及附近村庄,此时国共双方处于暂时和平时期,不久,边区政府及机关下山进城,又移驻邯郸市。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在占领张家口之后,全面发动内战,扬言要占领邯郸,毁灭晋冀鲁豫边区。边区军民被迫自卫。此时地处太行根据地腹地的冶陶村,地势险要,成为军事战略要地。遵照毛泽东“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在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部署,边区机关为避敌锋芒,诱敌深入,以退为进,作出英明决定,暂时放弃邯郸,迅速由邯郸迁驻武安冶陶村一带,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及其机关第二次进驻武安。

自1946年10月至1948年4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部分机关驻扎在冶陶。当年冶陶及附近村镇,汇聚着一批创业元勋和时代精英,刘伯承、邓小平、董必武、徐向前、薄一波、滕代远、王宏坤、李达、杨秀峰等都曾战斗生活在这里。经济学家薛穆桥、方毅、南汉成、姚依林、白如冰等,参与了许多大政方针的制定,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在冶陶期间,时值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反攻,从山区转向平原,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阶段,后方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此将近二年的时间里,刘、邓等军区首长指挥了“定陶、巨金鱼、龙风、鄄城”等八战八捷战役,指挥了“解放运城”战役。并在冶陶召开了著名的边区土地会议(也称冶陶会议)、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南征会议”,受中共中央委托召开具有全国意义的“华北财经会议”和“整党整风会议”。土地会议的召开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贯彻,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激发了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与支前的热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彻底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南征会议的召开,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实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大举出击,经略中原”,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研究制定了行动方案。华北财经会议的召开,统一了华北各解放区的财经政策,调剂了各解放区的财政收支,从而有力地实现了统一调动力量,全力支援战略反攻的目的,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解放区统一财经提供了经验,为新中国培养了财经干部,为有效管理全国的财政经济提供了实践依据。

当年冶陶村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秘密首府,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解放全中国的后方指挥部,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当时,中央局下属各单位、军区下属各单位分别驻冶陶和冶陶附近各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驻三王村,现有旧址20余处,防空洞17座,地道300余米,旧居及防空洞窑洞以及许多重要的文物古迹保存基本完整,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一处重要的历史见证。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遗迹有: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

位于冶陶村中心部位的旱池西侧,是一座独立四合院,坐北面南,均为砖、石、木结构,为民式建筑。1946年10月至1948年4月,此处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驻地,当时的政治、军事活动中心。此大院平面呈长方形,长41。8米,宽20米,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院。下院由东、西屋和南屋组成。南屋当时为警卫室,靠大门一间为保卫室。西屋原为民运部,东屋原为办公室,干部科。上院比下院高1。18米,中间设台阶7级,台阶两侧各有一地洞,为青石砌筑。上院由东、西屋和北屋组成。东屋为宣传部,西屋为组织部,北屋为中央局会议室。此院原为武安县徘徊区伪区长建的洋学堂,因此门楼、主房有些仿欧式风格,目前保存完整。1996年元月被定为邯郸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冶陶村中心,距中央局大院东南约200米左右,也称军区作战部,为一完整典型四合院,坐北面南,砖石木结构。由东、西、南、北屋组成,共有房屋22间,保存较完整。

刘伯承、邓小平、李达旧居:

位于冶陶村中央局大院东200米左右,坐南面北,由三个小院组成的一座大院,均为砖、石、木结构。前院为李达旧居,中院为刘伯承、邓小平旧居,后院勤杂人员居住。此院1932年建,原为武安县伪县长黄风林所建,晋冀鲁豫军区撤离冶陶后分给村民邢兰柱、刘花山、程淑平居住,现在黄保林居住,中院和后院已收回为县公产,保存较完整。

薄一波旧居:

位于军区司令部东约5米。中间仅隔一路,坐北面南,为一四合院民式建筑。此院由一进二分两个小院组成,前、后院为一墙间隔。后院北屋原为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薄一波旧居,其他屋为保卫人员、勤杂人员居住。1946年10月,薄一波和夫人胡朋在此接见了国际友人美国进步人士斯特朗,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后,薄一波同志主持晋冀鲁豫中央局全面工作,现在除北屋收回为县公产外,其余仍为个人所有。

徐向前、王宏坤旧居:

位于刘伯承、邓小平、李达旧居东10米左右,为一独立四合院,坐北面南,为砖、石、木结构。此院由北、东、西、南屋组成,共有房屋16间,占地面积为213余平方米。北屋为平房,西屋为二层楼房,东屋为平房,南屋为四间抱厦,大门位于西南。北屋、西屋楼下为卧室,西屋楼上为军区军需仓库。此房始建于1930年左右,原为本村财主黄择义所建,晋冀鲁豫军区撤离冶陶后分给刘小虎居住,现在牛长河居住,保存较好。

滕代远旧居:

位于村东北,距中央局大院约300米左右,也是一座独立的四合院,砖、石、木结构,坐北面南,大门位于东南。由东、南、西、北屋组成。此院北屋为晋冀鲁豫军区原第三副司令员滕代远旧居。其他屋为勤杂人员、警卫人员居住。在此院的西屋墙跺下,拍摄过许多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照片,如刘伯承、邓小平合影,刘伯承、邓小平、王宏坤合影等。此院始建于1930-1935年左右。晋冀鲁豫军区撤离冶陶后,分给村民杨召庆居住,至今仍为个人所有。

华北财经会议会址:

位于冶陶村中心西阁外约100米,坐北面南,大门位于中间,院内有北屋,东屋、西屋组成。北屋原为硬山布瓦顶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1970年左右已改建成平房(仍用原来建筑材料),财经会议就在此屋召开。东、西屋各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砖、石、木结构硬山布瓦顶建筑。会议期间,董必武曾住在东屋。

华北财经会议伙房旧址:

位于华北财经会议会址西2米的一座院内,此院原为山西榆次一商人经商所建的商会会址。坐北面南,两个院组成,中间一过厅。中厅即当时华北财经会议伙房旧址,坐北面南,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砖、石、木结构,硬山布瓦顶建筑。此建筑始建于明代晚期,清代、民国均有重修,原为山西榆次商人所建商会,华北财经会议期间曾为会议伙房专用。财经会议结束后充作村公产,现在仍然为村委集体所有,保存较完整。

华北财经办事处旧址:

华北财经会议结束后,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办事处设在冶陶村“黄家巷”、原徘徊区区长武树堂家内。此院坐北面南,由东、南、西、北屋组成,华北财经办事处驻于此处,前后大约半年时间,财经办主任董必武曾经住在此处,南汉成(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姚依林、方毅、薛穆桥(第一代经济学家)都曾先后居住此处。因此有人说华北财经办事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前身。晋冀鲁豫军区在冶陶期间,1948年3月,联合国救济署在此召开一次会议,其中美国人斯特朗参加,当时楼上为外事招待所。现保存完整,产权仍归个人所有。

土地会议会址:

位于冶陶村东土岩下一座大院里,现在为冶陶农机站,1942年10月2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在冶陶召开了边区土地会议,17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中心是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执行土地法大纲,整党整风三查等,会期85天,12月26日结束。会场长135米,宽60米,顶部用席棚、树枝、荆枝等物搭建,坐的是铁条(平汉战役缴获的战利品)。会议有薄一波、滕代远主持,宋仁穷、王任重、廖承志,杨志华、张盘石、赵树理等参加。现在此院已被农机站、公路管理站占用,会议期间防空用的防空洞,地道等遗迹仍然存在。

刘邓大军南征会议会址:

位于冶陶村北原普光寺,现在普光寺已无存。

防空洞、地道:

共有两处。一处在村南?河北岸断崖上,断崖高20余米,长500余米,为防止国民党军队空袭,从1947年初开始,驻地解放军、民兵开始挖掘,共挖防空洞17个,一字排开,洞与洞相连,地道长300余米,洞口形状有半园形,有三角形。西边第二孔为当时制图科,第三孔为徐向前办公旧居。一处为中央局防空洞,位于中央局大院后墙10米的土崖上,现在已建起房屋,长约100余米,高2米左右,共有四个出口,可通村外。

晋冀鲁豫军区军法处:

原在村北吕祖庙内,后迁往牛头村。此庙始建于清代,目前保存较完整,民国期间的行书“蓬莱仙境”保存较好。

2006年5月,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武安市开始新建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总投资1700万元,新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红色广场,完成了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刘邓住处旧址、薄一波住处旧址等10余处旧址的修缮,征集重要文献资料、军事用品和战利品、生产生活用具等共计800余件。2011年10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正式揭幕。

(十)涉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