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着重抓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深化改革,从严治校,自我完善,开拓创新,使学校各项工作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6年高考升学309人,升学率达91.4%,600分以上高分者达30人,占全省1/9,且囊括理科第一、二名,英语第一名。1989年升学率达93.5%。1986年——1991年,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获五块奖牌,林强在27届、28届竞赛中获得铜牌与银牌,库超在31届竞赛中获银牌,王崧在31届、32届竞赛中获两块金牌。一所农村城镇中学能在国际性的竞赛中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一时轰动全国。《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文汇报》、《湖北日报》全都发表了介绍黄冈中学的文章。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7年被评为湖北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改革先进单位”,《湖北教育》发表专文称赞黄冈中学是“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1988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校”,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光荣称号,中国数学会授予“培养数学英才,奋力为国争光”锦旗一面,农业部、团中央、中国科协授予“实践教育先进集体”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省会计工作先进集体。199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育先进单位”。1991年,湖北省教委督导评估组认为,黄冈中学坚持按规律办学成绩显著。
1993年3月,省教委授予黄冈中学“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称号,为湖北省首批两所示范学校之一。1993年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授予“贯彻学校体卫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称号。
现将各方面情况分述如下: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黄冈中学首批恢复为省重点中学,经地委研究决定,高中恢复在全地区招收新生,择优录取;初中在黄州镇择优录取,学制改为三年制。1981年,高中学制也改为三年制。至此,学校规模基本确定,共30个教学班,初中每年级4班,共12个班,高中每年级6班,共18班,在校生维持在1600人左右。
这一时期学校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全面贯彻方针,培养全新人才
恢复高考制度后,社会上有一股狂热追求升学率的风气,黄冈中学也受到波及。1978年学校高考失利,觉得社会舆论压力不小。为了改变这种状态,编了“快班”、“慢班”,搞加班加点。1979年高考一鸣惊人,社会上一片赞扬,参观、取经者源源不断。在此情景下,学校领导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统一了思想。认识到所谓的教育质量,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质量,就是各年级各学科均衡发展的质量。必须改变重智育、轻德体、重高中、轻初中,重毕业班,轻非毕业班,重“快班”、轻“慢班”,重理科,轻文科的“五重五轻”的现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学。
学校提出了“四个坚持”与“四个并重”的办学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坚持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初中与高中并重,起始年级与毕业班级并重,文科与理科并重,非主要学科与主要学科并重。将违背教学规律的错误做法坚决改掉。不按成绩编班,不加班加点,星期天不上课,寒暑假不补课;不留级,不淘汰中差生;从1984年起,不收复读生;在人员安排上,不搞教学骨干大集中,各年级都要照顾到,高中初中实行小循环,有的学科实行大循环。
1984年以后,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确定了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宗旨,培养基础牢靠、素质全面、特长明显志向高远具有创新精神的“四有公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科技活动、选修课、劳技课三型并进的教学体制。不但使学生各项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大面积提升了教育质量,还发展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黄冈中学在教育教学各方面都开展了深层次的改革。
1.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学校领导始终将德育摆在首要位置上。实行定专人负责、定时间、定内容、定期检查的“四定”制度。通过长期探索与改革,使思想教育网络化、序列化、科学化。
网络化,就是在组织结构上形成一个连结交叉的覆盖体系。为了既有利于教学改革,又有利于思想教育,采用教研组、年级组并存的建制。在党总支领导下,政教处、团委会与年级组长带领班主任落实思想教育,任课教师积极配合。并在校外驻军、工厂、农村、展览馆等处建立德育基地,成立家长委员会,出版《家教简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思想教育网络。
序列化,即在教育内容上,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确定不同的中心与目标,构成一个以理想、纪律教育为核心的常规思想教育序列。对初中生侧重进行纪律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对高中生侧重进行理想前途及科学人生观的教育。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献身家乡的教育。
科学化,就是在教育方法上做到适合青少年兴趣特点,从而取得满意的效果。针对青少年求知、求新、求乐的心理特点,注意把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以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如举办图片展览,开办少年团校、成立党课小组等。针对青少年开放性与自我性强的特点,将封闭型变为开放型,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走出校门,访问参观,春游野餐,祭扫烈士陵园,开展社会调查,领略大自然的壮美,了解社会现实;请老红军、自卫反击战英雄、共和国卫士、自学成才的残疾青年邱波、林强、库超、王崧等校友,谈理想,谈奉献,讲奋斗,讲拼博,现身说法,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将灌输式变为探索式,将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求真,举行各种主题班会、辩论会,对话会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答案。针对青少年自尊心强、可塑性强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严格要求。制定《黄冈中学学生行为规范》,对新生进行军训,培养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行。因势利导,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与丰富课余生活。每个星期六星期天开放阅览室,创办周末学生俱乐部,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大力表彰好人好事,树立正面典型。十年来,先后树立了王光明、罗税韧、郭恩阳、李满生、毛润干、方羽等三好标兵,还吸收了三名学生入党。针对青少年竞争意识比较强烈和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校学生会主席通过竞选的办法产生。并实行主席值周制,直接参加对班级的目标管理与量化考核。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的作用,许多活动都放手让他们去搞,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开拓创造精神与竞争意识。多数班级还实行干部轮换制,使更多人能得到锻炼提高。
由于黄冈中学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道德素质有显著提高,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同学们政治热情高,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舍已救人,拾金不昧,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2.深化教学改革,着眼发展智力能力。
这一时期,学校重视按教学规律搞好常规教学、将落实知识、打好基础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45分钟的效益。①将注入法变为启发式。不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得出结论。②将讲解式变为指导式。培养自学能力,把津津有味的“讲”变为循循善诱的“导”,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许多学科将预习纳入课堂教学。③将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将教学局限于课堂,这是一种封闭。黄冈中学尽量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政治、语文开展社会调查;物理去电机厂,化学去钢铁厂,生物到养殖场,接触和了解生产实际;历史参观展览馆、地理考察长江河道的变迁,都收到了课堂上收不到的效果。把学生思维限制在教师框框之内,说某个问题只能以这种方法解答,只能用这个公式证明,只能得到这个结论等等,这其实是另一种封闭,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黄冈中学教师坚决不这样做,有的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办法来开阔思路,有的采用讨论、质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时对讨论的问题不作结论,留下继续思考的空间。许多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如1985届学生程明祥对气体体积计算问题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老师鼓励他写成文章,推荐到《中学生化学报》发表。④变讲练脱节为讲练结合。强调讲课要少精活,抓住关键问题,讲清主要知识,留下三分之一时间做练习,讲练结合,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如数学精心设计练习,有帮助消化的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的课后练习,每个单元的综合练习,适当提高的难题练习,这种“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提高”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他各科也都摸索出了一套讲练结合的办法。
深化教学改革,各学科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主攻方向,语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读写能力,为探索有效途径,自1980年开始,在连续三届初中学生当中进行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教改试验,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其基本经验已在常规教学中应用推广,除作文外,学生还有日记、周记、小作文等多种写作种类,高中各年级每年编印一本课外文选。理化生三科有共同特点,即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达到目的,教师们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有些实验上新课做,复习时又做,总复习时再做,千方百计让学生勤动手,使学生操作能力有显著提高。外语主要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从1980年起,在初中开展“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试验,一直坚持到今天。从1983年起,在高中开展“三读教学法”试验。就是紧扣课文内容提高四会能力的精读,利用同步阅读教材提高阅读技巧的泛读,挑选简易读物拓宽阅读量的课外阅读。在精读教学中,采取“五步式整体阅读教学法”,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在泛读中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技巧和速度。在课外阅读中,选准材料,加强指导,定期检查,保证落实,规定三年读完30万字。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在1985年全国英语调研考试中,初三学生夏丽丽夺得全省第一名;在全省中学生英语大奖赛中,有5人获奖,成为全省获奖最多的学校,其中蓝纯获全省第二名。通过对1986届50名升入大学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在入校英语分级考试中,获四级的1人,三级7人,二级35人,二级以上占86%,为农村中学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典范,在全国影响较大。1988年4月国家教委曾组织各省市外语教研员来校观摩。
3.加大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黄冈中学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加强审美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
首先,尽量减轻学生负担,规定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中每天在2小时以内,初中在1小时以内,确保学生9小时睡眠和1小时文体活动时间。其次,让体育锻炼经常化、制度化、群众化、“两课”、“三操”保质保量,初中还将课外活动课堂化,由教师带领进行锻炼。每年举行运动会两次,春季是达标运动会或球类运动会,秋季是田径运动会。平时各类球赛、踢毽、跳绳、拔河等比赛经常不断,冬季长跑运动更是热气腾腾。因此,学生体质逐年增强,达标率不断攀升,1988年达882%,还为社会与高校输送了一批体育人才。如第十届亚运会四块金牌获得者邱波等。在省级体育比赛中,黄冈中学也一直位居前列。在1988年全省重点中学运动会上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1989年获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四名。1993年获男子团体第四名,女子团体名列第一。学校不断开展高雅健康的文娱活动,规定每周有一次唱歌时间,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举行全校性文艺会演,每年元旦各班举行联欢晚会。如此一来,不但活跃了课余生活,更为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抵制精神污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学校决定,每年五月举行一周“黄冈中学美育节”活动。第一届美育节隆重开幕于1988年5月18日,收到展览类作品820多件,有绘画摄影、书法篆刻、纺织刺绣、集邮集糖纸、剪贴雕塑、小发明小制作等等,可谓色彩斑斓,琳琅满目。上演文艺节目34个,演出气氛欢快热烈、高潮迭起。美育节取得极大成功,在黄州地区引起的反响较大,至今已举办七届,提高了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科教学也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因此,学生审美情趣高雅健康,心理素质良好,看不到留长发和穿奇装异服的,没有人唱黄色歌曲、看黄色录相,人人仪表端庄,个个衣着大方,高唱主旋律歌曲,精神奋发昂扬。
4.注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人民思想感情。
这段时期,黄冈中学依然不忘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但校办工厂有了发展,校办农场的土地也没有丢弃。每年学校都安排劳动课,让学生到校办工厂参加劳动。还组织他们到农村去,一方面进行社会调查,一方面进行劳动。因此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的感情,毕业后倘若不能升学,参加生产也不会感到失落,从未出现过非常事故。
学校于1986年又对各年级劳技课做了一番统筹安排。初一学种花草树木,负责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初二学养鱼与食用菌栽培,高一在校办工厂学工,高二学英文打字,初三高三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为使劳技课能够切实落实,规定了“四有”:有基础、有教材、有专人管理、对学生有鉴定。规定的劳动技术学生一般都能掌握,大多成绩优良。对劳动人民及劳动果实的感情普遍有所增加,珍惜粮食、爱护公物、艰苦朴素的风气基本形成。
5.注重在第二课堂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为适应“三个面向”的需求,弥补课堂教学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带来的某些缺憾,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黄冈中学采用多渠道、多层次的作法,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各科兴趣小组、学生记者团、文学社、体育队、书法组、美术队、乐队、学生俱乐部等组织似雨后春笋,生机勃发;演讲竞赛、朗诵竞赛、各种征文竞赛、智力竞赛,竞争激烈;《窗口》杂志、各种专刊、黑板报、油印小报、手抄报,琳琅满目;放风筝、野游、野餐、英语晚会、物理晚会、化学晚会,各种活动妙趣横生,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充溢整个校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