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以曲。
求取大的利益要间接。
大的利益不易获得,需要循序渐进,直奔主题就是急躁冒进的表现,只会造成彻底的失败。心中有个大目标,做事要一步步地来,成功者都是这样登顶的。过程无法跨越,那种幻想一日功成的人无法完成大业。求取大利要耐得住寂寞,要善于等待,选择绕行往往更能接近目的地。
王莽的复古
公元9年正月初一,西汉权臣王莽废除汉朝名号,建立新朝。
王莽称帝后,他先前的自压自抑、种种伪装立时剥得干干净净,得意忘形之下,他开始单凭己好推行自己的新政,完全失去了理智。
王莽自作聪明,自以为只要吃下古老儒书上所用的那些古药,便可治愈社会的弊端,于是他目光向后,全面复古。
首先,他不顾当时的现实,力主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对全国土地重新分配。他对群臣自得地说:
“古代,八家为一井,一夫一妇耕种一百亩土地,交纳十分之一的赋税。于是,国家充裕,人民富足,颂扬之声四处传播,这正是尧舜之道啊。朕决意行此大道,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把全国奴婢改为‘私属’,都不准买卖。一家的男子不够八个人而土地超过八百亩的,把多余的部分分给同族或乡邻。原先无地,现在应当分到土地的,按照规定办理。如有敢于诽谤井田制度、无视国法、谣言惑众之人,必须重惩,流放到四方荒远之地。”
井田制度根本无法实行,结果招致天下怨恨,弊端更重。中郎区博忧心如焚,他几经犹豫,最后冒死上谏说:
“井田制虽是圣王的法制,但毕竟废除甚久,于时不宜。眼下此制形同虚设,大违民心,即使尧、舜再世,恐怕也难收其功了。陛下天下初定,不可妄动纲常,随意而断,否则必生变乱。”
王莽初不听谏,一意孤行,到后来见形势不妙,也只好收回成命。经此折腾,朝廷信用全无,祸患已生,只有王莽还不以为意。
其次,王莽不厌其烦地改官名和地名,凡是“现代”的全都取消,一律恢复“古代”的原名。由于改的太多、太频,以致没有人能够记得住,完全流于形式。他还别出心裁地在小事上特别认真,他公开宣布说:
“天朝大国,不该自损尊严,给诸部落酋长赐予王爵,这与古礼不合,必须改变。”
他提议给诸部落酋长赐予侯爵,有人便劝阻说:
“所谓名分,乃是先朝羁縻、笼络诸部落人心之用,原本不费一文,却有大功,何必在此多生枝节呢?一旦诸部落心生不满,战祸再起,岂不自找麻烦?”
王莽拒不纳谏,结果句町王首先起兵叛变,匈奴汗国也和朝廷断绝关系,南北战事不断,引起全国的骚动和饥馑,百姓暴动频发。
当时,百姓都习惯使用汉朝的五铢钱,而王莽又自作主张,铸造新的钱币。新钱大小并行,难以换算,且多次变更,毫无信用,所以百姓仍在暗用五铢钱进行买卖。王莽听说此事,勃然大怒,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复劝说,只恨恨道:
“朕为一国之君,朕命即天命,百姓拒不应天,岂可宽恕?
他下令对暗用五铢钱者一律严惩,于是,农民和商人纷纷失业,财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人民穷苦无告。上至诸侯公卿大夫,上至平民百姓,受惩治的数不胜数,人心丧尽。
王莽越闹越烈,其心思没有一刻的安定。他对国名也改为“心”,后来又心血来潮,改为“信”,让人啼笑皆非。
新朝的大臣无所事事,不干正业,这是王莽要求的结果。王莽一心爱好制定制度,幻想制度一成,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他和群臣整天议论施政方针,改之又改,凭空假设,连年却无一事决断,竟致无暇处理亟待解决的朝政事务,吏治由此大坏,郡县横征暴敛。
王莽自信己能,对一切大权都揽在手中,官民呈送的秘密奏章由宦官拆阅传递给王莽,尚书也不知所言之事。这使主管官吏无事可做,具体事务便无人实施办理,尽管王莽不眠不休,天下也不可救药了。公元23年,穷途末路的王莽竟亲率群臣告天大婴,以挽危亡。后在万人唾骂中被杀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