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知青路
19986000000018

第18章 奋斗火红的年代,展望美好的未来

接到了带领青年上山打火的工作任务,木材加工厂领导考虑得十分周密。上山前一个主管后勤防火工作的副厂长主持我们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参加人员有带领二十人的青年队长、有带领十人的工人队长,加上厂防火办主任后勤主任共计五人,在副厂长办公室召开的。副厂长传达了全省、全市防火会议内容,介绍了全市防止林业大火的形势及有关情况。叫作“全市出动,全省动员,扑灭山火,保证安全”。我带着笔,带着本,把会议内容都记下来,这都是长青场党支部书记、团支书教育的结果,真起到作用,得到了收益。

副厂长说:这次是我组织开的会,但是代表了厂党委主官和厂长,受他们两位领导的委托,同时也代表全厂一万多职工家属的重托,你们代表着全厂的形象,也是第一批出征的队伍,一定要起个带头作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你们出发后第二批、第三批紧随其后,随时随地做好出征准备。工人队伍一定要照顾好青年队员,你们工人要分好工,十个工人包二十个小青年,一名工人,负责两个青年,落实到人头。在带领青年们扑救好山火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青年的安全。我们挑选的工人都是全厂最有打火经验的人员。你们所有扑火队员要密切配合,完成好市里交给我们的扑火任务。

在厂里开完会,我回到青年农场向场长进行简单地汇报了,场长说立即召集全体扑火队员,我们也开个会,好好部署一下。我把其他十九人都叫到场部会议室,场长做了动员讲话,我原原本本地把市里和厂领导会议精神做了传达,场长感到非常满意。最后又提出了要听从防火指挥部的指挥,服从松岭队长的领导,特别要和工人师傅搞好团结,在山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常年上山打火有经验。场里为我们准备好了打火工具,粮食背袋,像战争年代急行军用的有胳膊一样粗,两袋子有十多斤重。我把准备带的防火物资分配给各个队员,还有做饭用的闷罐,一些副食品,咸菜、盐是必带的。我把二十人像部队战士一样编成号,进行报数,大家排好队,记住号数,一集合,立刻站好队形,把每人准备带的东西放在场部会议室,进行原地待命。

上午快下班时接到了指挥部命令,下午一点半出发,各单位按时到达伊春市大旅社门前(现在的大百货门前西侧)集合。我马上通知下去,队员们回家吃中午饭,午后一点十分返回单位,这时场长安排人给送来两箱白酒,放到了会议室里,下午再分给大家。我把时间安排的很准确,下午一点十分时,厂子两辆汽车拉着十名工人来接我们。我告诉队员们,前十号上第一辆车,后十号上第二辆车,我又和工人队长商量一下,他们的十人也分开了,分成了两车。我是二十号上了第二辆车。让工人队长上了头一辆车。防火物资装好后,我这车让两名老工人坐驾驶室,因为他们照我们的事多了,先把关系搞好。按时到达了指定地点,随着庞大的车队向北出发了。

防火指挥部通知:森林大火火点在汤旺河林业局西北方向的西克林山里。上山下乡初期,西克林是个区级单位建制,当时叫西克林区,下设若干个知青连队,也叫做一场、二场……八场、九场。一时间,西克林由荒无人烟,野兽出落的地方,变成了全市各林业局最热门的场所。我两个姐姐上山下乡到了那里,我父亲是市直机关干部,下放劳动也到了西克林是带队干部。学校寒署假我无处可去,就经常去那里玩,好吃、好喝、好玩,比在家里强多了。这样一来,我们一家人,大都在西克林了。那时我才十岁多一点,淘气,胆大,有个地方就敢去,打听好道,坐车就走,提前也不告诉他们,直接就到他们跟前,使他们惊讶、高兴,自己也感觉到是种乐趣。我二姐在九场、三姐在七场,父亲住区里所在地。一去走三地,吃饱、喝足,玩够就坐车回来,很是开心。所以说是去西克林扑救山火,心里十分高兴,又要故地重游了,渴望着去给我很多快乐的地方看看。快十年过去了,那里一定建设得很繁荣了。

汽车队十分壮观,我们两辆车排在队伍中间,前边看不见头,后边瞅不着尾,过路行人驻足而立,欣赏着庞大车队的靓丽壮观。车过了溪水,我开始向长青农场瞭望,向南望了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团支书的知青林;向北望着,场部房子依稀可见,就是院里的人员没有以前那么稠密,显得冷清了很多。过了长青,汽车继续快速行驶,进入西克林领地,长青农场衰落的场景再次显现,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各场部红旗招展、彩旗飘飘,门脸赫赫,人流如潮的热闹场面荡然无存。房屋上下杂草从生,连成一体,野蒿遍地,不辨道路,一片荒芜的感觉和失落感油然而生。

这是我第二次有这种强烈的感受。第一次是小学毕业,升入中学,按当时九年一贯制的学制,就叫戴帽中学,可以中小学联读,可是我们是上下两届合到一起,班级多,学生多,合到一起一届20多个班,戴帽中学容纳不下,划学区都去了第四中学。到中学分完班进教室一看,心凉了半截,随着降到了冰点。

教室南面开门,连个走廊都没有,两个班级两个门挨着,呈内三角型状,水泥石灰地已破烂不勘,和土地一样,北面三个窗户用板皮钉死,中间夹着锯沫了,一敲板皮锯沫从板皮缝隘中流出,南面三个窗户有的窗户框子损坏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然窗玻璃也不存在了。我问几个原四中学生,这没玻璃怎么办哪?他们说,坚持到冬天,钉上塑料薄膜就好了,桌椅板凳破烂不堪,只能将就用。

在小学,趾高气扬的优越感,钻地道,打乒乓球的快乐心情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