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公司总务部秘书课的一个课员有一回对外寄信时发现,以往用作填写收件人的地址的纸都是没有写过字的白纸。他想,公司每个部门大都有大量的信函往来业务,用一张也许没什么,可是加起来一年就要用掉不少白纸了,能不能用别的纸代替呢?他注意到公司电脑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用过的打字纸。这些打字纸裁成纸条,在纸的反面填写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不是照样可以用吗?
这个想法上报公司后,这位课员受到了嘉奖。他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一年就为丰田节约了十万日元。
管理哲理:降低了管理成本,也就意味着增多了经营利润,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工作中从小的地方着眼,都能找到节省成本的方法,勿以利小而不为。
大丸百货的按摩术
日本大丸百货公司董事长北泽获二郎认为:搞经营工作与大夫给人按摩差不多。按摩的行家里手,哪怕是个子小体力弱的妇女,因为她把握住了按摩的要领,所以疗效很高。搞好经营管理的道理也是如此,只要能够准确找到穴位即十分精通业务、把握经营要领,就能取得经营效果。
北泽就任大丸百货公司总经理时,人浮于事,业绩低下,而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矛盾更是尖锐。一些年轻人虽然想干一番大事业,但他们提出的设想和建议屡遭反对。结果,公司的经营方针、橱窗布置、宣传广告及柜台上商品的摆设等工作仍旧是老一套,丝毫没有吸引顾客的力量。
北泽分析公司现状后认为,公司的症结就是解决“代沟”矛盾问题。东京八重洲新开一家分店,他把三百多名年老体弱的中年和老年职工从总公司调往分店工作,使总公司队伍年轻、精干、富有朝气。这一“对症按摩”收到了显着效果。公司“人浮于事”的状况自然消失,领导和职员之间更加融洽,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也日渐增多,好的点子和建议不断提交上来并被采纳。
管理哲理:企业经营与管理上并非勤劳就一定能取得成效,还要看你采取了何种方法,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提高效率。
会议成本分析制度
日本太阳公司为提高开会效率,实行开会分析成本制度。
每次开会时,总是把一个醒目的会议成本分配表贴在黑板上。
成本的算法是:会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公式中平均工资所以乘3,是因为劳动产值高于平均工资;乘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工作,损失要以2倍来计算。
因此,参加会议的人越多,成本越高。有了成本分析,大家开会态度就会慎重,会议效果也十分明显。
管理哲理:将成本公开,让每个人都清楚他们应该做些什么,有时比指令他们去做更有效。
省下120万美元的人
高级应用工程师沃尔特已经同意搬进新办公室,但他没有时间搬。杰瑞迅速地把这件事情处理好了。一天,沃尔特因公外出旅行,杰瑞找来销售部所有的人员,说服他们趁沃尔特不在的时候帮他搬办公室——这一定会让他大吃一惊。
销售部的每个人都非常喜欢这个主意。不大一会儿,所有的人带着椅子、书架,把沃尔特的东西搬进了新家。他们还替他重新挂上了照片、给花浇了水。
不久,工厂经理戈兰特路过杰瑞的办公室时说:“杰瑞,我好长时间没看到办公室的职员搬家具了,是该让他们动动手挪桌子,换灯泡,抬着一把折叠椅穿过大厅。”
的确,你请一个年薪3万美元的维修工人在公司工作40年里所挣的钱可达120万美元。从这个角度看,你会不会给自己的花浇水,给自己抬桌子,换灯泡,而省下120万美元呢?
管理哲理:即使你是总裁,你也能搬家具。通过由自己搬家具,公司可以节约请一个维修人员一生120万美元的工资。这时间花得值得。
知足者富
从前,日本有一个家境贫穷的小孩,小学没毕业,就到自行车行当学徒。有时来修车的客人会叫小学徒去买香烟。当时日本还很落后,买香烟有时要跑十几分钟路去买,一般小学徒都不愿意去。这个小孩比较勤快,每次都是他去买烟。久而久之,他跟香烟铺的老板熟了,他才知道,如果一次买一条烟(10包),就可以赚1包烟的钱。从此他就不一包一包的买,而是整条的事先买好。客人因为等修车时马上有烟抽,便常向他买烟。不久,他卖烟的收入超过了学徒的薪水。长大后,他用所积蓄的钱,投资生产他自己研制出来的自行车灯,发了大财。又将所赚的钱,投资当时日本正在兴起的电子工业,终于成为大企业家。你一定听过这个小孩的名字,他叫松下幸之助。
管理哲理:不断地提高劳务收入层次,再加上妥善地运用财务收入,你的财富就会不断地增加,从而达到致富的目的。
道见桑妇
晋文公领兵出发准备攻打卫国。公子锄这时仰天大笑。晋文公便问他为何仰天大笑。他说:“我是笑我的邻居啊!当他送妻子回娘家时,在路上碰到一个采桑的妇女,便按捺不住就去和采桑的妇女搭讪,可是当他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竟然也有人正勾引着她。我正是为这件事而发笑呀!”
晋文公听了之后,领悟他所说的话,就打消了进攻卫国的念头而班师回朝,还没回到晋国,就听说有敌人入侵晋国北方。
管理哲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在你看中了别人手里的面包时,你碗里的米饭也可能会成为别人的目标。所以企业在拓展市场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因为发动攻势,失去了已有的优势。
纪昌学箭
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他必须学会盯住目标而眼睛不能眨动。纪昌花了两年,练到即使椎子向眼角刺来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功夫。飞卫又进一步要求纪昌练眼力,标准要达到将体积较小的东西能够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处看到一样。纪昌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纪昌张开弓,轻而易举地一箭便将虱子射穿。飞卫得知结果后,对这个徒弟极为满意。
管理哲理:办企业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砖,而忘记打牢基础,总有一天塔会倒塌。基本的人事、财务、技术、业务一定要好好掌握,那么后续就可以鸿图大展了。
心理错觉
在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一位商学院的实习生,利用一点小技巧在短期内发了大财。
在他办公室的墙中央挂着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照片做装饰。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位石油大王,但照片使人联想到他与石油大王也许有密切关系;更有人认为,他是一位知道经济界秘密情报的消息灵通人士。
管理哲理:这位学生,利用了人们的心理错觉将计就计,与很多大富翁交往。在他们的帮助下,他的生意不走红都难。
汉斯的小铜牌
汉斯是美国一家罐头公司的经理。开始的时候,汉斯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因此,汉斯要想办法使别人认识自己。
1957年,美国芝加哥市举办了一个全国博览会。汉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扩大知名度,也向博览会申请了一个摊位。因为参加博览会的绝大多数商品在美国的名气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博览会的负责人只好把毫无名气的汉斯的展品安排在一个展厅中最不引人注意的偏僻的小阁楼上。
博览会开始以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然而,光顾汉斯台前的人却少得可怜。为此,汉斯很是苦恼。第一天过去了,到了第二天,汉斯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他连夜做好了准备工作。
博览会开到了第三天,会场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小铜牌。小铜牌的背面刻着一行字:“谁拾到这块小铜牌,谁就可以到展厅阁楼上的汉斯食品公司陈列处去取一件汉斯纪念品。”这些小铜牌都是汉斯连夜订做的,又派人撒到展厅里。正像汉斯所预测的那样,本来无人光顾的小阁楼不久便水泄不通了。
“汉斯的小铜牌”被人们到处传诵着,记者们纷纷前来报道。因此,汉斯的产品很快就名声大振了。到博览会闭幕的时候,汉斯已经赚了55万美元。
管理哲理:汉斯的小铜牌实际上是鱼铒。它诱导人们去汉斯的小阁楼。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企业和产品一开始进入人们眼球,知名度不高的情况。
面向农村的宿迁塑料
宿迁县塑料二厂厂长,在《我的经营之道》一文中说:宁在小国称君,不图大国称臣。他把自己的目标定在农村,而不是城市集镇。
他看到,河南鲁山镇有500多个腰带生产专业户,每年需要压制革20万平方米。他在那里设立了销售基地。同时,又在唐山玉田、浙江东阳、湖南株洲等地农村先后建立了六个销售基地和四个销售点。这家小小的乡镇企业在塑料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越办越旺。
管理哲理:企业销售的运行方向,是由企业与市场结合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想当然是不行的。有时侯,趋于低位的定向反而是高明的。
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小。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这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民们也理解,几个人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
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的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车的人很少。
管理哲理:顾客的忠诚是靠感情培养的,是靠一点一滴的优惠获得累积的。当你固执地执行你的销售政策时,会放走多少忠诚的顾客呢?
两家小店
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个和右边那个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是比右边那个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
于是,一位先生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他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加不加鸡蛋?”先生说加。于是她给他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这位先生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他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先生笑了,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就要比右边那个卖出很多个鸡蛋。
管理哲理:给人留有余地,更要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大的领地。只有这样,才会在不声不响中获得胜利。销售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多的是对消费心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