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淳,生于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死于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十二月初五。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病死后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继位。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终年19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共有两个儿子,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即位时,只有6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
就在刚刚去世,只有6岁的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刚刚即位时,大清朝发生了几件大事。
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八月初六日,御史董元醇上疏朝廷,以皇帝年幼为理由,请求由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奏折中说:“虽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而审时度势,不得不为此通权达变之举”。遂引起清廷内部一场“垂帘之争”。先时,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死后,六岁的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即皇帝位,大权掌握在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生前任命的“赞襄政务王大臣”手中。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生母、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不甘心受人摆布,企图效法古人,垂帘听政,一些朝臣也想借机捞取政治资本。董元醇上奏不久,内阁学士、兵部侍郎胜保,山东巡抚谭廷襄等故意违反清朝祖制,以黄折向皇太后请安,表示对垂帘之议的支持。对此,肃顺等八大臣立即进行反击。他们以小皇帝名义发出上谕,斥责胜保等违背朝廷体制,交部议处,并通令各级官员,今后不准向两宫太后请安。董元醇上奏的第二天,叶赫那拉氏召见八大臣,让他们照董元醇所奏传旨实行,肃顺等“勃然抗论”,并声称自己“系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双方争论激烈,以至吓得小皇帝啼哭不止,“遗溺后衣”。最后,肃顺等以祖制无垂帘之礼为辞,驳回董氏建议。表面上,“垂帘之争”以八大臣暂时胜利告一段落,但叶赫那拉氏并未甘心,暗中勾了结恭亲王奕訢等,加紧作政变准备。
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九月三十日,太后叶赫那拉氏与恭亲王奕訢等在北京发动政变,从肃顺等“赞襄政务八大臣”手中夺取了朝政大权。将载垣、端华等革职拿问,同时派人逮捕了尚在密云途中的肃顺。同年十月初一日,封奕訢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初五日改祺祥年号为同治;初六日命将载垣、端华赐自尽,肃顺斩首示众,景寿等五人或革职或遣戍。同年同十一月初一日,叶赫那拉氏与钮祜禄氏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由于钮祜禄氏性情“和易少思虑”,不愿多问朝政,朝廷大权遂落入叶赫那拉氏一人之手。从此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她掌握清朝最高权力达四十余年。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荒淫程度比他父亲清穆宗爱新觉罗·奕宁还要厉害。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有许多后妃,却还要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只觉得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透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了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一月,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从镜子里见自己的尊容会受惊,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收藏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用红缎蒙上。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命人拿镜子,皇后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照子为理由劝阻。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宫中对于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饰,只说是出天花。一天,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并向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诉说慈禧太后又为细微小事责骂她,还失声哭泣起来。慈禧太后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并设下了监视的耳目。这天,慈禧太后听说皇后去探视皇帝,便亲自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他俩的谈话。慈禧太后听到皇后在诉说她的不是,就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就打,并且叫内廷太监准备棍杖,要严厉责罚皇后。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见状,被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太后这才没有对皇后用刑。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病势却从此越来越重,于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五死于养心殿东暖阁。
皇帝个人档案
荒淫皇帝——清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姓名:爱新觉罗·载淳,庙号:穆宗年号:同治
本名:爱新觉罗·载淳,陵寝:惠陵(清东陵)
生肖:龙,祖籍: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职业:皇子—皇帝,出生地:北京皇宫储秀宫
生日: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三月二日二十三日,当皇帝机遇:唯一合法继承人
死亡时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五),父亲:爱新觉罗·奕詝
寿命:19岁,母亲: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
身高:不详,配偶:5人,皇后阿鲁特氏
体重:不详,初婚年龄:16岁
学历:皇家教育,子女:无
性格特点:软弱,继承人:堂兄弟爱新觉罗·载恬
谥号:毅皇帝
武功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
镇压太平天国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如前文所述在此期间,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同时期,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坚决地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先后重创“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并将华尔打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安庆失陷之后,太平军在江苏、浙江的根据地也相继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围小块地区,这时,天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形势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另辟根据地的主张,被洪秀全拒绝。清穆宗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一日,洪秀全病逝。同年七月十九日,湘军挖掘地道,用火药轰塌城墙,经过激烈巷战,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军将士壮烈牺牲,少数人突围。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义。李秀成在天京突围时被俘,被曾国藩杀死。太平军余部转战大江南北,一直奋战到清穆宗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
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镇压起义军19世纪初,安徽北部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部分地区的农民秘密组织“捻党”,以反抗封建压迫、寻求生活出路。
清文宗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河南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捻党聚众起义。次年,张乐行、龚得树等复于皖北雉河集(今涡阳西北)一带起义,聚众万余人,攻克河南永城等地。
清文宗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北伐进入黄河、淮河流域,捻党纷起响应,在豫、鲁、苏、鄂交界地区,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并逐步由分散、零星的斗争趋向联合。
清文宗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秋,各路捻军首领聚集雉河集“会盟”,公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建立五旗军制,发布“救我残黎,除奸诛暴,以减公愤”的文告,宣布捻军行军作战19条军纪,为进行大规模反清斗争创造了条件。随后,捻军5万余人转战于皖、豫、苏地区,歼灭清军和地主武装,使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但由于组织松散,武器简陋,缺乏训练,且因参战清军由少变多,捻军由进攻转为防御后,只有张乐行等少数几支主力于正面阻击清军,余多守寨自保,致使雉河集根据地被清军攻占。
清文宗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春,张乐行率捻军渡淮南下,与北上的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会师,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与太平军联合作战,在淮河两岸抗击清军围攻,并一度攻入湖北。
清文宗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捻军主力回到淮北,一面以圩寨战抗击清军进攻,一面以快速的流动作战方式出击豫、鲁、苏,歼灭大量清军,并与太平军配合进行了多次重要作战。清文宗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冬,清廷调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全权督办攻捻战事。捻军虽数次击败僧军进剿,但因实行消极防御方针,致使雉河集大营于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再次失陷,张乐行殉难,皖北根据地丧失。突围而出的张宗禹等部,继续以流动作战方式,坚持斗争。清穆宗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夏,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失陷,捻军与太平军余部在鄂、豫边界会师,改编组成新捻军,以复兴太平天国为目标,推赖文光为首领,运用新的游动战术,并逐渐易步为骑,使捻军变为一支约十余万人的骑兵武装。
清穆宗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五月,捻军于山东菏泽高楼寨取得全歼僧格林沁马队7000余人的重大胜利,阵毙僧格林沁。旋击败湘军和淮军,粉碎钦差大臣曾国藩“以静制动”和“聚兵防河”的攻捻方略。
清穆宗同治五年(公元1866)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分为东、西两部。赖文光率东捻军留守中原地区,与清军周旋。西捻军由张宗禹率领西进陕西,与陕甘回民军相互配合,取得灞桥伏击战、进军陕北等作战的胜利,后闻东捻军被围,转兵东进救援,经山西、河南、进入直隶,于饶阳(今属河北)之战失利后,继续转战于山东、河北地区。但东捻军转战于河南、湖北、山东地区,遭李鸿章淮军围追堵截,日趋被动。
清穆宗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一月,东捻军终败灭于江苏扬州地区。同年八月,西捻军也于山东茌平徒骇河畔覆没。
生平最开心之事
自己大婚选后
清穆宗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贪恋权力的慈禧太后为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准备大婚。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虽然青春年少,但也懂得选择皇后应该以德为先,加上他最敬重的慈安皇太后也非常喜欢状元崇绮的女儿。因此,比皇帝大两岁的阿鲁特氏,顺理成章地被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选为皇后。
正式选后的那天,慈禧太后希望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选择富察氏,于是,慈禧太后故意在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选后时间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说是意见,其实是慈禧太后是带着教训的意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皇帝虽然明白慈禧太后的意思,但是,他还是希望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挑选未来的皇后。
于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将茶水泼到地上,命阿鲁特氏和富察氏从泼了茶水的地上走过。富察氏爱干净,所以,她提起皮袍小心翼翼的走过。而阿鲁特氏怕失了礼仪,于是,她按照平时走路的方式走过。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表示,没有提着衣服走过的阿鲁特氏知礼,而这是皇后必须的美德。所以,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不顾慈禧太后的反对,而选择了阿鲁特氏作为自己的皇后。这可能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一生最开心的事了。
生平最郁闷之事
母亲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于清宣宗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出生,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去世,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身后哀荣之最。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是清文宗咸丰十二年(公元1861年)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