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爱上咖啡师
2010300000016

第16章 滤泡式咖啡:法压 虹吸 爱乐压与手冲(2)

热水注入应快速、柔和地搅拌十余圈,使之充分混合,然后迅速将上盖盖住,滤网下端紧贴在液面上。

掌握下压的力度与速度是使用法压壶制作好咖啡的前提。一般来说,10s内匀速缓慢下压到底是正确的做法。

使用法压壶制作咖啡时,咖啡粉研磨要粗一些。如果研磨得过细,不仅咖啡液中会带有一些残存的咖啡渣破坏口感,咖啡液表面增大的张力也会阻碍我们平缓向下压。

4.虹吸壶

虹吸壶是一款经久不衰的咖啡制作利器,像做化学实验一般制作好咖啡,具有良好的视觉观赏性。因此,咖啡馆里经常能看到虹吸壶的靓影。

虹吸壶易学难精,要想玩转虹吸壶并不那么简单。小小的设备中蕴含着从火力控制到投粉时机,再到搅拌动作等很多学问,咖啡师一旦钻研进去,可能就是数年光景。

虹吸壶制作咖啡注意事项

虹吸壶有很多不同的加热源可供选择,如酒精灯、瓦斯炉等明火加热源,以及卤素灯光波炉等非明火加热源。酒精灯加热可以说是虹吸壶的标配,制作出来的咖啡口感最为柔和,但其火力不够稳定,随风飘忽,外焰与内焰的温差很大,初学者制作出来的咖啡容易各壶风味不一。瓦斯炉加热耗时短、效率快,但也需要比较精确地控制火力以保证恒温。卤素灯光波炉升温后能够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保持相对恒温,便于咖啡师稳定出品,而且非明火加热使其更具安全性,尤其适合"条件脆弱"的小咖啡馆使用。

下壶水温达到90℃时再插上上壶。由于下壶中空气受热膨胀,水立刻被挤压并顺着上壶玻璃管道上升,最终几乎完全进入上壶(下壶中始终会有少许水存留)。这时,最好实际测量一下上壶中水温,使用滤布的话从插上上壶到上壶水温达到85℃需要大约2分钟,使用虹吸壶的滤纸过滤器则时间短一些,85℃是投粉的最佳时间。

为了使咖啡粉在上壶中与热水充分接触,我们需要进行精确而轻柔地搅拌,搅拌的时机、角度、力度与速度是虹吸壶制作的要点。实践中发现,搅拌过猛过快是咖啡口味最终焦苦的罪魁祸首。

从投粉开始计时,轻柔且较大幅度动作搅拌数次--将水面上方漂浮的咖啡粉完全揉压到水面以下去,目的是使粉水充分混合。这个技术细节十分重要,能够较好地提升萃取程度与萃取质量。

计时40s时,使用"十字搅拌法"轻柔搅拌3个来回。

计时60s时撤火,上壶中轻柔搅拌数圈后,用温度比较低的湿毛巾擦拭下壶外侧,任由上壶中咖啡液快速回落到下壶中,全部结束后共用时大约90s。

5.爱乐压

爱乐压的推出至今不到10年。由于其融合了各种设备器具之长,萃取出来的咖啡具有纯净度高(借助滤纸过滤)、浓郁度适中(并不依靠重力作用,而是施加了适度压力)、无焦苦味(摩卡壶萃取时容易出现)、操作简便(90s内可以从容完成)等优点,数年来在全世界颇受好评。

对于咖啡馆来说,咖啡师使用爱乐压制作出来的咖啡不仅速度快,而且风味比较稳定,值得推荐。

爱乐压制作咖啡的步骤(正做):

1.将滤纸装入爱乐压滤盖,用热水将其润湿。

2.将滤盖装上爱乐压滤筒,拧紧并置于杯上。

3.将15g研磨好的咖啡粉添加到爱乐压滤筒中。

4.往其中注入200g热水,搅拌5~6圈,并将压筒安在其上避免温度下降和香气逸散。

5.静置30s后,取下压筒再搅拌5~6圈。

6.将压筒安在其上,缓缓压下压筒,整个下压时间约为15s,即可得到咖啡液。

爱乐压制作咖啡的步骤(反做):

1).将爱乐压的压筒装入预热过的滤筒中,将其倒转放置。

2).将15g研磨好的咖啡粉添加到滤筒中。

3).往其中注入200g热水。

4).搅拌5~6圈并静置等待30s,再搅拌5~6圈。

5).将装好滤纸并用水湿润过的滤盖盖上滤筒,拧紧。

6).用承装咖啡液的容器扣在上端,再翻过来。

7).缓缓压下压筒即可得到咖啡液,下压过程耗时10~15s。

6.V60手冲

手冲咖啡是咖啡馆里最常见、最便捷、最有效率的滤泡式咖啡。其设备简便,制作可控性强,还兼有一定的观赏性,因此广受好评。

在很多咖啡师看来,牛奶拉花(LatteArt)和手冲咖啡(HandBrewedCoffee)是两大最核心的咖啡制作技能。

V60手冲咖啡注意事项

传统椭圆形滤杯下方孔洞有单孔、双孔、三孔等不同,分别叫单孔滤杯、双孔滤杯和三孔滤杯。其中,单孔滤杯(梅丽塔杯)操作难度最大,需要冲泡者对水流和时间有更加精确的把握,注水时一气呵成,并不适合初学者。

日本HARIO的V60系列滤杯是目前咖啡馆的主流,大有成为"标配"之势。这种圆锥形滤杯下方是一个直径相对较大的圆孔,杯壁有螺旋形凹槽纹路,这种设计较传统滤杯好处很明显--不仅使咖啡粉层厚度大幅增加,便于绕圈法注水,还提高了第一次注水闷蒸的萃取均衡性,使咖啡粉都能均享"雨露滋润"。

此外,通透性提高后水流与气流的通道更加顺畅,使咖啡口感更加接近法兰绒滤布,平衡而富有层次。

手工冲泡时既可以在滤杯漏斗上安装滤纸,也可以使用优雅的法兰绒滤布,还可以使用瑞士金漏斗来过滤,但无疑使用滤纸,尤其是未经漂白处理的原浆滤纸是最佳选择。这样做不仅效率高、便于善后(直接扔掉滤纸及滤纸内的咖啡渣即可),还因为滤纸纤维能够过滤掉咖啡里的咖啡豆醇、咖啡醇等有害物质,得到的咖啡更健康。

手工冲泡的第一步是用少量热水绕圈淋浇,再静置30~60s(1周内新鲜烘焙的咖啡豆,选择40~60s,1周前烘焙的咖啡熟豆,闷蒸时间在20~40s)。淋湿后的咖啡粉犹如发酵般膨松起来,这是咖啡粉新鲜的有利证据。这么一步闷蒸能够释放咖啡粉中积聚的多余二氧化碳,便于接下来稳定的萃取。

闷蒸结束后,再次持壶注水,顺时针绕圈法,从里(中心点)往外一圈一圈细密连贯地浇淋;到了外圈后(注意不要淋到最外侧的滤纸),再顺时针从外往里淋浇至中心点,此为完整一次冲泡。如果粉量多的话还需要进行第二次绕圈。

绕圈冲淋技术含量很高,如果水流或速度控制不好--过快过慢、时快时慢,都会影响萃取品质。总的来说,以注水偏慢为宜,这样便于热水垂直往下一边萃取一边下落。

最恶劣的现象:咖啡粉与热水淤积在漏斗中长时间浸泡不能迅速流下,焦苦味便在所难免了。有时我们会将咖啡粉研磨得稍粗一点,这样可以增加粉颗粒间的空隙,更便于萃取后的咖啡液快速落下。

有些咖啡师会用计时器掌控完整萃取的时间。如果萃取总时间太久,会导致咖啡粉尤其是漏斗下部的咖啡粉萃取过度。

对于浅焙咖啡豆还可以使用细度研磨配合高水温来分段式冲泡,并多次搅拌来实现充分萃取。这样一则非常节省咖啡豆,二则对于冲泡技术要求也不高,适合第三波精品店操作。

7.滤泡咖啡的技术策略系统

前文陆续介绍了咖啡馆吧台最常见的四大冲泡设备,也为咖啡师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技术档案。需要注意的是,滤泡咖啡的技术策略系统,是一整套彼此相互关联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冲泡过程中,各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也相互影响,不能教条般地拘泥于具体数字。

滤泡咖啡的技术策略系统

对于咖啡馆和咖啡师来说,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恒定的最终冲泡结果,并不需要严格束缚系统内的每一项要素。在一定范围内,某一个因素的细微改变往往可以通过调节其他要素,将冲泡结果重新拉回到初始状态。深刻理解这一点的咖啡师将获得较高境界的提升。

在一个极为有限的合理范围内(仅能作微调),咖啡师经常会面临的情况:

1.咖啡粉研磨得越细,粉水接触的总面积越大,萃取所需的水温越低,或水量越大,或搅拌越少,或时间越短。反之亦成立。

2.咖啡粉量越大,粉水接触的总面积越大,萃取所需的水温越低,或水量越大,或搅拌越少,或时间越短。反之亦成立。

3.咖啡粉烘焙得越深,浸出物所占比例越高,萃取所需的水温越低,或水量越大,或搅拌越少,或时间越短。反之亦成立。

4.咖啡粉越新鲜,浸出物所占比例越高,萃取所需的水温越低,或水量越大,或搅拌越少,或时间越短。反之亦成立。

事实上,不同品种、海拔高度和种植条件的咖啡豆质地不一、物质含量不同,纵使烘焙到同一程度,也有不同的可溶性物质浸出特性。比如说烘焙到完全相同程度的牙买加蓝山与印尼曼特宁,如果希望冲泡得到的咖啡液浓度一致,稍许增加蓝山的粉量是明智之举。

影响冲泡结果的其他隐性因素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隐性因素会影响到冲泡结果,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例来说,如上我们罗列了20g咖啡粉进行手冲的水量,如果将粉量增加到30g的话,由于粉层厚度增加,受重力作用落下的热水势必受到更多阻滞,冲泡时间也会相应地大幅延长,最终彻底改变本次冲泡结果--咖啡的浓淡口感。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研磨粗细度来影响粉水接触总时长,从而达到最终目的。比如,将咖啡粉研磨得稍粗一些,使咖啡粉之间的空隙增加,热水流下的阻滞将相应减少一点,速度更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