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经
2012100000018

第18章 防范人性的黑暗面(2)

“俗话说‘知渊中鱼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现在田常正在图谋大事,就怕别人看穿他的意图,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树,只会让田常感觉我机智过人,对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无益。不砍树的话,他顶多对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还不致招来杀身大祸,所以,我还是装着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

这一段故事告诉我们,知道得太多会惹祸,这也是中国古代聪明人的一种明哲保身之策。

现代人也正要注意此点,不要让对方发觉你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则完全失去了透视人心的意义。

当自己看穿对方心意之后,千万不要露出破绽,让一切计划进行得很自然,这样才能使你的策略实行得圆满顺利。

当一个人看透对方心意后,要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是相当困难的,其困难的程度或许更甚于透视对方心意。所以,千万要点破。尤其是当事情和自己有密切关联的时候,要保持心情的稳定,更不容易。所以,在打算试探对方之前,必须在心理上先做准备,否则一旦事情发展到对自己相当不利的情况时,本身就会先发生动摇,计划的进行当然就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阻碍。

做人之道,当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为第一大要,否则就会糊涂行事,不但办不成事,而且还会增添更多的麻烦。为人处世必须牢记“明白”两字,才能纾难消灾,从容有余。

4.防止受制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免不了会遇到被人出卖、故意中伤、落井下石、受制于人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必须事先预料这些事情的发生,并加以防范,才能确保安然无恙。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老奸巨猾的谋略家,此人精通权术,诡计多端。为了防止部下对自己发生不利的行为,曹操告诉他周围的侍从说:“在我睡觉时,你们不能随便靠近,靠近了,我就会杀人,这样做了之后自己还不知道,我的手下人应当时刻注意这一点。”有一天,他假装睡觉,有一个好心的侍从暗暗上前给他盖被子,不料曹操突然站起来,挥刀把他杀死了,接着又躺下睡觉。醒了以后他假装不知地问道:“是谁把侍候我的人杀了?”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每逢他睡觉,别人都不敢靠近。曹操说:“别人要是想害我,我的心里就有所感觉。”大家听到这话,开始还有些将信将疑。有一天,曹操把他最宠信的近臣叫到身边,对他说:“你怀里藏把刀,秘密来到我身边,我一定会说心里有所感觉,要是抓住你对你用刑,你只要不把这件事的实情说出去,保管对你不会有什么损害,事成之后我还将厚厚地报答你。”这个侍从信以为真,所以在被捕以后一点也不害怕,最后被曹操下令处死。这个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会真的被杀死。从此以后,曹操身边的近臣都以为曹操确实有这种遇危心动的本领,想谋害他的人也就不敢动手了。

宋高宗赵构与秦桧可以说是天作地合的一对昏君奸臣,他们在卖国乞降、认贼作父,摧残爱国力量、迫害民族英雄岳飞等罪恶活动中,沆瀣一气、臭味相投。宋高宗因秦桧卖国有功,赋予他以极大的权力,由他独任宰相十八九年,并加封他为太师、建康郡王,举凡朝廷的内政外交,全由秦桧做主。秦桧的儿子秦熹、孙子秦埙也因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被封以高官。

表面上看起来,宋高宗对秦桧真是宠信无比、恩礼有加,对他一定不会怀有什么猜忌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秦桧由于长期专擅朝政,朝廷各个要害部门,都由他的心腹、党羽把持,连高宗身边贴身侍从和御医都是秦桧的人,宋高宗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随时向秦桧报告。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昏聩,在对敌斗争上软弱,但是他并不傻,他知道自己被秦桧的势力所包围和控制。可是他不能对秦桧采取行动,因为秦桧有金人做后台,得罪不起,他只有把对秦桧的猜忌与不满深深藏在心底。为了防止遭到秦桧的暗害,他每次上朝时,都在靴子中藏着一把短刀,以做防身之用,这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也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了。

公元1155年,秦桧老病交加,眼看将要命归地府,他希望将相位传给他的儿子。秦熹及秦氏党羽也四处活动,希望由秦熹接父亲的班。

宋高宗表现出对秦桧十分关怀的样子,在秦桧咽气的前一天,他大驾亲临秦桧的宰相府,探视病情。此时秦桧虽然还有一口气在,却已经说不出话了,宋高宗解下自己的红手帕亲自为秦桧擦拭眼泪,仿佛恋恋不舍,可当秦熹问起由谁来接任宰相时,宋高宗冷冷地回答了他一句:“这种事情你不应该打听。”

离开秦府当晚,宋高宗立即令人起草了一份诏书,解除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第二天一早,便将这道诏书颁布于朝堂,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当天夜里,秦桧便一命呜呼了。消息传来,宋高宗长出一口气,拔出了靴中的短刀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靴中藏刀了。”

宋高宗作为一个皇帝,说来也真够可怜,外受欺于强敌,内受制于权臣,一辈子也没有抖一抖帝王的威风,发一发雷霆之怒,只是在秦桧死了之后,才敢舒展地出一口气。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猫曾做虎的老师,教它诸如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考虑到虎比自己庞大几十倍,若是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于是就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没有把这个绝活教给老虎。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了,一怒之下想扑食它的猫老师,猫老师嗖地蹿上树顶,老虎没想到猫竟然还留了这样一手绝活,但它抬头望着树上得意洋洋的猫也是无计可施。

为人处世,如果没有留下绝招的心思,恐怕久后难免受制于人。只要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绝对制胜的绝招,才能有效地防范人心不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静制动,处变不惊,而后全力出击。

5.谨防“妇人之仁”

做人固然要诚实,要有雅量,但是并不是不讲是非,不分情况,凡事都心慈手软,妇人之仁,会使人在关键时刻吃大亏的。

有个寓言就是说的这种“妇人之仁”的人。

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扑杀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猎狗听了它的话语,看了它的眼泪,感到非常不忍,便放了这只狼,想不到这只狼在猎犬回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亏主人及时赶来,才救了猎犬一命,但猎犬流了很多血,它伤心地说:“我原不应该被狼的话感动的!”

妇人的特色之一是心特别软,她们容易感动,意志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动摇,这种特征在有孩子的妇人身上尤其明显,因为她们全身的血液里流着一种母性的爱,当孩子犯错流着眼泪时,妇女都会抱着他,原谅他。这种爱有时显得很没原则,很不理性,甚至没有是非。古人便将这种特性的爱称之为“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有时可以发挥很大的感化力量,但说老实话,面对复杂的人性,“妇人之仁”有时会成为一个人生存的负担,甚至是致命伤。就像前面那则寓言所叙述的,猎犬因为“妇人之仁”而差点丢了性命!

“妇人之仁”因为容易动摇意志与理性,因此常在放弃自己立场之后,伤害了自己。例如不怀好意的借债者,你在他哀求之后借给他钱,结果却一分钱也要不回来!

一个人的恶行因为你的“妇人之仁”获得宽恕,但这样做不但没有感动他,反而让他有更多的机会犯下更多恶行,对更多的人造成伤害,这不啻于姑息养奸。

“妇人之仁”会成为你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你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妇人之仁”会弄得你周围的人与事是非不分,这种“仁”反而成为人际上、前途上的负债。

因此,有“妇人之仁”不是好事,应该要训练自己的思考与判断,用理性与智慧来指引你的行为,而不要让感情牵动;这需要时间,也需要面对“挥泪斩情丝”的痛苦,但正是要经过这种历练,才能成长、成熟,变得越来越果断。

“妇人之仁”的风险和代价极高,善做人者,不可不防,不可不努力除去这种感情特质。

6.精明过头误大事

精明的人大都善于运用手腕达到目的,但有时做得过了头,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引起别人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民国初年,袁世凯一心想登上皇帝的宝座。他指使党羽大造舆论,一时间谣言四起,劝进者络绎不绝。袁世凯心中暗自高兴,但表面上装得煞有介事,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表白自己是拥护共和忠于民国的。即使在他的心腹大将冯国璋、段祺瑞面前也是如此。

据说,冯国璋曾专程赶到北京向袁世凯探听虚实。袁世凯装得一本正经:“国璋,你我是自己人,难道你不懂得我的心事!不妨对你明说,总统的权力和责任已经与皇帝没有区别,除非为儿孙打算,实在没有做皇帝的必要。我的大儿子身带残疾,老二想做名士,我给他们排长做都不放心,能够委以国家的重任吗?而且,中国一部历史,帝王家总是没有好结果的,即使为儿孙打算,我更不忍把灾害给他们。当然,皇帝还可以传贤不传子。但总统同样可以传贤,在这个问题上,总统、皇帝不就是一样的吗?”

冯国璋听后插言道:“总统说的是肺腑之言。可是,将来总统功德巍巍,到了天与人归的时候,只怕要推也推不掉哪!”

袁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坚定地说:“不,我绝不干这种傻事!我有一个孩子在伦敦读书,我帮他在那里置了点产业。如果有人一定要逼迫我,我就出国到伦敦,从此不问国事。”

冯国璋听了老袁如此诚恳的表白,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疑心了。

然而,冯国璋刚刚离开袁府,袁世凯就气冲冲地回到书房,大骂冯国璋忘恩负义,连声说:“冯国璋真是岂有此理!国璋真是岂有此理!”

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向来喜欢让部下猜测自己的心思,由于城府过深,连心腹大将有时也难以领会他的真实意图。冯国璋自恃跟随老袁多年,他把袁世凯的一番假话当成了肺腑之言。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冯国璋刚回南京,活灵活现的帝制机关筹安会便公然通电成立了。冯不禁跳起脚来发火说:“老头子真会做戏!他哪里还把我当作自己人!”从此与老袁分道扬镳。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袁世凯深藏不露,机关算尽,结果只落得个部下离心离德、众叛亲离的可耻下场!

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精明过头反误大事,遭人反感。对深藏不露的意图可利用,却不可滥用,尤其不可泄露。一切智术都须加以掩盖,因为它们招人猜忌;对深藏不露的意图更应如此,因为它们惹人厌恨。欺诈行为十分常见,所以你务必小心防范。但你却又不能让人知道你的防范心理,否则有可能使人对你产生不信任。人们若知道你有防范心,就会感到自己受了伤害,反会寻机报复,弄出意料不到的祸患。凡事三思而行,总会得益良多。

7.得失面前要看得开

莫说人生得与失,物喜物悲,正所谓: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何必计较太多,凡事看开些,倘不事关重大至要,又何必自误前程,怨言满腹?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每个人对得与失都看得很重,最后总是把自己折磨得很失落、伤心。

当人们得到他们所要的名和利时,总是很开心。但他们更害怕失去一切。每当失去时,他们就会显得很失落,提不起精神,甚至不能接受事实,最后还怨天尤人。

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得与失里,有得就有失,就如有因就有果。人生是无常的,一切的名与利是没有永远的得与失的。

人生怡然自得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得与失的心态调整好。当我们得到时,要好好珍惜,而失去时,要学习看破及放下。其实当我们失去时,往往也能从当中吸取经验及得到启示,让我们更好成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管得与失,值得去庆祝,因为心中易满足。”只要我们学会放下及知足,自然就会活得自在。人生无常,只知奋斗不知享受生活的人其实很可怜,而为了一些身外之物弄得连命都丢了的人则是可悲。执著虽是一种很好的品德,但执著于执著,则绝对是一种人生的不智。佛家对于这些道理多有记载,对那些营营于世事而难以超脱的人而言,是很好的启迪。在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也往往是儒道兼之,达则以儒道济世,隐则以佛老娱情。

佛家的劝人安于平淡,其实隐藏了极深的人生处世智慧。对一个通达事理的人来说,能放下他人所不能放下的一切,是免去人生诸多烦恼的第一步。

也许你是一个大忙人,为着要获得更多的财富,你不得不劳碌奔波,苦心经营,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纵然你财运亨通,但你也已筋疲力尽,耗费了许多精神。

也许你喜欢争强斗胜,爱面子,事事不肯让人。为了博得声誉,你必须使出浑身解数,纵然你本领高强,成了天下第一,但也必结下不少江湖恩怨;虽然你名声响亮,然而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从此你也失去了安宁。

也许你自诩为多情种子,到处拈花惹草、偷香窃玉,梦卧温柔乡,但须防色字头上一把刀。盖世之英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士,因兹败节堕名。纵然不致伤身害命,但一旦为情所困,无法摆脱,必也使你爱恨交加,痛苦难言。虽然你拥有了美色,但你将失去了名节与自由。

人生的失意和悲剧来源于因得而喜,因失而怒。天道无私,有一得必有一失,莫说人生得失,何必计较太多,倘若不认为得失事关至大,又何必去认真计较,自误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