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李嘉诚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一个诚信的人他的一生将因此受益无穷。
4.做人要敢于冒险,防止平庸
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俗话说“富贵险中求”。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要敢于冒险。成功的人不一定比你“会”做,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当遇到严峻形势时,人们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结果大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任何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人物,正是由于他们勇于面对风险之事。美国传奇式人物、拳击教练达马托曾经一语道破:“英雄和懦夫都会恐惧,但英雄和懦夫对恐惧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总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这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列举出千条理由,来说明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美国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现实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在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所以,你不难猜出球会落在何处。因此,在遇到令你紧张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
其实,追求稳当,有把握也不见得就没有风险。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有一件事总是难免的:当你从事某项新事务时,失误便会伴随而来。无论是作家、销售人员还是运动员,只要他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同样就难免出现失误的风险,但是,冒险总比平庸和求稳要好。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像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香港商人陈玉书在他的自传《商旅生涯不是梦》里指出:“致富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譬如说,地产市场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我能发大财;反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我便要受大损失,甚至破产;如果大家都看好,我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了,则也仅仅能糊口而已。”
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险的人。有些人很聪明,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
世上大多数人不敢走冒险的捷径。他们熙来攘往地拥挤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风景线却迂回遥远,他们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他们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了一辈子,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他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闹得薄情寡义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穿上裤子,养活孩子。而这,岂不也是一种风险吗?而且,这是一种难以逃避的风险,是一种越来越无力改善现状的风险。
所以,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
冒险无非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你获得成功,你可以提升至新领域,显然这是一种成长;就算你失败了,你也很快可以清楚为什么做错了,学会以后该避免怎么做,这也是一种成长。
事实上,鼓励尝试风险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培养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个人对市场变动的敏锐感。一个人往往在冒险并盘算着该做什么时,成长最快。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智慧,也拥有了很多智慧,这能给人以更大冒险的可能性。但是,即使有可能性,也不能断定所有的人都敢于去冒险。
作为青年人,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长智慧,另一方面还要永远保持冒险精神。四平八稳、谨慎小心并不是现代人来源于勤奋的品质;裹足不前、举棋不定,也只能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被淘汰出局。
5.做人要勤奋,防止懒惰
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和幸福的获取,大多来源于勤奋。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奋努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凡是勤奋不怠者必有所成就。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曲折和坎坷是无法摆脱的困惑,而不管多么聪明的人,要想从众多道路中取一捷径,都少不了一个“勤”字。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主要指治学与勤奋的关系,其实,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和幸福的获取,大多都始于勤而成于勤。
勤勉努力,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和力量。有勤勉习惯的人即使到了晚年,由于习性的关系,也不减勤勉且更加努力;虽然是不自觉的勤勉努力,可是其所作所为,会自然表现出勤勉努力的行为。
可靠的是那些永远寄托于自身的——学问、艺术、技术等无形财产,这是终身不会被人剥夺的东西。而这些人生资产必须靠勤勉努力才能获得。由此看来,勤勉努力的习性,也就是终身不会脱离其人的贴身财产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对真正财产的价值判断有所认识和分析才行。一个人,不管他曾经犯了什么错误,如果他勤勉努力,单这一点就是比较令人欣赏的。可以看到,在职业招聘方面,勤勉努力的工作人员也是被优先录用的,有着勤勉习性的也比较容易拿高薪或奖金。人们应在年轻的时候,就培养成“勤勉努力”的习性,懒惰与勤勉两种习性,都不会轻易地改变,等到年纪大了,想变懒惰为勤勉,就极困难了。
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松下幸之助说:“我小时候,在学徒的七年当中,在老板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从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勤勉的习性,所以在他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而我自己却不觉得辛苦,甚至有人认为‘太辛苦了’的工作,我却反觉得很快乐。换个立场说,我觉得快乐的工作,在旁人看来,只不过是认真工作而已,所以我与他人的看法,自然就有差异了。我青年时代,始终一贯地被教导要勤勉努力,当时我想,如果把勤勉努力去掉,那么一个青年人还剩些什么?因为青年人有所期望,才需要勤勉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事实上,在这个社会里,对有勤勉努力习性的人,不太被人称赞是尊贵或者伟大,也不会认为他很有价值,因此,我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真正对勤勉习性的价值有所认识。”
的确,社会中有些自恃聪明者并不把勤勉努力看在眼里,其实勤奋才是聪明的姐妹,有的人幼时智力非凡,被赞誉为神童,但后来不肯勤奋努力,结果长大后毫无建树,王安石所叙说过的方仲永,就是个极为生动的例子。有的人幼年智力平平,甚至愚钝,但后来因为勤学不息,反而有所成就,清朝的学者彭端淑就属于这种情况。《为学》中说:“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自立者也。”这话,很有点辩证法的味道,智力聪慧的人要记取,智力平庸的人也可作为座右铭。有个成语,叫“勤能补拙”。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许多杰出的科学巨匠、学术大家、伟大文毫,几乎都是在走过艰辛漫长的勤奋之路后才攀上人类科技文化的高峰的。
历史这样明白无误地记载着:司马迁写《史记》,十三年;王桢写《农书》,十六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二十七年;谈迁写《国榷》,二十年;顾炎武写《音学五书》,三十几年;哥白尼写《论天体运动》,三十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二十八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四十年;歌德写《浮士德》,五十八年。如果他们不是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不辍,能给后人留下如此珍贵的遗产吗?是的,勤奋出成果,勤奋能点燃智慧的火把。而那些只知悲叹自己处境低劣的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变得聪明起来,永远只能是一只飞不起来的笨鸟。
痛苦使理想生辉,勤奋使人生变美。一个有追求的人,不会轻言失败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奋斗,幸福的人生不是安逸中的空想,而是踉跄中的执著,重压下的勇敢,逆境中的自信,艰难困苦中的勤勉和奋发,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具备的自我适应、自我调解能力。
一味感叹是怯懦的习性,永远搏击才是奋斗的性格。你可能因匆匆上路而来不及准备必要的“工具”——知识、才干、经验;但只要你顽强地走着,这些“工具”就会如期而至;只要你顽强地走着,泥泞坎坷之路就是坦途,不毛之地也会开花结果……
一个普通的灵魂,在勤奋之火的燃烧中,同样会迸发出夺目的光亮和巨大的热能。
6.做人要保持和气,防止自以为是
“良言一句三冬暖。”成功人士懂得用自己的情绪、语言、得体的行为和善意的态度去感染、吸引和帮助他人,使周围的关系更和睦、更融洽。
把自己的肩头尽量和别人摆齐,不故作姿态,不自以为是,不站在别人的肩头评足品头、说三道四和指手画脚,始终保持平等的姿态与对方说话和办事,才不至于伤及他人的面子和自尊,才有可能与别人保持友好关系,才有助于做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看来,“和”的可贵不但在于事业、工作,同样在于做人的学问上。
“和为贵”,这是古今中外成功者最推崇的处世哲学。《菜根谭》里这样写道:“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必厚,其泽亦长。”
人在社会上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仅所肩负的事业存在共性,而且也有很多工作必须依靠合作协同才能完成,否则,互相拆台,暗中作梗,明处捣乱,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不大可能的。而让周围的人都能捧场与合作,自然需要气氛上的和谐一致。倘若情感上互不相容,气氛上别扭紧张,就不可能协调一致地工作。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追求和生活方式,因各自的教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区别,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个人都处处与他所处的群体合拍,但是,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谁也不愿意成为群体中的破坏因素,被别人嫌弃而“孤军作战”,这就是共同点。
一个有修养的、集体感强的人,能够利用这一共同点主动热情地与周围人接近,以自己的情绪、语言、得体的行为和善意的态度去感染、吸引或帮助他人,使周围的关系更和睦、更融洽。
与人为善,和气相处,是与人友好相处的基础。孤芳自赏,自诩清高,高人一等,盛气凌人,永远赢得不了友谊。
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对自己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子女这样说:“注意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父母最关心的正是子女在工作单位中人际关系怎样,懂不懂事,会不会做人。
同事间的交往,恐怕仅次于一个家庭成员间的交往了。因此,可以说同事关系是家庭关系之外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了。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如果内部关系处理得好,领导与群众间、群众与群众间关系融洽,齐心协力,那么工作效率也一定会提高,企业的面貌也一定会蒸蒸日上。如果彼此间关系很僵,经常争吵、怨恨、排挤、报复,怎么也合不到一块去,人心一定会涣散,精神面貌也一定会萎靡,企业内部也一定会是一团糟的。
良好的同事关系不仅会带给我们工作、事业上的成功与顺利,它还会带给我们安宁、愉快、轻松、友好的心理环境,而良好的同事关系的形成并非是轻而易举、毫不费力的事情,因为同事之间容易产生利害冲突,如晋升、调资、分房等事情,而且由于彼此的工作方式不同,也往往容易产生矛盾,所以,要搞好同事关系,我们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去争取。
友好相处最和谐最融洽的方式莫过于以爱心关爱他人。每个人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意外事故甚至不幸。善于发现、主动关心同事的困难和苦恼,给予必要的得体的精神和行动上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是我们的义务。冷漠、不关心他人,既不与大家共享欢乐,也不为别人分担痛苦的人,不仅生活孤独,而且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
理解、宽容是保证和谐融洽的“和事佬。”无论怎样力求完善,人身上都有着令人遗憾的弱点,甚至令人生嫌的毛病。明代一位学者有一句话:“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鄙之。”即看到别人不及自己的地方,不能以己所长而鄙视人家或诋毁别人。我们应该知道,每个人的个性、习惯、工作方法、态度都可能不同,与你不合也许与别人合,因此你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理解,应该求大同存小异,不必苛求对方,宽以待人是以理解作基础的。以客观的态度给人以评价,会使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秀之处,还使我们对人的缺点、错误抱持一种善意公正的态度。
要做到和气,其实就是赢得好人缘,好人缘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之一,特别是从政者、经商者和有一定交际性活动的人,更应该在人缘上多下工夫。“人和为宝”、“和气生财”,讲的都是人缘的重要性。
与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和气,便不会轻易被人无端妒嫉和挑刺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有了一些成绩,更容易被人认可和称誉。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是靠这些未被周围人恶意埋没的一个个小成绩而取得了进步的。因为在事业刚起步时取得进步,从而幸运地超过了其他同时起步的人,所以,也就捷足先登,踏上了更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康庄大道。很显然,与人保持和气,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和获取幸福的又一秘诀。
7.做人要正直,防止欺人欺己
正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是一种勇气和力量。正直的人是坦荡的,是有高贵品格的,是有原则的,是受人尊重的。
有一位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医院做实习生,实习期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如果能让院方满意,她就可以正式获得这份工作,否则,就得离开。
一天,交通部门送来一位因遭遇车祸而生命垂危的人,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该院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这位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院长说:“亨利教授,我们用的是十二块纱布,可是你只取出了十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