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经
2012100000030

第30章 防人甚于防川,小心待之(1)

防人甚于防川,因为各种人不可能都知道人家想什么,防守不代表敌意,而是把关系处理好,时刻绷紧一根谨慎的弦,小心处世,接人待物,防止坏事。

1.防范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势利小人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有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这样的人应慎之又慎。

这种人是“墙头草”,风吹草动两面倒,如果不用心去辨别,短时间内是很难分辨的。这样的人往往在你面前说得优美动听,夸得你不禁飘飘然。当面说的都是一些忠贞不贰的话,表现出的是忠诚老实相,但背后说不定有更险恶的用心。林彪在表面上高喊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但背后搞的却是叛党叛国、阴谋夺权的险恶用心,这样的人就是阴谋家。

具有“墙头草”性质的人善于搬弄是非。在你面前说他的坏话,在他面前说你的坏话,不闹出矛盾,绝不罢休。

“墙头草”最惯用的伎俩是伪装,这种伪装的工具就是能把活人说成死人,能把死人说成活人的语言。纵观中国历史,有许多盛极一时的大奸臣得到皇上的宠信,究其原因除了皇上昏庸无能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大奸臣会谄媚,会巴结皇上,因此为了一已私利,能把忠良之臣置于死地。而真正可靠的还是那些敢于谏言的忠臣,唐朝魏征经常向皇上谏言,可能这些谏言不太好听,但唐皇认为绝对有好处。忠言逆耳,诚哉斯言。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被人称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表面上对尤二姐客套亲切,背地里却把她置于死地。与这样的人交往时,应多注意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反映,与这样的人在短期交往中很难发现这种性格特征,但接触时间长了便会清楚明白了。

这种“墙头草”是千万不能结交为朋友的,不然他会令你大吃苦头。

我国古代的名相王安石就曾为我们做出过表率。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屡受非议,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小人乘机写了篇长长的《巷议》,说街头巷尾都在说新法好、宰相好,为王安石变法提供雪中送炭般的舆论支持。但王安石一眼就看出了《巷议》中的虚伪成分,于是开始提防这个姓李的人。

生活中往往有两面三刀者,就是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迷惑对方,使对方落入陷阱,达成自己的企图。他们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灾难,在交友时需要时刻提防这类人。

2.防范爱打“小报告”的人

“小报告”的“小”既不是指报告的篇幅长短,也不是指报告的重要与否,更不是指报告涉及对象的级别问题,这个“小”,与“小人”的“小”,意义相近,有“不正当”之义。也就是说,“小报告”是指一种不正当的举报行为。这种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行为,也是别有用心的人常用的伎俩。

部门赵经理是小王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位上司,他看上去忠厚善良,总是笑容可掬,可直到最后,小王才明白那完全是他的伪装。那时小王初入社会,十分天真,没什么辨别力,注定会被这些人的外表蒙骗。

起初小王还认为,他平易近人,他还常常特意提醒小王:“上班时最好别打私人电话,否则小李在刘总前说些什么,对你不好。”“办公室里说话要谨慎,这里可比学校复杂得多,弄不好就有人捅到刘总那里。”“小张爱打小报告,你对他应多留个心眼儿……”

小李、小张是部门里的同事,刘总是公司总经理。小王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遇到的上司居然像老师一样关心他,心里暖洋洋的。他就按赵经理说的,尽量注意言行。

可上班不到一个星期,小王就被刘总叫去了:“上班不要用单位的电话聊私事,一个下午居然打了两个私人电话,影响不好,以后注意点。”

他不敢说什么,一个劲儿认错,心里暗暗把小李、小张骂了个狗血喷头。

不知为什么,这种让领导不待见的小事特别多,总是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就挨了刘总一通批,而且倒霉蛋永远是他们这三个普通职员。

一天,小李因为路上塞车迟到了10分钟,还没来得及解释,刘总就把他叫过去:“怎么就你总迟到?前天领办公用品,听说你还把一盒复印纸拿回家了!”

这些都是小李质问小王之后小王才知道的!原来,又有人在刘总面前打了小报告。赵经理对小李说是小王反映的。后来仔细一查才知道,都是赵经理干的!他们仨这才明白,以前的相互猜忌都是这个赵经理闹的,他们还窝里斗个不停。

小王渐渐领教了赵经理对下属的这些诡计。他一出差,每次来电话都指名他们轮流接,以确认他们是否因为他不在而偷懒旷工。平时,他们的分机经常响个不停,可一接起来又没了声音,原来都是他在检查大家是否在岗。

这些事让人窝火,可这些“损招”又让小王不知如何和他理论,毕竟他是“头儿”,对他们的饭碗有生杀予夺大权。向上级反映?可刘总又怎会轻信他们几个小字辈?于是大家就忍了。他们三人逐渐怨气冲天,凑到一块儿就抱怨,可一点实际用处也没有。

终于有一天,小王实在忍无可忍。

这天刚上班,刘总就找小王谈话:“听说你对单位这次奖金分配不满。这是为什么?”

刘总越说越严厉,并认为小王的意见是针对他。小王吃了一惊,开始还辩解,渐渐沉默,后来干脆问刘总:“是谁反映的情况?”刘总耐不住小王几次三番地问他,终于说出来:“是赵经理。”

就在离开刘总办公室的那一刻,小王下决心:必须找他说清楚。

那天碰巧部门聚餐。他喝了几杯闷酒,走到赵经理身边,请他到屋外聊几句。他转身先走了,当时心跳加速、手心开始冒汗。

小王点了一根烟。赵经理出来了,依然满脸的微笑。小王压了压嗓子:“赵经理,咱都是男子汉,说话爽快。我就想问一句,是不是你向刘总打我的小报告?”

赵经理先是吃惊,旋即一脸正气:“绝不是我!”

“我只提过一句:奖金对行政部门不够公平。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我只不过泛泛一提,你凭什么说我对刘总有意见?”

赵经理慌张了,连连摆手:“不是我,不是我……”

“可刘总说就是你!”

“绝不是!”他随即赌咒发誓,“如果是我说的,我就是婊子生的!”

何必呢?编句谎话干吗要拿老娘起誓。看着他猴急的样子,小王甚至有点可怜他。小王没说什么,转身就走了。

没过多长时间,小王主动调离了这个部门。以前所经历的一切,都给小王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小王开始成熟起来。可是这种经历,以及成熟的代价,却让小王心痛不已。

先发制人是对付“小报告”的有效方式,防范小人捷足先登告黑状。

不给打“小报告”的人留下把柄,是应对这类小人的根本途径,是防止他告黑状的根本方法。

如果再遇到这种人,应奋起反抗,痛击鞭挞之。

3.防止被伪君子套住手脚

好人可不可以先告状呢?没有人说先告状是恶人的专利。这样做恰恰是为了保护自己被倒打一耙。

小陈突然辞职了,只说干得不顺心,大家很是纳闷,他进入那家公司才半年多,而且他舅舅是他那个部门经理,怎么会让小陈受委屈?仔细询问之后,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小陈大学毕业后,进了舅舅所在的那家公司,分在销售部,新人加盟,销售部晚上设宴欢迎,酒过三巡之后,大家都有三分醉意,部门赵经理脱去外衣说:“在咱们这圈子,有个著名的王老虎。”赵经理把眼睛瞪得像老虎似的,将一桌人扫视了一圈。

小陈一惊,赵经理说的正是自己的舅舅,心想:“赵经理大概不知道,我就是鼎鼎大名的王老虎的外甥。”也就装作不认识,听听赵经理下面要说什么。

“你们都不知道王老虎吧!因为你们是新人。等混一阵子就知道了。”赵经理一仰头,干了杯,眉头一扬,眼睛又一瞪,用食指往桌子上狠狠敲了一下,“他妈的!王老虎哪里是老虎,根本是王老鼠,他是空有其名、欺软怕硬。”

一桌全笑了,纷纷举杯,只有小陈喝得不是滋味,要不是王老虎下条子,小陈今天也不可能坐在这儿,当然这件事只有董事长知道。

董事长跟小陈的舅舅是小学同班同学,以前一起掏蛋,一起罚跪,现在则一起做生意。据说许多商场的小道消息,都是“王老虎”提供的。

吃完饭没多久,就传出现任总经理请辞,由王老虎接任。

“这下好了!”小陈暗自兴奋,“看你赵经理,还敢不敢骂王老虎?你要是再骂,我就去告诉我舅舅。”

那赵经理想必也听说了小陈的“关系”,最近看小陈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不过,倒非谄媚或拍马屁的眼神,而是一种冷冷的、恨恨的态度。

所幸王老虎很快就上任了,而且到任没多久,就把小陈叫了上去。小陈接到总经理秘书的电话,真是得意万分,故意大声说:“是的!是的!请告诉总经理,我马上到。”

当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可以感觉一屋子的同事,都在向他行注目礼。当然,还有赵经理,他一定紧张死了。

“坐!”王老虎就是王老虎。就算亲人,也自有那份威仪,“你来半年多了,做得怎么样?好好学,不要搞小圈子。”

“搞小圈子?”小陈一怔。

“听说你跟赵经理处得不太好,他是行家,在这圈子十多年了,办事又认真。我接管之后,好几件事,都是他抢着办的,又快、又好!他说你靠着我的关系,对他不太客气,这可是我听了很不高兴的。”王老虎满面寒霜,“这件事用不着我跟你妈说了,你自己好自为之。以后赵经理说什么是什么,不准唱反调!”

小陈被骂得狗血喷头,他一头雾水地走出总经理办公室,正碰上赵经理,抱着一摞卷宗进来。

“小陈哪!”赵经理故作亲切,“下次我要是说错话,你千万要担待,而且早早指点,我会感激不尽的!”

看完这个故事,你可能很奇怪,为什么“说错话”的赵经理成了赢家。而那关系特殊、又有口德、没把赵经理的话,传给自己舅舅的小陈,反而输了!

他输在什么地方?输在他没有在赵经理未开口批评王老虎之前,先表明自己是王老虎的外甥。于是,批评的人肆无忌惮地开了口,也驷马难追地让自己的把柄落在小陈的手上。

当赵经理知道小陈的“关系”之后,能不紧张吗?他能不假设小陈会去告状吗?当小陈告了他之后,他能不倒霉吗?他惟一应付的方法,就是先下手为强——恶人先告状。

于是,他努力地表现,好好地巴结,再制造有意无意的机会,说小陈跟他之间的摩擦。

赵经理这样做之后,就算小陈再去告状,王老虎也不会听。因为事实摆在眼前,赵经理是很认真、很效忠的下属,小陈说负面的话,不但不可能产生杀伤力,只怕还要引得自己舅舅反感。因为王老虎会假设,小陈在利用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