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经
2012100000029

第29章 防止作茧自缚,要身体力行(3)

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虽然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宠辱不惊”最好的解释,反映了白隐的修养之高,道德之美。

人生无坦途,在漫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要遇上厄运和不幸。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小泽征尔这位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场来,紧接着又被解聘。厄运之所以没有摧垮他们是因为在他们眼里始终把荣辱看作是人生的轨迹,是人生的一种磨练,假如他们对当时的厄运和耻笑,不能泰然处之,也许就没有日后绚丽多彩的人生。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他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立刻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毁誉只是淡淡地一笑,不作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胜利者,当他遭遇到常人难以忍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作出正确的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世上有许多事情的确是难以预料的,成功伴着失败,失败伴着成功,人本来就是失败与成功的统一体。人的一生,有如似锦繁花,既有火红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气凌人,而是要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面对挫折或失败,不要忧悲,也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把厄运羞辱看远些,看开些。这样就不会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了举惹出祸端。范进一心想中举出名,可是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他饱受各种冷眼,连岳父也看不起他,他发奋学习,后来终于中了举人,然而由于狂喜过度,一口痰上不来,倒地而昏,变成了疯子。

人既要能经受住成功的喜悦,也要有战胜失败的勇气。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的任何一样成功或荣誉,都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绝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样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把握自我,超越自己。

7.防止抱怨,要心怀感恩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一天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为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抱怨命运的不公、出身的不幸,不如胸怀感恩,去以实际行动改变现实,改变命运。与其抱怨不如行动起来。

从前,两个旅人在沙漠上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一怒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在偏远的贫困山区有一个女孩,她有幸考上了重点大学,不幸的是父亲在她进校不久遇车祸身亡,家中无力供她读书,在她准备退学回家时,社会送来了关怀,老师和同学纷纷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大家的赠物,舍不得使用,收藏在箱子里。每天打开箱子看看这些赠物,就想到自己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与爱心,心中就不由产生出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又驱使她去战胜困难,顽强拼搏。这个在物质上贫困的女孩,变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她心怀感恩,终于读完了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留学美国。她说:“大家给我的一切,是我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我要努力学好本领,回报祖国,回报父老乡亲。”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时时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出纯净的光芒。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种东西都会依赖其他一些东西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一个人真正意识到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物之香甜,感恩衣服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变得机智、勇敢、豁达、大度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困境的打击、挫折和对立面。

不忘感恩之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它是滋润生命的营养素,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芳香与阳光。

对不少年轻人在内的不少人来说,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境遇,他们通常是抱怨或消沉,而少于想到如何顺应和超越。

抱怨或许能暂时缓冲一下剧烈的心理冲突,但终归于事无补。长期的抱怨情绪,只会迷离自己的突围方向,使自己的精力处于松散无所依托的状态,让时间的巨齿啃噬自己的青春。抱怨责怪徒劳无益。尽情地抱怨别人,拼命地责怪别人,但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帮助。抱怨的唯一作用是为自己开脱,把自己情绪的不快或消沉归咎于其他的人或事。然而,抱怨本身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不幸的是,这种把一切归咎于外界因素的人占很大一部分,只有少数一部分敢于为自己的处境承担责任。抱怨成为时下不少人惯循的反抗环境逼迫的可怜方式。

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更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上天。任何一种环境总是由人去适应和改造它的。

抱怨总是过分地强调了外在因素,而未能从自身主观因素上查找失误的原因: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一事当前要相信自己,战胜困难,这胜过无休止的抱怨。与其唉声叹气、抱怨这、抱怨那,还不如脚踏实地去干。

8.防止口无遮拦,言多无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口无庶拦,图个自己痛快,虽非本意,却让别人误解。

口不择言的胡乱说话可能不是出于你本心,但这往往让别人对你产生不良影响。但要人们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细心斟酌再说出来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总结和锻炼,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把话说好。

“你会说话吗?”这样问你,你一定觉得可笑,只要是正常人,说话谁不会?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谁都会说话,但有些人说话总是欠考虑。口不择言,像机关枪扫人,一阵狂扫,只顾自己快活,不顾别人死活。

我们还是先看几个笑话:

一剃头师傅家被盗劫。第二天,剃头师傅到主顾家剃头,愁容满面。主顾问他为何发愁,师傅答道:“昨夜被强盗将我一年积蓄劫去,仔细想来,只当替强盗剃了一年的头。”主人怒而逐之,另换一剃头师傅。这师傅问:“先前有一师傅服侍您,为何另换小人?”主人就把前面发生的事细说了一遍。这师傅听了,点头道:“像这样不会说话的剃头人,真是砸自己的饭碗。”

在寿宴上,客人同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说“寿比南山”,一人说“受福如受罪”。众客道:“这话不但不吉利,且‘受’字也不是‘寿’字,该罚酒三怀,另说好的。”这人喝了酒,又说道:“寿夭莫非命。”众人生气地说:“生日寿诞,岂可说此不吉利话。”这人自悔道:“该死了,该死了。”

有一人请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这人等得焦急,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来了?”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最后一位客人想:“不说他们就是我了。”主人的话未完,最后一位客人也走了。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检点,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惹怨招尤。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口不择言,想说就说。像有些人去菜市场,问卖肉的:“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或饭馆服务员上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子。”这类生活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避免。

明人吕坤认为,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像上面所说的情况。只要注意语言修养,慢慢就会改善我们说话的纰漏和不足之处。

说话难,但也不能就此闭口不言,学会怎样说话就是很重要的事了。

技巧是要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原则,指鹿为马,曲意逢迎。如果违心地说话,那技巧就变成了恶行。崔永元说得好:“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讨论技巧,我们用酒精泡出了经验,我们得意地欣赏属于自己的一份娴熟时,发现我们丢了许多东西,那东西对我们很重要。”说话不坚持原则,丢掉的就是人格。

把话说好的有效方法,就是要避免口不择言,伤及他人的毛病,要真正的说好话,避免伤及他人,就一定要用心,把说好话锻炼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的说出来,实在不能说时,宁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