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经
2012100000034

第34章 能屈能伸,龙蛇显相(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许多儿子,其中朱棣为人沉鸷老辣,很像朱元璋,在太子朱标病死以后,朱元璋曾想立朱棣为太子,但许多大臣表示反对,理由为:如立朱棣为太子,对朱棣的兄弟无法交代,也不合正统习惯。朱元璋无奈,只得立朱标的次子(长子已病死)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皇太孙即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年龄既小,又生性仁慈懦弱,他的叔叔们各霸一方,并不把他看在眼里。原来,朱元璋把自己的子侄分到各处,称作亲王,目的是为了监视各地带兵将军的动静,以防他们叛乱,后来就分封各地,成为藩王。这样,许多藩王就拥有重兵,如宁王拥有八万精兵,燕王朱棣的军队更为强悍。这样一来,建文帝的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一些大臣的鼓励之下,建文帝开始削藩。在削藩的过程中,杀了许多亲王,其中当然也有冤杀者,燕王朱棣听了,十分着急。

好在燕王朱棣封在燕地,离当时的都城金陵很远,又兼地广兵多,一时尚可无虞。僧人道衍是朱棣的谋士,他对朱棣说:“我一见殿下,便知当为天子。”相士袁珙也对朱棣说:“殿下已年近四十了,一过四十,长须过脐,必为天子,如有不准,愿剜双目。”在这些人的怂恿下,朱棣便积极操练兵马。

道衍唯恐练兵走漏消息,就在殿中挖了一个地道,通往后苑,修筑地下室,围绕重墙,在内督造兵器,又在墙外的室中养了无数的鹅鸭,日夕鸣叫,声流如潮,为了不使外人听到里面的声音。但消息还是走漏出去了,不久就传到朝廷,大臣齐泰、黄子澄两人十分重视此事,黄子澄主张立即讨燕,齐泰以为应先密布兵马,剪除党羽,然后再兴兵讨之。建文帝听从了齐泰的建议,便命工部侍郎张呙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谢贵、张信,掌北平都司事,又命都督宋忠屯兵北平,再命其他各路兵马守山海关,保卫金陵。部署已定,建文帝便又分封诸王。朱棣知道建文帝已对他十分怀疑,为了打消他的疑忌,便派自己的三个儿子高炽、高煦和高燧前往金陵,祭奠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正在疑惑不定,忽报三人前来,就立即召见。言谈之下,建文帝觉得除朱高煦有骄矜之色外,其他两人执礼甚恭,便稍稍安心。等祭奠完了朱元璋,建文帝便想把这三人留下,作为人质。正在迟疑不决之际,朱棣早已料到这一手,飞马来报,说朱棣病危,要三子速归。建文帝无奈,只得放三人归去。魏国公徐辉祖听说了,连忙来见,要建文帝留下朱高煦。原来,徐辉祖是徐达之子,是朱棣三子的亲舅舅。他对建文帝说:“臣的三个外甥之中,唯有高煦最为勇悍无赖,不但不忠,还将叛父,他日必为后患,不如留在京中,以免日后胡行。”建文帝仍迟疑不决,再问别的人,别人都替朱高煦担保,于是,建文帝决定放行。朱高煦深恐建文帝后悔,临行时偷了一匹徐辉祖的名马,加鞭而去。一路上杀了许多驿丞官吏,返见朱棣。朱棣见高煦归来,十分高兴,对他们说:“我们父子四人今又重逢,真是天助我也!”

过了几天,建文帝的朝旨到来,对朱高煦沿路杀人痛加斥责,责令朱棣拿问,朱棣当然置之不理。又过了几天,朱棣的得力校尉于谅、周铎两人被建文帝派来监视朱棣的北平都司事张呙,谢贵设计骗去,送往京师处斩了。两人被斩以后,建文帝又发朝旨,严厉责备朱棣,说朱棣私练兵马,图谋不轨。朱棣见事已紧迫,起事的准备又未就绪,就想出了一条缓兵之计:装疯。

朱棣披散着头发,在街道上奔跑发狂,大喊大叫,不知所云。有时在街头上夺取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时又昏沉沉地躺在街边的沟渠之中,数日不起。张呙、谢贵听说朱棣病了,就前往探视。当时正值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但见燕王府内摆着一座火炉烈火熊熊,朱棣坐在旁边,身穿羊羔皮袄,还冻得瑟瑟发抖,连声呼冷。两人与他交谈时,朱棣更是满口胡言,让人不知所以。张、谢二人见状,相互对视了一下,就告辞了。

张呙和谢贵把这些情况暗暗地报告给了朝廷,建文帝有些相信,便不再成天琢磨着该怎样对付燕国了。但朱棣的长史葛诚与张、谢二人关系极好,告诉他们燕王是装疯,要小心在意,张、谢二人还不大相信。

过了许久,燕王派一个叫邓庸的百户到朝廷去汇报一些事情,大臣齐泰便把他抓了起来,严加拷问,邓庸熬不住酷刑,就把朱棣谋反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建文帝知道后大惊,便立即发符遣使,去逮捕燕王的官吏,并密令张、谢二人设法图燕,再命原为朱棣亲信的北平都指挥张信设法逮捕朱棣。

张信犹豫不决,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万万不可,我听说燕王应当据有天下,王者不死,难道是你一人所逮捕的吗?”张信便不再想法逮捕朱棣,可朝廷的密旨又到了,催他行事,张信举棋不定,就来见朱棣,想看个究竟。

但朱棣托病不见,三请三辞,张信无奈,就便服前往,说有秘事求见,朱棣才召见了他。进了燕王府,但见朱棣躺在床上,他就拜倒在床下。朱棣以手指口,呵呵而言,不知所云。张信便说:“殿下不必如此,有事尽可以告诉我。”

朱棣问道:“你说什么?”张信说:“臣有心归服殿下,殿下却瞒着我,令臣不解。我实话告诉你,朝廷密旨让我逮你入京。如果你确实有病,我就把你逮送入京,皇上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如果你是无病装病,还要及早打算。”

朱棣听了此话,猛然起床下拜道:“恩张恩张!生我一家,全仗足下。”张信见朱棣果然是装病,大喜过望,便密与商议。朱棣又召来道衍、王拱等人,一同谋划,觉得事不宜迟,可以起事了。这时,天忽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殿檐上的一片瓦被吹落下来,朱棣显得很不高兴。道衍进言说:“这是上天示瑞,殿下为何不高兴呢?”朱棣谩骂道:“秃奴纯系胡说,疾风暴雨,还说是祥瑞吗?”道衍笑道:“飞龙在天,哪得不有风雨?檐瓦交堕,就是将易黄屋的预兆,为什么说不祥呢?”朱棣听了,转怒为喜。

于是,朱棣设计杀死张、谢两人,冲散了指挥使彭二的军马,安定了北平城,改用洪武三十二年年号,部署官吏,建制法令,公然造反了。经过三年的反复苦战,朱棣终于打败了建文帝,登上皇位,并迁都北平,成为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帝。

做人成事历来讲究时运,时运不来,那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一旦时来运转,那就是虎入深山、龙腾九霄了。但是,成大事者又不一味地等待时运到来,而是积极地创造条件,促成时运的到来或是做好迎接时运的准备。

成大事的人均善于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机会求得发展,用句成语说,大概就是“坚忍不拔”的意思,装疯、装病、装傻以求生存发展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

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成大事的人准定是那些善于自我保护的人!糊涂成大事的道理也便在此。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糊涂是为了成大事。

“识时务者为俊杰”,成大事的人一定要能伸能屈,该“傻”时“傻”,该“疯”时“疯”,假“糊涂”真做事。

7.藏起巧智,出奇制胜

《阴符经》上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慧再高也难成大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而伏藏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谋杀了韩信。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从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高兴,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数次派遣使者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比起萧何来,王翦更胜一筹。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示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的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先进函谷关,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自立做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贰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点背时必须藏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即使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永远能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