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善意的谎言也不能无所顾忌,要想通过善意的谎言实现自己的目的,就需要避开一些敏感性话题,不能触犯别人的"雷区",否则,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引火烧身。此外,要想将善意的谎言说得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也不能忽视一些技巧性的问题。比如恰当的语速、"真挚"的表情、认真的态度、得体的肢体语言,这些都是说话时应该注意的。
1.忌拖泥带水
说话时,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即使是真话,人家也会心存疑虑。要想把善意的谎言说好,一定要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让别人深信不疑。
不善于说谎的人,一说谎总是害怕被别人识破,所以撒谎时心里特别紧张,一紧张,表情就不自然,语言也结结巴巴、嗯嗯啊啊。更有甚者,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别人一看你这副样子,哪怕你说的是真话,也不敢相信了。
美国有句谚语说得好:"就想你正走的这一步,别想下一步。"这对说谎者来讲,不失为一种正确的方法。
拿破仑有一次检阅军队,当时指挥官并不知道自己士兵的准确人数。按照惯例,指挥官跑步到拿破仑跟前,他毫不慌张,以非常清晰的口齿报告:"报告将军。本部已全部集合完毕。本部官兵应到三千四百四十四人,实到三千四百三十八人。请您检阅。"
拿破仑非常满意地点点头,说:"很好。"回头对他的参谋说:"记住这个指挥官的名字,数字记得这么准确的人应该受到重用。你们以后也得向他学习,给我汇报时尽量用精确的数字说话。不要用大概、可能、也许、差不多这样的话。"
这位以谎言博得拿破仑好感的指挥官,说谎的时候真是干脆利落,显得异常冷静。其实,要说好谎话,首先就得这样,能给人以最基本的信任感,一点顿也不打,别人才能相信你说的话。
通常,我们对一个说话吞吞吐吐、拖泥带水的人会心存怀疑,认为他欲言又止是编织借口与谎言,从而对他严加防范。而对干净利落的人则抱有好感,好像他的不假思索是一种不藏心机、诚实坦率的作风,常常对以这种方式讲出的话深信不疑,认为那种脱口而出的话不像在撒谎。其实,高明的骗子不过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让别人对自己的谎言深信不疑。
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靠撒谎从一些难堪处境中解脱出来的时候,这种谎言必须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否则人家就会对你的答案产生怀疑,使你难以达到顺其自然的效果。
老丁有一天深夜醉醺醺地回到家中,当他太太帮他脱下外套时,突然发现他的衬衫上有口红印,太太勃然大怒:"这不是口红印吗?今晚你到哪儿鬼混去了?"老丁当时心里一惊,但表面上依然很随便地说:"嗨,今晚去歌厅同朋友唱歌,大概是我唱得太好了吧,或是我人长得太潇洒了吧,有几个小姐竞冲上来抱着我狂吻一气!现在的这些女孩子啊,可真不得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圆满平息了。因为妻子知道他歌唱得好,人长得也潇洒,歌厅里那种喜欢出风头的女孩子也确实存在,也就不往其他地方想了,只是说:"以后那种地方你给我少去,别时间长了花了心。"
其实,老丁这天晚上正是和情人幽会的。如果当时老丁支支吾吾地回答:"这是……嗯……不不不,这是……"那等于不打自招地承认自己外出和情人幽会了。
当然,也可以这么回答,说:"回家时,公共汽车里很拥挤,可能是哪位小姐不小心给印上的吧,因为当时我太热,外套就拿在手上,只穿着衬衫哪。"
太太虽然还是会疑心,但也不好再刨根问底了。不过,这样的谎言并不顺其自然,会给太太留下疑团,从此开始产生防范心理。下次再出门,对不起,她就要盯梢了。
可见,说谎一定要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至于让自己难堪。其实我们在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说假话,只是在有些特定的场合,必要的假话有助于你摆脱窘境、减少麻烦。
2.忌过于自夸
在别人面前过于自夸,并不能真正地抬高自己的身价,反而更易于他人识破你低劣的谎言。
自吹自擂,随意地夸大自己,这种谎言主要是为了在他人面前伪装自己的强大,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喜欢夸耀自己,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却不知这样常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也许你自认为得意的事,但别人不一定同意。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尊敬,听了这样的话,也会令人对你非常反感,甚至产生妒忌心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自己不吹时,别人会来称颂;假如自己说得过火了,人家反而会怀疑它的真实度。
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和见识,专门喜欢表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处处故意表示与别人看法不同,比如说:你说那是头驴,他在这个时候就硬说那是一匹马;再后来你又改变了看法也说这是一匹马,他在这个时候就会反过来说它是一头驴了。
这种人与那些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会被人看不起,最后还有可能让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忠实的人,让人避而远之。
这种好自吹自擂的人,是拙劣的谎言家。
另外,社会上还有一种人喜欢装腔作势,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便容易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的好胜心作祟下,就算一知半解他也会装作很懂的样子。
有位不为人知的小报社社长王先生,不管是什么场合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降低自己的声调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
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
他所出版的报纸,总是鲜有人知,还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评断。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这样会让人看做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人。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但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这种谎言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越是爱表现的人,越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擅长的地方就要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擅长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罗万象。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且得不到和别人交流与互相讨教的机会,也会让自己的知识陷入一个狭小的空间。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不懂装懂也是不利交际范围的扩展的。
自己吹擂,与其自夸,倒不如表示谦逊,俗话说"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老王做了个不花钱的广告,既省时又省力地把瓜卖了。但做人可不能这样,夸赞自己的谎话还是少说为妙,这样既能成全别人的好胜心,也可以赢得一份尊重。
3.忌用语太明确
说夸大的话时,不宜用语太明确。特别是社交场合中敷衍人或者碍于面子说的一些客套话,更要灵活运用,不可说得太死。
用语不明确,也就是要运用模糊性语言,这是社交场合经常使用的留有余地的一种说话的重要手段。因为受到人的思想情绪、谈话内容、周围情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谈话的过程有时是复杂多变的,节外生枝、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因此,在有些场合,说假话时一定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能说"满口话",要使自己的谎言具有一定的弹性,给自己留下可以进退的余地。
模糊语言灵活性高,适应性也强。应酬中对某些复杂的论点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出准确的判断或者碍于情面不能如是说时,就可以运用模糊语言来避其锋芒,敷衍对方。
比如在酒席中,客人友好地邀请你去他家玩,你可能太忙或者事出有因,不能去对方家里拜访,但是直言拒绝会让对方觉得你不给他面子,这时你应按照礼节高兴地答应下来,可以用模糊语言作答:"好的,我将在适当的时候去你家访问。"这个"适当的时候"可以是一个月、一年、几年之内,甚至更长时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一旦日后对方问你时,你可以再找"没空啊"或者其他一些借口推掉,这样即使你撒了谎,人家也不会觉得你失言,而有损你的形象。
又如对某些很难一下子做出回答的要求和问题,可以说:"我们再考虑一下。"这里的"一下"可能是不好拒绝别人时的一种推辞,但至少给对方留了面子,也给自己留下了退路,即便你回头用一个"正当"的理由拒绝了人家,对方也无话可说。
一切说得太透明化并不是不好,而是绝对化的结果势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合理的含含糊糊,实在比绝对不含含糊糊要好得多。
曾经有一位长辈,叮咛过这么一句话:"在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把含含糊糊和清清楚楚弄明白了,也就差不多了。"
其实,"含含糊糊"和"清清楚楚"不是绝对对立的,大多数情况下,"含含糊糊中含有清清楚楚的部分,而清清楚楚之中,同样包容含含糊糊的概念"。谎言中的含糊属于一种清楚中的含糊。听的人是含含糊糊,而说的人却清清楚楚。
"这一件事,我并不放在心里。不过我十分怀疑,怎么有人弄得这么清楚,显然是我们自己人捣的鬼。可是我们这些人自始至终都聚集在一起,根本没有捣鬼的机会,可见并没有内奸。但是,越想越不对劲,到底是什么人搞的鬼?"说来说去,显得含含糊糊,其实相当清楚。
总经理把李经理请到办公室,先把门关上,再拿出好几张影印的东西,说:"我对你是绝对信任的,不然我也不会跟你明说。我知道你的信用没有问题,但是想不到还是有人告你,而且不止一次。我是不会相信的,所以拿给你,你自己看一看,到底写的是什么事情?看完之后,不必交还给我,把它烧掉算了!"
如果你是李经理,会认为总经理说得是清清楚楚呢,还是含含糊糊?究竟他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身为精明人,必须明辨,"含含糊糊"为方圆说话的重要原则。有些话说得太明确,一旦日后没有兑现,就会被他人认为是背信弃义,或者不守信用;而使用模糊性语言,就能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4.忌打无准备之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老话,是很有道理的。战争如此,说话也是如此。
一个人说谎,要么是为了逃避某种责任,要么是为了实现某种企图。所以为了达到目的,在说谎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对方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说谎。对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1)了解对方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如对方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掌握了对方的性格特征,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谎言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
(2)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如有人对部队生活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熟悉,有人擅长文艺,有人擅长语言,有人擅长交际,有人擅长计算等。在用谎言恭维人的时候,要从对方的长处人手。第一,能和他谈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论起来对方容易理解和进入话题;第三,能将他的长处作为哄他为你所用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做供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不管你说得真实与否,都能引起下属对新工作的兴趣。
(3)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着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对拉近彼此的距离是很有帮助的。
(4)了解对方当时的情绪
一般说,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这里;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所以,在和他人交谈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你能否实现自己的目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凡此种种,你都要悉心研究,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谎言"打动别人,实现自己的目的。
许多人说谎不成功,就是因为他不仔细研究对方,不研究用适当的表达方式,结果被别人一眼看穿了。这就像那些粗心的医生,对病人病情不了解就开了药方,当然没有不碰钉子的。
5.忌打肿脸充胖子
吹牛也得量力而行,如果能力相差极大,偏偏还要打肿脸充胖子,那只会沦为笑柄。
在现实生活中,打肿脸充胖子、好要面子的行为随处可见。
在吴趼人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就描述了一个破落户穷困潦倒,却还要装样子充阔,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丑态百出的故事。
有一天,高升到了茶馆里,看见一个旗人进来泡茶,却是自己带的茶叶,打开了纸包,把茶叶尽情放在碗里时,那堂上的人道:"茶叶怕少了吧?"
那旗人哼了一声道:"你哪里懂得,我这个是从大西洋红毛法兰西来的上好龙井茶,只要这么三四片就够了,要是多泡了几片,要闹到成年不想喝茶呢。"
堂上的人,只好给他泡上了。高升听了,以为奇怪,走过去看看,他那茶碗中间,飘着三四片茶叶,就是平常吃的香片茶。那一碗茶的水,莫说没有红色,连黄也不曾黄一黄,竟是一碗白冷冷的开水。高升心中已是暗暗好笑。
后来他又看见他在腰里掏出两个京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像很富有的样子。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个指头,蘸些唾沫,在桌上写字,蘸一口,写一笔。高升心中很以为奇,暗想这个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馆里还背着临字帖呢。细细留心去看他写什么字。他哪里是写字,只因为他吃烧饼时,虽然吃得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头舔了,拿手扫来吃了,恐怕人家看见不好,失了架子,所以在那里假装着写字蘸来吃。看他写了半天字,桌上的芝麻一颗也没有了。他又忽然在那里出神,像想什么似的;想了一会儿,忽然又像醒悟过来似的,把桌子狠狠地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写字。原来他吃烧饼的时候,有两颗芝麻掉在桌子缝里,任凭他怎样蘸唾沫写字,总写不到嘴里,所以他故意做忘记的样子,又故意做成忽然醒悟的样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震了出来,他再做成写字的样子,芝麻就到嘴里了。
烧饼吃完了,字也写完了,他又坐了半天,还不肯去。天已晌午了,忽然一个小孩子走进来,对着他道:"爸爸快回去吧,妈妈要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