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好的教养在哈佛
20180000000004

第4章 人生在勤:聪明人也要下足笨功夫

小测试:你的上进心有多强

夏天,有一个年轻人正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看一本像是英文的参考书,看样子像是考生。突然,他合上书本,请你猜一猜他合上书本的理由。

1.突然觉得好像要下雨了,于是匆忙合上书本,准备回家。

2.他有点困了,于是想把书本当成枕头,在椅子上开始午睡。

3.由于觉得时间紧迫,于是看了一下英文之后,打算立刻再看别的科目。

测试结果

选择1:雷阵雨会把书本、头发淋湿,从而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选择这个答案是想回避此种情况,表示你的自我防卫本能比较强。你的不安比别人高一倍,对可能威胁到自身的危机十分敏感。因此,一旦察觉自己身处危机之中,通常会加倍努力,力争上游。即便陷入低潮,也能化危机为转机,及早摆脱困境。

选择2:你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循环性气质很强,容易受当场的气氛感染。当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休闲来变换心情。万一遇到极度低潮的状况,换个新工作或是改变根本的环境,都是不错的主意。这样一来,就能摆脱困境,重新出发。

选择3:改看别的科目,表示你有很强的进取心,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得到提升。因此,当你陷入低潮的时候,可以去找德高望重的人寻求开导,比如老师或者长辈,或者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找到不断进步的力量,这样可以激发上进心,不会被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击垮。

天才也需要勤奋做筹码

哈佛经典语录

没有勤奋,天才也会变得平庸;有了勤奋,平庸的人也可以变成天才。

哈佛的教授经常这样告诫他们的学生:“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

的确,哈佛的教学理念就是这样,你一定要不停地奋斗和奔跑,不要浪费任何时间,更不要因贪图一时的玩乐而荒废了青春。你停步不前时,其他人都在不停地赶路,如果最初他在你后面,那么当你停下来之后再回头时却已经看不见他了,这时需要你来追赶他了;如果最初他就在你前面,那么你停下来后,与他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就有可能永远都看不到他了。因此,你不能停步,你需要不断地前进,不断超越,那样才不会让一时的懈怠腐蚀了你的青春。

有的人可能会问:“我的天资并不比别人差,开始得也不比别人晚,可是最后为什么没有获得那样的成功呢?”也许这个时候你才幡然醒悟过来:自己也拥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只不过一心想着等待丰厚的收成,却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辛勤地耕种罢了。

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虽然没有繁重的工作,可是却往往忽略了积少成多的道理。有的人总想着一飞冲天,却不知道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当有一天,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了可观的收获时,才蓦然发现自己的土地里居然毫无收成,那时已悔之晚矣!

可以说,只要是进入哈佛学院学习的人,都拥有着过人的天赋,可是哈佛的每一位学子都仍然会拼命地学习,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才能成为最优秀的人。他们的教授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学会上,英国数学家科尔登上讲坛,通过一番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破解了一道世界级难题,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果。

当人们都对他取得的成绩赞许不已的时候,有一个人提高声调对科尔说:“先生,您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人!”

面对这样的夸赞,科尔只是微微一笑,回答说:“我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有智慧,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加勤奋努力罢了。”

当然,科尔的回答让那个人感到非常疑惑。科尔反问道:“你知道我破解这道难题,花了多长时间吗?”

那个人答道:“一个礼拜吗?”科尔微笑着摇了摇头。

那个人又答道:“一个月的时间吗?”科尔还是笑着摇了摇头。

得到这样的答复,那个人更吃惊了:“我的上帝啊!你不会花了一年的时间吧?”

科尔很平静地回答说:“先生,你错了,不是一年,而是三年里的所有星期天。”

科尔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三年里的所有星期天”,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正是“星期天”这个人人皆有的业余时间,被科尔积零为整,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成就了一位卓越的数学家。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当别人利用业余时间休闲娱乐的时候,你就必须利用这些时间抓紧学习,不断为自己增加筹码,直到成功的来临。

一个哈佛博士研究生说:“除了星期六,我每天都要不停地学习。星期六要休息一天,这是我的学习原则。因为我需要休息一天来恢复体能。每个人都在学习和读书上投入很多时间,如果因为安排不合理而浪费时间,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安。”

如果你有机会漫步于哈佛的校园中,在凌晨四点半的时候就能看到图书馆里面已经是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了。

在哈佛的学生餐厅里,每个人都在享受着美食的同时,也没有落下自己的书本,或者看书,或者在做笔记。同样的,在哈佛的医院里,候诊的学子也没有一个人闲聊,而是埋头看自己的书……

可以说,哈佛的校园里,到处都是移动的图书馆,这样的学习氛围,造就了8位美国总统、4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青少年朋友们,你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你们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耕耘的时候,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收获的时候才会硕果累累。

哈佛寄语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人生能有几个花季、雨季?过去的就没法改变了。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勤奋努力,不停地奔跑,你才能拥有成功的明天。

懒惰是一副慢性毒药

哈佛经典语录

大到国家,小到集体或个人,只要是染上了懒惰的恶习,就会轻而易举地遭到毁灭。

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懒惰可以吞噬一个人的心灵,它就像灰尘一样,再硬的铁碰上也会生锈;懒惰是万恶的源头,它可以很轻易地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勤奋是保障一个人得到幸福的根本。相反,如果一个人染上懒惰的恶习,厄运就有可能时刻降临到他的头上。

大到国家,小到集体或个人,只要是染上了懒惰的恶习,就会轻而易举地遭到毁灭。关于这点,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会给学生们讲波斯人整体覆灭的例子。

远古的波斯人本来有着非常富庶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他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有着数不清的牛羊、粮食和珠宝。如果波斯人继续努力,本可以非常幸福、快乐地继续生活下去,可是波斯人却没有继承祖先勤劳的传统。由于祖先们留下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即使不用劳作也能享受物质丰裕的生活。因此,波斯人逐渐染上了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恶习,人们都把辛勤劳作当成可耻的事情,全国各阶层的人都过着奢靡的生活。于是,政纪松弛,军队涣散,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

波斯人骄奢淫逸的生活状况使其国力日渐衰弱,这给了一直觊觎波斯资源和财富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个很好的机会。他率兵攻打波斯,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一举攻下了它,将其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之后,看到波斯人懒惰成性,生活糜烂,不禁感慨万分:“看啊!懒惰和享乐让一个民族活得多么卑贱下流。”

可见,懒惰的破坏性有多大。可以说,懒惰就是人类的大敌,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懒惰不仅是生活的大敌,也是学习的大敌。一个人一旦养成了懒惰的品性,那么他想要获得成功,就会变得比登天还难。因为懒惰的人总会在风险面前退缩,总是贪图享乐。

富兰克林说:“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懒惰是人的一种劣根性,为了做成某件事情,我们必须与它抗争,挣脱这种劣根性的钳制。这种抗争,开始时总要由一些外力来强制,进而才逐渐内化为恒定的精神和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勤劳的习惯,往往会拥有一份稳定的愉快心情。因为人在专注的时候,意念与行为协调归一,所以恶劣的情绪就没有潜入的机会,更没有盘踞的空间。一个进入勤劳状态的人,心里就不会有长久驻足的懒惰。因此,要想克服懒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

赛丽娅是美国一家小公司的老板,在事业上,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丈夫,自己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懒惰。后来,由于她的丈夫突发车祸意外身亡,公司也跟着倒闭了,家庭的全部负担都落到了赛丽娅身上,并且她还要抚养两个子女。面对如此困窘的状况,赛丽娅只好出去工作赚钱。她每天送孩子上学后,就去替别人料理家务。晚上,孩子们做功课时,她还要做一些杂务。有一天,赛丽娅发现很多现代女性都因为外出工作而没有时间料理家务。于是她灵机一动,花了7美元买来清洁用品,为有需要的家庭整理琐碎家务。为了这份工作,赛丽娅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与勤奋。渐渐地,她把料理家务的工作变成了一种技能,并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后来,很多著名的餐饮公司都找她代劳。如今的赛丽娅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保洁公司,每天的订单滚滚而来,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仍然夜以继日勤奋地工作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懒惰其实就是一种堕落,它就像一种精神腐蚀剂一样,慢慢地侵蚀着你。一旦背上了懒惰的包袱,将为你的生活掘下坟墓。所以,有人说懒惰就如同自杀。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儿风险就吓破了胆,再加上这种人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总存有侥幸心理,因此,懒惰的人要想成就大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那些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更相信“勤奋是金”。所以,在被懒惰摧毁之前,你要先学会摧毁懒惰。只要你将勤奋努力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那么懒惰自然就无处逃遁了。

哈佛寄语

“成事在勤,谋事忌惰”。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一个懒惰的人。关于如何战胜懒惰,哈佛教授给出了下面几点建议:

1.当自己有了懒惰的想法时,就告诉自己每一天都是世界末日,我们没有时间浪费,现在就必须行动起来。

2.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来激励自己,这样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目标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地安排时间,让我们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

3.把“明天开始”变成“现在就动手”。只要你有坚定的决心和懒惰说再见,而且在学习和生活中持之以恒,那么辉煌的成功与灿烂的未来就一定属于你!

成功永远不会敲响懒汉之门

哈佛经典语录

你想比别人更成功吗?如果想,那就勤奋努力地学习吧!

经常会听到一些年轻人的抱怨声,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天赋,也没有别人聪明,就算再怎么努力,最终也不会取得别人那样的成绩的,因此他们感到很绝望,认为老天爷太不公平了。

面对这样的年轻人,我只想问一句话:到底是老天爷不公平,还是你们不够勤奋努力呢?

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能力。”所谓天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超越凡人的能力,而是由后天因素决定的,这种后天因素主要就是勤奋。

如果不够勤奋努力,就算是一个天才,最终也会沦为一个庸才,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同样的,一个普通的平凡人,如果不勤奋努力地学习,那么他终将会一无所获。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商有高低,但只要够勤奋,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正如伟大的艺术家雷诺所说的那样:“如要你没有别人聪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那么勤奋将会弥补你的不足;如果你拥有明确的目标,做事的方法也很恰当,那么勤奋将助你获得成功!”勤奋与成功往往分不开。

哈佛大学的学生就非常清楚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哈佛是天才的聚集地,可是在哈佛的校园里,没有偷懒耍滑的人,每一位学子都非常勤奋努力,不管是天资聪颖的,还是天分一般的。

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内阁成员,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赵小兰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感触非常深刻。

赵小兰刚到美国时,连英文单词都不知道是什么,却被父母安排插班,成为三年级的一名学生。那时候,她只能把老师教授的内容用笔记本抄下来,晚上再由父亲译成中文,方便她理解与学习。同时,父母还从最简单的英文字母开始,把每天的娱乐时间都用来教她学习英文。

哈佛商学院有一个特别难念的课程,那就是研究所的MBA硕士学位。只有那些名校的优秀毕业生,才有可能进入MBA的大门。而且在进入 MBA之后,竞争依然很激烈,如果你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很容易就会被淘汰出局。

1977年4月15日,赵小兰大学毕业之后,成为千万竞争者中的幸运儿,被哈佛商学院企管硕士班录取了。

在哈佛读研究生的两年里,赵小兰深深体会到了教室如战场的学习氛围。每天,老师不讲课,甚至不会带教科书,只会给学生留下三项课题。

学生每天的功课就是去理解并解决这些课题。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敢随便进入教室的,因为教授随时都有可能点到你的名字,并且你必须做到应答如流。

赵小兰深刻地记得,在哈佛求学期间,每天早上8点开始,一直要上课到下午2点半,课后还没有休息的时间,因为要完成三项课题,就必须去图书馆找资料,每项课题都要花费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所以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休息。

赵小兰说,虽然哈佛学习的那几年非常累,可却是受益最多的几年。由于哈佛的老师们都非常优秀,许多人拥有教授的头衔,同时也是一些大型公司的顾问,所以理论与实际经验都十分丰富。赵小兰在他们的熏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渐渐地成长为了一位干练的女性,也逐渐培养了自己的领导才能。

在哈佛的毕业典礼上,赵小兰被评选为学生代表,带领着毕业生队伍与哈佛告别。她也因此而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东方女学生。

赵小兰无疑是一个天才,不过在哈佛求学期间,她付出更多的还是勤奋与努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才使她从一个连字母都不认识的小女孩,成为哈佛硕士毕业生,并且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内阁成员和劳工部部长。

相信每个人都明白勤奋的道理,可是真正能够用实际的行动去证明和诠释的人,却少之又少。勤奋努力的学习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天才,就是因为其中不但包含着坚持和顽强,而且也包含着勇气和智慧。倘若你能够将这些品质结合起来并付诸行动,那你的手中就已经握着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了。

俗话说得好:“一勤天下无难事。”也就是说,只要勤奋,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所以,无论你是否天资聪颖,只要你真正勤奋努力过,就一定能够拥有平等的机会与权利。

“你想比别人更成功吗?如果想,那就勤奋努力地学习吧!”这条哈佛格言曾经一直激励着赵小兰努力前行,并且最终让她品尝到了成功的果实。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广大的青年朋友们,希望它也能够激励你们不断前进,不断地超越自我。

哈佛寄语

当你努力学习的时候,不要只是单纯地去抓紧时间,埋头苦学,不要“死读书”,而应当多做一些总结,同时注意吸收别人的有效经验。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勤奋努力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否则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超越自己,从一个小小的完成开始

哈佛经典语录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我们最终走向成功呢?

有人曾问:“在自然界中,谁的力气最大?”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说是大象,因为它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也有人说是鲸鱼,因为它可以顶翻一艘远洋巨轮。而我认为,力气最大的是蚂蚁,它可以举起是它体重400倍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其他动物都在想如何超越别人,而蚂蚁所超越的却是它自己。

我们要想实现心中的理想,就要不断进步,要想进步,就要不断超越自己。自我超越就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要实现自我超越,一是要达到并超过极限,二是超越自我。

不断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地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能够全身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真正的终身学习。

我们总是会被固定的心智模式所困,并且将其深深地印刻在心里。我们心中的各种假设、图像、故事,经过日积月累地沉淀,最后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因此,很多人总是抱着一种“我的水平就这样了”的态度去学习,认为只要有超过自己水平范围内的事情就不可能完成。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一个人停滞不前,不能超越自己,那他肯定是无法干出什么大事的。

哈佛大学的老师就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我们最终走向成功呢?”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是很大的目标,也并不难以实现。或许昨天的“你”也曾努力磨炼过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今天的你必须超越昨天的“你”,要更加进步,更加充实,人生的每一天就应该充满新鲜的东西。

在哈佛大学,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哈佛音乐学院一个学钢琴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准备弹奏自己擅长的曲目。这时,哈佛教授把钢琴架上的乐谱给换成了一份全新的。

“难度超高啊……”他一边翻着乐谱,一边喃喃自语着,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好像跌到了谷底。

这位指导教授是一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这次授课,他给自己的学生一份新乐谱,并拍拍学生的肩膀说道:“试试看吧!”

“老师,可是我没有接触过这份乐谱,我不会啊。”学生胆怯地回答道。

“没关系,老师相信你。”哈佛教授坚持让学生弹奏这份生疏的乐谱。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老师,这份乐谱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了,我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练好的。”学生一脸无奈,认为教授应该因材施教。

“我保证,只要你每天坚持练习,不出一周你就能够熟练弹奏的。”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受到教授的鼓励,决定战胜自己,利用一切时间抓紧练习,而且还向手法纯熟的同学请教,废寝忘食练了一周后,终于初见成效了。

第二周上课时,当学生正准备着让教授验收自己的成果时,没想到,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就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学生再

次挣扎着向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会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他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极了。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有一天,学生再也忍不住了。当教授走进练习室时,他向教授提出了为何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有开口,他把最早的那份乐谱抽出来,交给了学生,并说道:“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能把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然后,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能够弹奏出超高水准……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不知说什么才好。

教授缓缓地说道:“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 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了……”

哈佛教授就是通过心理暗示,不断让学生学会摆脱当前的环境,每天都超越一点点,最终学生的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著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是在教授的指导下,不断打破自己的极限,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所以,你要明白,只要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有一天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哈佛寄语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是细细琢磨一下,却说出了做人做事要始终如一、求真务实的道理。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每天进步一点点,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对失败和挫折的不屑一顾;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路径。

低头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

哈佛经典语录

如果你想改变你平庸的一生,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放弃“尽力而为”的借口,“竭尽全力”吧!只有这样,你才能取得更突出的成功!

记得有一位年轻人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抱怨的话:“在学习上,我真的已经尽力了,可是不管我怎么勤奋努力,最后都没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时,我并没有直接针对他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在哈佛校园里广泛流传的寓言小故事,希望能够给他以启迪。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跑,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上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如果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尽力而为”与“竭尽全力”的结果相差多么悬殊!如果我们学习或做事情也能“竭尽全力”,那么也将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上面的那位年轻人,也许真如他所说,在学习的时候确实付出过勤奋与努力,但却仅仅是尽力而为,而没有竭尽全力,没有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或者在学习上只是一曝十寒,所以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原本就是一座潜能的宝库。从科学理论上来讲,人脑的信息存储量可以高达5亿本图书,这个数量要远远超过哈佛图书馆的藏书量。可是,目前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我们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潜能也仅仅开发了12%左右。因此,要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奇迹,仅仅“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到“竭尽全力”地去挖掘自身的潜力。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付出了努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么是方法不对,要么就是没有竭尽全力。

哈佛大学的老师经常给他的学生们讲下面这个故事:

戴尔·泰勒是教堂的牧师,他向教堂里所有的师生许下承诺:“谁能把《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总共几万字的全部内容背下来,我就请他去高级旋转餐厅就餐。”尽管能够参加聚餐是所有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一大部分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放弃,而另一部分人尽管能够背诵其中一小半了,可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但是几天后,一个11岁的小男孩走到牧师面前,按照要求把经文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牧师很惊讶地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

男孩儿说:“我竭尽全力!”

16年后,那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这就是“竭尽全力”的力量。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尽力而为,那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对自己的谅解,对自己的放松罢了。正是从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成就了今天的比尔·盖茨。虽然我们不能成为比尔·盖茨,但却能做到“只为成功找理由,不为失败找借口”。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尽力了,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但现在看来,那是不对的。“尽力”不代表“竭力”,其实你很有可能尚有能力还没发挥出来呢。“尽力而为”与“竭尽全力”是存在差别的,前者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后者却让自己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因此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光是“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只能说明你比一般人付出得更多,却不能让自己超越平庸的界限。

有时候,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差别往往就差在“尽力而为”与“竭尽全力”上。如果你想改变你平庸的一生,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放弃“尽力而为”的借口,“竭尽全力”吧!只有这样,你才能取得更突出的成功!

哈佛寄语

在人的一生中,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情形,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走入一种可能激发你潜能的气氛中,然后不断超越自己。因为,在超越的同时,我们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常常会做出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有一天你会变得很棒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尊敬的博克校长、陆登庭前校长、即将上任的福斯特校长、哈佛集团的各位成员、监管理事会的各位理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有一句话我等了30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无论如何,我对哈佛的回忆主要都与充沛的精力和智力活动有关。哈佛的生活令人愉快,也令人感到有压力,有时甚至会感到泄气,但永远充满了挑战性。生活在哈佛是一种吸引人的特殊待遇,虽然我离开得比较早,但是我在这里的经历、在这里结识的朋友、在这里发展起来的一些想法,永远地改变了我。

我在哈佛学到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思想,我也了解了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但是,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无论通过何种手段——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广泛的经济机会——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

但是,世界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很难找到对全世界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人类对他人的关心往往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从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解决办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找到最高效的方法、发现适用于这个方法的新技术、同时最聪明地利用现有技术,不管它是复杂的药物,还是最简单的蚊帐。

在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法之后,就是最后一步——评估工作结果,将你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经验传播出去,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从你的努力中有所收获。

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如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它们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

低成本个人电脑的出现,使得一个强大的互联网有机会诞生,它为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与此同时,世界上有条件上网的人,只是全部人口的1/6。这意味着,还有许多具有创造性的人们,没有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来。那些有着实际操作经验和相关经历的聪明人,却没有技术来帮助他们,将他们的天赋或者想法与全世界分享。

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使用新技术,因为这些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革命,人类将因此可以互相帮助。新技术正在创造一种可能,不仅是政府,还包括大学、公司、小机构,甚至个人,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能够评估他们努力的效果,去改变那些马歇尔60年前就说到过的问题——饥饿、贫穷和绝望。

哈佛是一个大家庭。这个院子里在场的人们,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类群体之一。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毫无疑问,哈佛的老师、校友、学生和资助者,已经用他们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能够再做些什么呢?有没有可能,哈佛人可以将他们的智慧,用来帮助那些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哈佛”这个名字的人?

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你们是哈佛的智力领袖,当你们雇用新的老师、授予终身教职、评估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如下的问题:

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

哈佛是否鼓励他的老师去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学生是否从全球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么——世界性的饥荒、清洁的水资源的缺乏、无法上学的女童、死于非恶性疾病的儿童,哈佛的学生有没有从中学到东西?

那些世界上过着最优越生活的人们,有没有从那些最困难的人们身上学到东西?

这些问题并非语言上的修辞,你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它们。

想一想吧,在这个院子里的这些人,被给予过什么——天赋、特权、机遇,那么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们几乎有无限的权利,期待我们做出贡献。

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选择一个问题,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你们能够把这个问题作为你们职业的核心,那么你们就会非常杰出。但是,你们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信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困难所在,找到解决它们的途径。

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将解决人类的不平等视为己任。它将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在座的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你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当你们离开哈佛的时候,你们拥有的技术,是我们那一届学生所没有的。你们已经了解到了世界上的不平等,我们那时还不知道这些。有了这样的了解之后,要是你再弃那些你可以帮助的人们于不顾,就将受到良心的谴责,只需一点儿小小的努力,你就可以改变那些人们的生活。你们比我们拥有更大的能力,你们必须尽早开始,尽可能长时期地坚持下去。

知道了你们所知道的一切,你们怎么可能不采取行动呢?

我希望,30年后你们还会再回到哈佛,想起你们用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所做出的一切。我希望,在那个时候,你们用来评价自己的标准,不仅仅是你们的专业成就,还包括你们为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你们如何善待那些远隔千山万水、与你们毫无关系的人们,你们与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同为人类。

最后,祝各位同学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