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超级中国(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97200000002

第2章 经济发展:过去 现在和未来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一条U形曲线。1950年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经济起飞。今后,中国会继续它的经济奇迹,中国GDP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第一节 U形曲线: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工业化追赶的历史。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经过现代化的过程,许多后发的工业化国家已经追赶上或超越了它们的先行者。相较于工业化国家,中国缺少必要的创新能力来实现现代化,因此它进入了经济实力下降时期。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以倒U形的曲线作为模型,中国的发展路径则可以使用正U形的曲线作为模型。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生产要素的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即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效率。

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源泉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阶段(1952—1977年)。从长期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一时期,它既是中国高经济增长潜力的标志,也是国家之后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这段时期的经济增长率高于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因为TFP显著提高,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中国改革的模式不同于其他国家,并不能用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或模式来解释。我将它称为基于“解放思想”和“观念创新”的经济改革。这也许是中国改革最突出的特点,也可能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最显著现代化贡献。

第三节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国还处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并有希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8%—9%的GDP增长率。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国际和国内的赶超效应、高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人力资本的显著增长、非农部门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定增长。

国际和国内赶超效应

因为中国的人均GDP还处于较低水平,所以中国有可能经历两类赶超效应。

第一类赶超效应是国际赶超效应。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距越大,其经济增长率就越高。从1978年起,中国充分利用了这一赶超效应。

第二类赶超效应是内部赶超效应。在中国国内,存在着不同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显著低于沿海地区。因此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很有可能实现内部赶超效应。

高国内储蓄率和高投资率

提升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有可能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注入活力。

中国国内储蓄率的快速增长是因为居民储蓄的稳定增长和商业储蓄的显著增长。根据关注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观点,国内GDP特别快速的增长源于个人储蓄了他们收入增量的大部分,导致了高于正常的储蓄率。这两种解释都适用于中国,读者可以自行理解。

另外,中国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在“九五”计划期间,GCF占GDP的比重为36.5%。在“十五”计划期间,这一比重上升到40.7%,在2006—2008年上升到42.8%。

人力资本的预期增长

中国保持了相当高的人力资本增长率。21世纪初开始,中国的人力资本增长率上升得比以往更加快。事实上,人力资源构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优势。除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之外,人力资源同样可能对发展作出间接贡献。

非农部门的就业增长

在中国劳动投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非农部门就业水平开始提升。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零增长阶段,劳动投入增长已经下降,2010年达到高峰,而后开始下降。同时,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工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定增长

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最近几年持续增长,是它保持高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在中国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会不断调整。越来越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大调整会直接影响利益结构。经济体系会越来越平衡,尤其表现在进出口之间和储蓄与消费水平之间,实现国际收支从大幅盈余到适度赤字。国家利益将受上述改变的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制定会趋向更加平衡和持续的模式。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消费结构正在改善并趋于多样化。中国也经历着生产结构的巨大改变。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会从上中等收入国家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变得更加富裕,其中约有8亿人将享有高收入水平的生活。考虑到中国依然在经济起飞阶段,将继续保持高储蓄、投资率和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投入。虽然,劳动力投入增长会下降,但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和比例会上升,推动生产率因素的提升。因此,中国会依然保持全要素生产率的高增长,并将此转化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

第四节 中国如何在GDP总量上赶超美国

估计中国追赶美国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实物量法

实物量法使用了某一实物产出,例如农业产量或钢产量,来比较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实力。

方法二:市场汇率法

可以使用市场汇率法来计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GDP差距。然而,这一方法可能会夸大两个国家GDP的差距,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因为两个国家的生活费用和生产成本非常不同,简单地使用市场汇率法来比较它们的GDP可能会无法说明两国居民的真实福利。使用市场汇率法计算GDP会导致严重的GDP不确定性。

方法三:购买力平价方法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分析,购买力平价而非市场汇率,是最适合用于跨国比较的GDP计算方法。部分是因为使用市场汇率法无法比较非贸易的商品和服务。麦迪森也相信市场汇率法严重低估了中国的GDP。

第五节 关于中国GDP超过美国的预言与事实

在我看来,中国GDP超过美国,既是发展之必然,也是预料之中的历史大事件,它不仅影响世界历史,而且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虽然是现代化的落伍者、挨打者,但也是后来者、追赶者,中国仅用了60多年的时间,成功地走完了美国花上几百年才走过的现代化过程,完成了现代化追赶的第一步目标,即在主要现代化指标的总量方面超过美国。与此同时,又开始了现代化追赶的第二步目标,即在主要现代化指标的人均数值方面继续追赶美国,并在构建共同富裕社会、创新绿色现代化、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全面超越美国。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还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