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依然是中国1936年的首要任务。"一二·九"运动之后,平津青年爱国学生组成"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农村开展各项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回平后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把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战斗于东北的各抗日军队,为统一行动、相互配合,1936年初一律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的番号。为打通抗日路线,中共组成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进入山西作战。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将"反蒋抗日"正式改为"逼蒋抗日"。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于5月31日召开成立大会,随后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国民党政府对此不能容忍,11月23日将沈钧儒等7人逮捕入狱。全救会及社会各界在营救七君子过程中,使抗日主张得到进一步的宣传。
在南京国民政府对抗日问题迟疑不决之时,国民党一部分地方实力派及爱国将领已率先采取行动。1936年5月胡汉民去世之后,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于6月1日通电南京,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号,两广事变由此而发。11月,伪蒙古军在日军配合下,大举进攻绥远,傅作义部奋起还击,取得了红格尔图战斗的胜利,并乘胜收复了百灵庙与大庙。为支持抗战,全国兴起援绥运动,国民党政府也对绥远抗战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其抗日。在国内外抗日舆论的有利形势下,蒋介石于24日接受张、杨联共抗日的六项要求,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这不但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建立了必要的前提,也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此外,经过两年的艰难跋涉,红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10月22日到达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
12月9日,由北平各校学生掀起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面对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南京国民政府决定采用学生代表赴南京"聆训"及提前放假的办法来平息这场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北方局对平津学生运动下达指示,"立即经过平津学联,组织代表团出发津浦线之沧州一带,北宁线之唐山附近,平汉线之保定、大名、石家庄与察哈尔之沽源、张北等地,进行广泛的工农群众工作,发动与开展各地工农士兵群众的反日反蒋斗争和游击运动"。12月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也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号召全国青年学生"到工人中去,到农村中去,到商民中去"扩大反日救国运动,实行全民抗日救国大联合。
在上述指示及宣言影响下,中共北平市委和学联酝酿一段时间后作出了组织学生南下宣传的决定。"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分四个团,共约500人,第一、二、三团由北平学生组成,第四团由天津学生组成。宣传团总指挥为董毓华,副总指挥为宋黎和姜文彬。在内部秘密成立中共党团,书记彭涛,成员有敖白枫、黄敬等,他们受中共北平市委直接领导。
宣传团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式。每团每日派出先遣队骑车先走,调查目的地、汇合点、路线,解决沿途食宿,了解当地驻军情况等等,大队步行出发。
1月2日至4日,宣传团分别从平津出发,绕过当局军警的监视向固安汇集,至8、9两日,先后到达。10日,总指挥部在固安召开了全体团员大会,总结了出发以来的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并在组织上将4个团合并为3个团,重新划分了行动路线和到达保定日期。
宣传团离开平津后,以革命的战斗精神,采取演讲、戏剧、歌咏、座谈、访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沿途广大农民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受到工人、农民和乡村知识分子的欢迎。
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农村的抗日救国活动,震动了北平当局。他们派出大批军警特务,对宣传团前堵后截,武装强迫他们返平。第三团在途中被军警押送回平,16日于燕京大学开会,正式成立"中国青年救亡先锋团"。第一、二团21日到达保定,得知第三团已被押回平及成立永久性团体的消息,一、二团也决定成立永久性组织,取名为"民族解放先锋队"。次日,他们亦被军警武装押送回平。回平之后,一团二团三团联合开会商量,决定把他们所建立的新组织定名为"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
2月1日,民先队筹备委员会在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南下扩大宣传团团员代表大会,议决凡宣传团员自愿加入者皆为民先队第一批队员。最早加入的队员约有300人左右,下设26个分队,分队按学校成立,全市设4个区队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筹委会制定的民先队《斗争纲领》、《工作纲要》、《组织系统》和《规约》等,发表了《宣言》,宣布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正式成立。《宣言》提出民先队首要的任务:"(1)揭破汉奸及其走狗的阴谋,并打击其种种阴谋的破坏手段;(2)联合一切抗日反帝力量,不分党派,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一致团结起来。"民先队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迅速发展为全国性的革命青年组织。民先队的组织不仅在国内许多城市如北平、天津、西安、济南、上海、南京、广州、武昌、汉口、青岛、贵阳、南昌、长沙等地区先后建立,甚至在巴黎、东京和南洋群岛的中国青年中也有民先队组织。由于有了这样一支骨干队伍,党的号召就便于在学生中得到贯彻,学联会所发动的各次行动有了组织上的保证。民先队的建立,把学生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大力发展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的力量,1937年2月4日至9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4人,代表18个地方队部的六千名队员。大会通过的《政治及工作决议案》向全国民先队员提出:(1)努力促进全民族抗日联合战线,促进国内和平统一与民主政治的实现;(2)灵活地提出适合于某时某地的口号,通过各种方式来达到救亡运动公开合法的进行;(3)扩大工作领域,把救亡运动广泛地开展到各阶层中去,特别是工农劳苦大众中去;(4)加紧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开展军事训练,并用各种方式建立民众的武装力量;(5)开展国防文化运动;(6)抓紧组织工作,积极发展民先队员,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训练,各地民先队要互相配合工作,交流情况,交流人员。此决议案所提出的人民救亡运动的任务和路线,为民先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准备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指明了方向。
在中共直接领导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建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成果。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民先队员已发展到两万人。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民先队被迫于1938年秋解散,大批民先队员陆续转移到华北、华中和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成为领导抗战的骨干力量,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
本侵略者制造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斗争的同时,也将抗日问题放置于首要地位。12月中共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在军事上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了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总任务之下,"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的方针。因此,"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抗日路线’作为中心任务,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的联系起来。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去。"会议决定:1936年2月至7月,红一方面军渡河东征,进入山西作战,力求击破阎锡山的主力,在晋西五县以上地区创建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新根据地;之后视日本向山西、绥远侵犯的情况和红军的力量,再相机向山西向绥远发展。
为实现上述方针,参加东征的红一方面军决定使用"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番号,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总参谋长,杨尚昆任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支部队:红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红二十八军,刘志丹任军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1936年1月15日,中共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下达《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明确宣布:"我们只打日本同汉奸卖国贼,不侵犯革命人民一丝一粟。到处就要扩大自己的部队,招收一切革命民众到抗日红军中来,欢迎一切敌方官兵到抗日红军中来,"并号召东进的抗日红军"英勇的打到山西去!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打倒阎锡山卖国贼!"2月18日,彭德怀、毛泽东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政委名义下达东征作战命令,规定第一步作战任务为:"东渡黄河,以坚决手段消灭东岸地区之敌,占领吕梁山脉各县,首先占领石楼、中阳、永和等县,粉碎沿河堡垒线,控制渡船于我手中,在东岸造成临时作战根据地。"月20日晚8时,渡河战斗开始。在南起河口、北到沟口约一百华里的地段,红军抗日先锋军分两路强渡黄河,一举突破了阎锡山在黄河东岸由碉堡工事组成的黄河防线,进入山西。阎锡山急调人陕之晋绥军4个步兵旅撤回山西柳林、离石、中阳地区,调驻晋东南长治、晋城地区的一个师到介休,并从省内各地调兵,向晋西集结。
为打破敌军防堵,开辟作战根据地,红一方面军首长于2月24日决定了东征的第二步作战任务:除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石楼以外,主力迅速进占柳林、离石、中阳、孝义、隰县、永和这一弧线以内的有利阵地,并大力开展群众工作,然后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取得在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按照上述部署,红十五军团于25日在石楼南端歼灭敌人一个营,随后在隰县歼敌一个营,击溃敌人一个营,27日进占水头镇,接着挺进到大麦郊地区。红一军团奋杀勇进,27日左右主力推进到汾河西南的兑九峪、三泉镇地区。
面对红军的强大攻势,阎锡山一面请求蒋介石派军队增援,一面将其机动部队集中起来,编为4个纵队,自3月4日始向红军展开反击。红一、十五军团与敌顽强战斗,至3月10日击溃了阎锡山的第一次反击。
为扩大政治影响,揭露阎锡山和蒋介石阻止红军东进抗日的罪行,东征红军总部于3月10日发布《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痛斥蒋介石、阎锡山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行径,申明先锋军目的为"东行抗日",号召"停止一切内战,红军、白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
粉碎阎锡山组织的第一次反击后,东征红军开始分左中右三路军行动。除留少数兵力组成中路军继续包围石楼和钳制附近敌人外,其余主力部队组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分别南下和北上作战。
在此期间,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八军奉命于3月下旬由吴堡地区北上,参加东征。红二十八军为了打通东征部队与陕北的联系,保证东征红军背靠陕北老苏区,向离石以南之黄河沿岸地区进击。
各路东征红军驰骋于晋中、晋西、晋西北、晋南20多县,除作战外,还普遍做了下列工作:第一,宣传抗日。红军每个连队都组织了工作队,积极作抗日宣传,张贴抗日标语和抗日先锋军布告,宣传中共抗日十大纲领和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的政治主张。第二,发动并领导群众没收汉奸卖国贼和恶霸地主的财物,分配给穷苦群众。第三,扩大红军。各部队组织了"扩红"工作组,吸收青年参军。第四、向大工商业资本家募捐,向大地主罚款,共筹集银元40万元,加上筹集的物资折算,约50万元。
初,蒋介石调集汤恩伯、关麟徵、商震等部10个师,号称20万人,分两路进入山西,阎锡山也派5个师和2个旅的兵力由晋中向南压下来,同时蒋介石还强令东北军和西北军进攻延长、延川,袭击红军后方。在此情况下,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定,逐步收拢兵力,准备集中歼灭敌人。根据其统一部署,右路军于4月4日开始由襄陵、汾城一带向西转移,9月进攻稷山,随即向北转移,以两个师绕过大宁,于17、18日两日扫除了平型关至渚水关40余公里的黄河沿岸据点;另两个师进至大宁、蒲县、隰县间阻敌北进。左路军于4月4日开始由康宁镇地区南移至白文镇、塞上村、故县村一带,6日继续南移,多次击溃敌军后,14日移至大麦郊区进行休整。在左路军由金罗镇向东南转移时,红二十八军奉命歼击三交、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4月14日,红二十八军在进攻三交镇战斗中,军长刘志丹不幸牺牲。之后,该军撤出战斗,经石楼、永和之间向东南方向转移,于17日到达康城镇附近,同方面军总部会合。
在战斗过程中,中共中央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发布《为反对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拦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抗日捣乱抗日后方宣言》,再次谴责蒋阎阻拦红军东进抗日的罪行,并表示红军"誓以全力消灭拦阻我先锋军抗日去路与捣乱后方的汉奸卖国贼军队,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新计划,以争取迅速的对日直接作战",大声呼吁"全国爱国同胞一致奋起,抗日讨逆,响应与拥护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东征,以救国家于灭亡"。
但是,蒋介石、阎锡山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继续加紧对东征红军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彭德怀分析了山西、陕西和甘肃的敌情后认为,"方面军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而在陕西、甘肃则产生了顺利条件,容许我们到那边活动,以执行扩大苏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等任务。另一方面则粉碎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计划,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因此,决定回师河西,5月2日下达渡河命令。至5月5日东征红军全部渡完,进至延长、延川、咏坪地区休整。蒋、阎煞费苦心制定的围歼我军于黄河东岸的计划完全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