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像浙商一样思考
2020400000033

第33章 诚信经营,信誉至上(1)

“我工作了57年,当了30多年国有企业的老总,从来就是讲诚信,不骗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浙商精神。”

——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

在浙商眼里,诚信是一个企业的金字招牌,做生意不讲诚信就算有其他再漂亮的招牌,也会生意惨淡。反之,则能以良好口碑带来滚滚财源,使生意越做越红火,把企业越做越大。

1.诚信危机下的思考

1993年月12月,春都集团存放生肉的冷库起火,存放在冷库里的几千吨生肉被毁,损失达4000万元。为了减轻罪责,春都集团上报损失只有36万元。按规定冷库里被烟熏火燎过的生肉应全部废弃,但春都集团的领导觉得这样做太亏本了,因此,就把熏烧得不太厉害的一些生肉,混进了生产火腿肠的合格肉里,致使那段时间出品的“春都”火腿肠吃起来都有股烟熏味儿,就像南方的熏肉。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这事被春都的竞争对手知道了,于是,春都的竞争对手火上浇油,趁机制造谣言:“火腿肠里面有人肉!”一时间,顾客避之唯恐不及,进货商也纷纷退单,春都集团元气大伤,仓库里堆满了成品火腿肠,春都过起了冬天。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有许多企业刚刚崛起,转瞬间便无声无息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大肆地渲染、夸张地宣传,表面上看起来很繁荣,但是,这种繁荣是通过不诚实和欺骗的手段建立起来的,欺骗了顾客,注定不能长久。很多人只看到欺骗顾客会得到某种短暂的好处,而忽视了赢得顾客信赖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石,结果,他们的欺骗手段一旦为顾客所发觉,就会生意清淡、业务萎缩,最终歇业破产。

奥康皮鞋从一个不知名的牌子到家喻户晓,是通过一场场信誉保卫战换来的,对外,老板王振滔不断打假来维护自己企业的信誉,对内不惜血本赢得口碑。1987年8月8日,王振滔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特殊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浙江杭州武林广场火烧了5000多双温州劣质皮鞋,从而在全国掀起对温州鞋的“大围剿”。当时的王振滔正在武汉销售温州皮鞋,所有皮鞋因这一事件被当地工商部门没收了,一下子损失了20万元。这个数目对于他来说相当于倾家荡产了,同时,他也看到了不讲信誉的后果,进一步认识到信誉对经商的重要性。基于对自己的品牌质量的肯定,王振滔与工商局打起了官司,并以胜诉的结果为温州鞋重拾了信誉。

在企业管理中,王振滔也丝毫没有放松,一次,工厂为外商加工生产的一批皮鞋出现了里面绒布处理不够规范的小问题,外商提出这批鞋打成次品,王振滔不答应,他不能背上生产次品的恶名,给外商留下不讲诚信的坏印象。当即他果断地作出决定:剪鞋!在楼下的空地上,放着2000多双生产不久的奥康皮鞋和一些剪刀,等员工到齐后,王振滔发布了一道命令:“拿起剪刀,每只皮鞋都剪五刀。”他的话一出口,全厂几千名工人立刻炸开了锅。这样的鞋子在国际市场上要卖一千块钱一双,就是在国内也能卖四五百块钱,就这样被剪掉,太可惜了,见工人们不舍得剪,王振滔便亲自动起手来,短短两个小时,200多万元就被剪没了。事后,提及利润,王振滔淡定地说,“在生意中,‘有利可图’很重要,换句话就是说对利益的选择很重要。但是诚信带来的收获更可观。”

2.信誉至上就是金字招牌

在如今市场经济的时代,信誉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已经日益成为立足商海之本与发展的源泉。产品的品质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发展空间。不守诚信,可能会因此发一笔小财,但是却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反之,则能以良好口碑带来滚滚财源,把企业越做越大。

在商界,“诚实信用”被商人形象地视为店铺的一块金字“招牌”。小本生意不可能花很多钱去做广告,全靠回头客,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口碑,这也是小企业的成功之道。

张志刚是浙江嘉兴的一个农民,曾做过油漆工,后来他组建了一支装修工程队,在人们痛斥装修“游击队”种种不是的时候,他所承接的工程却从没有停断过,常常装修完一家,便接连有几家在等着他。有时,工人出了小小的差错,外行人未必看得出,可张志刚发现后没有抱着侥幸心理忽略不管,而是叫工人重新返修,自己赔上材料费。

他相信自己工作的质量,所以对客户有约在先,装修后负责保修。有时问题并不出在质量上,可只要有客户向他打招呼,他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忙,而且他的收费在同行内比较公道,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漫天要价。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拥有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在业界和客户里有相当的知名度,生意自然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

还有一位宁波市的梁先生,几年前因为下岗,就搬家到昆明种起了生菜。梁先生觉得,如果能把农民组织起来,收购他们手里的生菜,卖到市场上挣差价,是个不错的主意。但他缺乏资金,于是就找到了在菜市场认识的商人晋先生商量合作,结果一拍即合。昆明市生菜的主产区在呈贡县,到多雨季节产量极低,像晋先生一样对农户不熟悉的商人即使手里有钱也收不到生菜。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也愿意和梁先生这样对种植技术和种植户都非常了解的人合作。

于是,两人成立了一个小公司并与菜农签了合同,建起了只有几十亩面积的生菜基地。为了让菜农愿意长期把生菜卖给自己,梁先生除了向菜农提供技术外,还采取了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方法,即向菜农承诺按照既定价格收购生菜,这样减少了菜农种菜的风险。梁先生认为进行这样的投资,会赢得菜农的信任。当年七八月份,晋先生与梁先生的第一批生菜按照每公斤8角5分的价格收上来了。可到了市场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量生菜一齐在市场上销售,造成大幅降价,生菜的价格降到了6角1公斤,他们1公斤得赔2角5分。各蔬菜商纷纷采取提高质量标准的办法,拒绝收购菜农手中的生菜,但梁先生他们基地上的生菜却一棵没剩。梁先生损失了不少,但菜农还是可以保证每亩几千元的收入。菜农觉得他们负责任,从而更加信任他们。

后来,经过梁先生刘先生和菜农的共同努力,扩大了产量。同时,公司还与麦当劳等大公司合作,这些大公司不仅要求质量高,而且数量大。要货急,而广大菜农的积极配合对他们的市场销售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商人要想赚钱,最好的办法是树立起自己的信誉,有了信誉就有了金字招牌,你的生意就会日益兴隆。良好的口碑并不是嘴巴吹出来的,而是靠诚实守信、踏实经营形成的。以上的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

重视客户、提供优良质量的商品或服务,这样经过长期积累,用不了多久就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信誉。但是一旦失信于客户,那么你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便会毁于一旦,长期建立起来的信用招牌也会轰然倒地。这个时代,缺乏信用和实力的商家,就算有再漂亮的招牌,也难以立足商海。

3.诚信是经商之本

“人无信不立”,不论在做人上,还是在经商中,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有调查显示,很多有名的浙江企业家最看重的成功的因素依次为:诚信、机遇、创新、务实……看来,在浙商的思维里,经商成功的第一个因素是诚信。

事实证明,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什么年龄的人,诚信都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所谓诚信立业,诚信致富。大凡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需要经受诚信的考验。

浙商包玉刚把讲信用看做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他认为,纸上的合同可以撕毁,但签订在心上的合同是撕不毁的,与人合作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在包玉刚的经商生涯中,奉行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以此为本,他为自己树立了良好信誉,从而获得了银行的信赖,为企业的发展获得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20世纪70年代,包玉刚决定进入房地产业。房地产行业虽然是利润较高的行业,但是,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但是包玉刚看准了时机,就决定收购当时属于英国人的九龙仓。包玉刚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大量买进九龙仓股票,没多久,英国人发觉股票出现异常波动,为了防止九龙仓被收购,赶紧采取了反收购的办法,调集大量资金把九龙仓的股价越炒越高。

最后,包玉刚还需要30亿资金才能通过收购九龙仓股票实现控股的计划。但此时他已经没有资金了,30亿对他来说就像天文数字,根本没办法筹集。因此,包玉刚根本不可能再收购九龙仓股票了。当时,包玉刚自己也对媒体记者说,现在的股价太高,收购太困难了,因此,自己暂时想出去玩玩。接着,他真的坐飞机离开香港去欧洲游玩。从周一到周五,媒体一直追踪报道包玉刚的游玩情况。大家都认为包玉刚已经放弃了收购计划。但是,在周末,包玉刚却不知去向了。

新的一周开始,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包玉刚竟带着30亿元资金又杀人了香港股市,一举收购了九龙仓的大部分股票,成为九龙仓第一大股东,轻松实现了收购控股计划。

原来,“失踪”的那两天里,包玉刚找到几个银行家商议,凭着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信誉,轻轻松松地获得了这些银行家的贷款。正是长期建立起来的诚信让包玉刚在这场收购大战中获得了胜利。

做人要讲诚信,做生意一样要讲诚信,这是经商的根本。而浙商深深懂得诚信的含义。他们知道,诚信往往能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财富。

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曾说:“凡是浙江出去的都讲诚信,我认为这个就是浙江精神。”他认为浙江企业的发展与诚信是分不开的。“其实在生意经中的规矩就体现了我们浙商的精神,第一是戒欺,戒掉一切欺骗;第二是诚信,对待所有顾客都应该诚信;第三是不得以次充好;第四是不得以假乱真;第五是童叟无欺;第六是真价不改,不讨价还价。因此,这几年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迅猛,令世界刮目相看。”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总结,是诚信造就了浙商。胡雪岩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浙商的代表,虽然他是安徽人,但很小就到浙江来了。他把徽商的精神融进了浙商,并在整个经营思路中体现了浙商精神。近3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上,有过晋商,有过徽商,但最出彩的是还浙商。随着时间的发展,晋商和徽商已经逐渐地淡下去了,可浙商还是抖擞精神,继续发展。

当年,阿里巴巴诚信通举行了三周年庆典仪式。马云感慨道:“为这一天,我们等待了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