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转机时刻(1970-1979)
2025200000049

第49章 1978年(5)

围绕教育方针问题,邓小平讲了四点意见。第一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邓小平说:"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强调学生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同时,应当更自觉更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第二点,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他说,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今后,不仅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尽先录用。这也就是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贯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第三点,关于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问题。他说,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怎样下厂下乡,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结合,都要有恰当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今后国家将努力开辟新的途径,增加新的行业,以便更有效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是邓小平讲的第四点意见。他强调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绝大多数教职员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民族、为国家、为无产阶级立了很大功劳。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劳动者。我们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表示慰问和敬意。特别是对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更为艰苦的条件下,为培养革命后代不辞劳累,作出贡献,我们要表示慰问和敬意。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要积极地在优秀的教师中发展党员,教育战线任务愈来愈重,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作了报告和总结。他就教育工作如何贯彻党中央的指示讲了8个问题:新时期教育战线的任务;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开展科学实验;加强科学研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广开才路,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

会议研究了《从1978年至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3个修改意见(讨论稿)。还进行了各种专业活动。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在全国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各高等院校都恢复了原有职称,还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提升"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了提升和确定教师职称的工作。至1981年,全国高等学校有13万多名教师提升和确定了教师职称。其中,提升教授2400多名,副教授20700多名,讲师116100多名。教育部决定增加派出留学生数量和在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办少年班。一些高等院校先后邀请外国教授、专家来我国讲学。1978年底,国务院又决定恢复和增设169所普通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建立"三北"防护林体系这是阻遏北方沙漠南进、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宏伟工程,它伴依着古老的万里长城,形成由各种乔木、灌木丛和青草组成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体系营造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北、晋西、冀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这个防护林体系是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从新疆到黑龙江,沿着万里风沙线,营造绵亘不断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14200多里。计1031万亩,形成"绿色万里长城";以此为骨架,营造草原防护林252万亩,农田防护林922万亩,水土保持林4900多万亩,并与"四旁"植树、工矿造林相结合,构成带、网、片交错的防护林体系,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公里,宽400至1700公里,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其规模超过了被誉为"世界三大生态工程"的美国"罗斯福工程"、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大坝工程",成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历史上,"三北"地区曾是水美草肥的富饶之地。但现在一提起"三北"地区,那种黄土风沙遮日,水土流失严重的情景,就会浮现在人们眼前。据有关部门调查,"三北"地区分布着19亿亩沙漠和戈壁,构成万里风沙线。受害的农田和草场各1亿多亩。有209个县遭受风沙危害,其中受害严重的有101个县。和风沙沿线相毗连的还有西北黄土高原,它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尤以黄河中游的陕、甘、宁、晋、内蒙古的115个县为甚。从自然因素看,造成这种状况的一条重要原因,是植被和森林的破坏,甘肃、陕西许多县的县志记载:唐朝时县城一带"繁华胜于内地",后因植被受破坏造成沙化和水土大量流失。这是人们破坏了自然界,反而招致自然界报复的典型例证。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能不能制服风沙和控制水土流失,使大地绿化起来呢?国家大量投资建设的8000万亩的"三北"防护林体系,正是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而采取的重大步骤之一。据科研人员从新疆到东北西部6个省、自治区典型县、社、队的多年观察,搞得好,造林绿化五六年就可以实现,七八年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只要将防护林体系建设起来,在它的保护范围内,可以降低风速,提高相对湿度,减少风沙灾害,控制水土流失、8000万亩的防护林体系建成后,将使"三北"地区产生巨大的气象和水文效益,改善生态平衡,大大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

建设北方"绿色万里长城",改变自然面貌,这是"三北"地区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是我国林业战线在新的长征中的一场硬仗,任务既光荣而又相当艰巨。但它是积极可行的。因为各级领导有了新的认识;群众对造林有了迫切要求;有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林业队伍初具规模;方针政策也很明确。为了加快工程速度,1978年5月中旬,国家林业总局在西安召开了建设规划座谈会,讨论了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国家林业总局又同有关省、自治区分片拟订切实可行的分年实施方案,整个工程的序幕就要揭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在"三北"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并把这项工程列入国有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按照总体规划,从1978年到20世纪末为第一建设阶段,包括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1985年结束,完成人工造林9083万亩,飞机播种造林159万亩,封山育林面积超过1300万亩。此外,在屋旁、路旁、院旁、村旁等零星植树15亿株,使1.2亿亩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在这些林网的庇护下,风沙、干热风、霜冻等自然灾害都有所减轻,粮食产量一般提高10%~13%,木料、饲料、肥料、燃料缺少的状况有所改善,一年产生的效益就达20多亿元。

规模更大的二期工程开始实施,仅2年时间,又新造林4650万亩。封山育林3357万亩,飞机播种造林360万亩,零星植树30亿株。二期工程计划用10年的时间,造林9450万亩,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9%提高到7.7%。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是二期的重点工程,1985年前后由当时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副主任刘中一及林业部副部长马玉槐等亲自考察确定的,马玉槐亲任京津周围地区绿化领导小组组长。1989年底,在京津周围形成防风林带,低山水土保持林和农田林网多道防线。据北京市有关部门观测,困扰京城多年的尘暴日、扬尘日、浮尘日由本世纪70年代的每年29天,至1987年已下降为198天,目前又有所下降。10多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及其它渠道共计投资24.33亿元,投入11亿多个劳动日。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注意将造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适宜地区营造了大量生态经济型防护林143.9万公顷,年产各类干鲜果230万吨,产值27亿元。防护林工程与当地农民治穷致富相结合,也大大调动了农民的造林积极性。按总规划,到2050年,造林总任务量为3500多万公顷,加上原有森林植被,成林面积将达6000多万公顷,这样,将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95%。

落实干部政策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和"层层揪"的反动口号,打倒了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大批干部。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占当时国家干部总人数的17.5%,特别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副部长以上和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高达75%。中央国家机关和各部委被审查的干部有29885人,占干部总人数16.3%,其中有11个单位审查面在30%以上。在"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冤假错案有200多万件,受到错误处理的有几百万人。此外,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因为"左"倾错误遗留的问题需要处理的还有100万人以上。粉碎"四人帮"后,落实干部政策的任务十分艰巨。

1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凡纯属反对"四人帮"的人,已拘捕的,应予释放,已立案的,应予销案;正在审查的,解除审查;已判刑的,取消刑期,予以释放;给予党籍团籍处分的,应予撤销。12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到任后,立即召开小整风会议,统一思想,并分别成立了干部分配组、干部接待组、老干部生活组等,展开了落实干部政策工作。

遵照中共中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中组部进行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有领导、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打开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的新局面。1978年1月28日,中组部召开中央、国家机关26个部、委副部长座谈会,讨论待分配干部尽快安排工作问题。胡耀邦在会上指出,干部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所以工作没有分配的要尽快分配工作;年老体弱不能工作的,要妥善安排;少数要作出审查结论的应尽快作出。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案件,该复查的复查,该平反的平反。总之,要实事求是。为了解决落实干部政策中的疑难案件,3月21日至4月24日,中央组织部分3批召开了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疑难案件座谈会。胡耀邦每次讲话都强调,落实干部政策是关系到我们党是不是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问题。他提出做好这项工作的总方针是实事求是,方法是群众路线。会后,各地区、各部门克服了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推进了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到1978年7月,按政策分配和安置中央、国家机关干部5344名,占中央和国家机关53个单位原有待分配干部的87.2%。这对于当时仍受"文化大革命""左"的影响、压抑,受困于"两个凡是"的各条战线,起到了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带头作用。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大以来,各级组织部门在党委领导下,为落实干部政策做了不少事情,工作是有进展的。但是,就全国情况看,落实干部政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任务是繁重而艰巨的。

20日,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的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针对落实干部政策中"两个凡是"的阻力和各级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中的种种思想障碍,明确而坚定地指出,落实干部政策是根据事实,也就是干部过去的实践。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总之,对待一切案件,都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他的"两个不管"的正确方针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尖锐对立。同年11月20日,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落实农村干部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首先解决"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问题。1979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平反、改正问题的通知》,指出,在1959年以来的反右倾斗争中,因反映实际情况或在党内提出不同意见,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人,一律平反,妥善落实政策。中共中央的文件精神和胡耀邦坚定正确的主张,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人的赞同与拥护。198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彻底平反纠正冤假错案进一步落实干部政策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