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小工业迅速发展引起了中国工业结构较大的变化。1966年以后,工业企业数目大幅度增加。由1965年的15.77万个,增加到1976年的29.36万个,每年约增加1.24万个。其中,1970年到1976年间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加1.64万个。这主要是由于小企业的增加。以机关和大企业附属形式创办的"机关工厂"和"家属工厂",以及地方兴办的小型工厂迅速增加,增大了小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全国的小型工业企业,1970年19.11万个,1976年23.76万个。
小型工业企业的迅速增加,有符合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面。首先,随着国家工业基础的初步建立,工业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生产,这就需要建立大、中、小企业相辅相成的企业规模结构。其次,中国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但大多不易于大规模开采,交通不便利,客观上需要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规模适度的小型工业企业,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弥补大工业企业的生产不足。
当然,工业企业的这种变化也有违背工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面。主要表现在:(1)地方小工业摊子铺得太大。1970~1972年,地方小工业每年新增企业达1万户以上。1970~1971年,地方工业新增职工400万人,占这两年全国新增职工的40.7%,成为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三个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原料、争动力,影响了大工业的发展,甚至破坏国家计划。(2)在工业企业规模上片面强调小规模。例如在电厂规模上,曾根据一颗原子弹造价高于20万千瓦发电站的造价,敌人不会用原子弹袭击20万千瓦以下电厂的理论,规定电厂规模不得超过20万千瓦发电容量。同时,地方政府限于财力、物力,往往只能兴建小规模企业。这样,大量地方小企业不符合规模经济效益原则。例如,依据每一纱锭平均提供利税,棉纺织企业的规模在4万锭~10万锭之间时,规模经济效果最好。但1967年至1976年间建立的地方小棉纺织企业多在4万锭以下。其他许多工业部门,例如钢铁、机械制造、造纸等都存在这个问题。(3)在确定项目、选择厂址上,缺少经济技术论证,盲目行事,一些小企业脱离其他工业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原料与资源供应短缺。例如,钢铁厂需要大量铁矿石和煤炭,而一些没有这类资源的地方却盲目建立钢铁厂,造成原料长途运输,浪费严重。湖南湘潭钢铁厂和广西柳州钢铁厂附近没有铁矿,只得长途运输矿石。广东、广西、湖南一些钢铁厂没有就近的煤炭供应基地,不得不长途运煤,或以高昂投资和生产成本开采本地劣质煤矿。化肥厂需要大量煤炭,长江以南缺乏煤炭资源,为了达到化肥工业发展规划所规定的"一个省一个大化肥厂,一个地区一个硝氨厂,一个县一个小化肥厂"的目标,许多地方不得不依靠从远地购买的煤炭建立化肥厂,化肥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4)绝大多数地方小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以化肥厂为例,"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全国1500个小合成氨厂,其中亏损者达1066个,亏损总金额5.9亿元。
毛泽东会见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28年开始,他多次来中国,他是第一个到陕甘宁边区的西方新闻记者,写出了著名《西行漫记——红星照耀着中国》一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3次访问中国,著有《中国巨变》等书。1972年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其遗嘱,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12月18日,毛泽东同来访的斯诺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谈话。在此之前,10月1日,毛泽东还邀请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同他站在一起。斯诺与毛泽东有数十年的友好交往,他是同毛泽东关系较亲密的不多的几个外国人之一,也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唯一获准访问中国并同毛泽东会见的美国记者。
毛泽东的谈话,主要是回答斯诺提出的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和关于尼克松来华访问等问题。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问题,毛泽东认为"基本上是修正主义跟反修正主义的问题","修正主义是有国际性的"。说,1965年10月以姚文元为首的卜海写作班子批判《海瑞罢官》"那篇文章击中了我们的敌人的要害"。"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决定搞文化大革命,1966年8月召开了中央十一中全会,十六条搞出来了。""我们没有大学教授、中学教员、小学教员啊,全部用国民党的,就是他们在那里统治。文化大革命就是从他们开刀。"斯诺问毛泽东:什么时候明显感到必须把***从政治上搞掉?毛泽东回答说:"那就早哕。1965年1月,二十三条发表。二十三条中间第一条就说四清的目标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场***就反对。在那以前,他出的黑书《修养》不触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他是混进共产党里的反动分子。""因为我出了《炮打司令部》那张大字报","他就不得了了。他实际上是坚决反对"。斯诺问,***也知道他是司令部?毛泽东说:"那个时候的党权、宣传工作的权,各个省的党权、各个地方的权,比如北京市委的权,我也管不了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说无所谓个人崇拜,倒是需要一点个人崇拜。"毛泽东认为,"过去这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当斯诺谈及他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的理解时,毛泽东说:"这是为了反对***。""总要树立一个人啊。""总要有点个人崇拜。"毛泽东的这些错误观点,是导致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左"倾思想的突出反映。但是,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也指出对他的个人崇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鼓吹到了狂热的程度,"崇拜得过分了,搞了许多形式主义"。什么"标语、画像、石膏像。就是这几年搞的"。所以,他说:"现在没有必要,要降温了。"同时,他不点名地批评林彪说:"什么‘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万岁!"是林彪的亲笔题词,自1967年五一节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后,刊印在所有各种各样的"小红书"的扉页上,成为亿万人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口号。所以,毛泽东说"四个伟大"讨嫌,无异于说林彪讨嫌。当时,国内正在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批陈"实际也是"批林"。毛泽东对一个外国人说这番话,表明他要彻底饵决林彪等人问题的决心。毛泽东还第一次指出"文化大革命"是"全面内战","到处打,分两派",1967年7月和8月"天下大乱了"。他说:"这个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东西我很不赞成。一个是讲假话,口里说‘要文斗不要武斗’,实际上下面又踢人家一脚,……后来就发展到打仗了,开始用长矛,后头用步枪、迫击炮。……所以那个时候外国人讲中国大乱,不是假的,是真的,武斗。""第二条我很不高兴的,就是捉了俘虏虐待。"但他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关于尼克松访华问题。毛泽东向斯诺传递重要的信息: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我欢迎尼克松上台","寄大的希望于美国人民"。他说。尼育松"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解决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这个信号的发出对于中美关系的解冻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等大事都是在这之后发生的。中美关系的解冻和后来两国的正式建交,充分说明毛泽东不愧是一个能够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杰出的国际外交战略家。
此外,毛泽东还同斯诺谈及中共党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际斗争等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内容广泛,有些观点十分深刻和有远见,实际上反映了他对当时国内外局势的看法,预示着我国在内政外交上即将采取的大动作。
5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转发(毛泽东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谈话纪要)的通知》,要求印发到党的基层干部,传达至全体党员,认真组织学习,正确领会谈话精神。
斯诺离开中国后,于1970年12月至1971年5月,在意大利《时代》周刊上,连续发表《我们同毛泽东谈话》等6篇文章,报道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的谈话和访问中国的情况。另有《同毛泽东的一次交谈》发表在1971年4月30日的美国《生活》杂志上。作为一位正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者,他通过他的讲话,文章和著作,比较客观和公正地报道了我党我军和我国的真实情况,对世界了解我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斯诺为此受到美国反华势力的迫害,被迫长期流亡国外。